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亞洲影史,百年扛鼎—— 黑澤明

2023-12-31影視

1990年3月26日美東時間21點,第6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多蘿西·錢德勒大廳如期舉行,當組委會宣布【為黛茜小姐開車】贏得最佳影片後,現場響起一片掌聲。

就當人們以為這將是本場晚會的最高潮時,喬治·盧卡斯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兩位當時好萊塢最具影響力大師走向台前,宣布接下來將頒布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狂人斯皮爾伯格在台上流露出少有的局促甚至靦腆,在介紹嘉賓開場的第一句話則是: 他是我的啟蒙恩師,也是全世界最具盛名的日本電影導演之一,不對,也許沒有之一。 隨後一位敦厚老者緩緩走向台前,謙遜的說到:我雖然已經從事電影行業近50年,但我時常還是會感覺,不太懂電影,但我會繼續努力去理解它的精髓。隨後全場起立,50載光影,緩緩拉開......

那麽請允許我介紹一下今天的主人公: 銀幕後的莎士比亞,世界影壇的豐碑,人性的速寫師,理想的衛道士,電影天皇——黑澤明。

童年的底片

彼時的黑澤明一心想成為一名畫家

1910年3月23日,黑澤明出生於日本東京郊區。父親是一名退休軍官,母親是商人家的女兒。父母橫跨軍商兩屆,照理說家庭條件應該還可以。但是黑澤家當時的生活水準頂多算是溫飽。其主要原因是,當時正值明治尾聲,日本在軍國主義的路上已經開始小跑助力了。但,再窮不能窮權貴,再苦還得苦百姓。所以整體經濟環境一般。而次要原因主要得賴黑澤他爹。要知道黑澤明做為家裏最小的孩子,上面還有3個哥哥和4個姐姐。算上爺爺奶奶,家裏開飯都得分兩桌。

在黑澤明的記憶裏,童年總是充滿了規矩和遺憾。規矩主要來自於父親,而遺憾則是來自於規矩。黑澤明的父親作為一名退休軍隊教官,長年以武士自居。雖然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就已經沒有武士階層了。但是拜西鄉隆盛提刀上洛所賜。武士這個名頭還是在軍隊裏留了下來。而武士沒了階層,那就只剩規矩了。

而黑澤明的父親一生都以此為家教,約束子女。比如面對長輩要行禮,用餐時要禮讓。甚至晚餐的魚如何擺放都有很多講究。黑澤明曾在回憶錄裏提到這樣一個場景。母親因為沒有把魚背對向父親而遭到了嚴厲呵斥:混賬,你這是盼著我切腹自裁麽!

在這樣的環境下,童年的黑澤明對武士這一稱謂產生了又敬又恨的復雜情感,而武士父親那些繁重的規矩,讓黑澤明在本就清湯寡水而又人多勢眾的飯桌上更是吃不著啥肉了。因此童年的黑澤明一直很瘦小。甚至智力發育的都比別人慢。

而當體格差,腦子慢的黑澤明走進學校後,自然是喜迎東亞傳統科目,校園霸淩,而校園霸淩的第一步通常都是起外號。黑澤明因為經常被欺負的哭鼻子,因此人送外號:酥糖。

本來按照這個劇本演下去,黑澤明要麽變壞,要麽變態。但好在生活對他還是手下留情了。在黑澤明暗無天日的童年裏,給他留下了幾束光。

首先是他的哥哥。黑澤明雖然在學校混的不咋樣。但是他的三哥在學校裏可是出了名的硬。首先是成績硬,常年蟬聯全年級第一。其次是拳頭硬,能和學校柔道部教練進行物理上的日常交流,多次強人鎖男,徒手赤博。

有這麽個三哥在,同學們的霸淩也就停留在嘴上。除了三哥提供的安全保障,黑澤明遇到的另外的兩束光分別是一位同學和一位老師。那位同學有著和黑澤明差不多的經歷。瘦小愚鈍被欺負,但他後來成了日本國寶級的劇作家,名叫植草圭之助。

而老師則是黑澤明的美術啟蒙恩師——立川精治。

在20世紀初的日本,教育普遍古板且嚴厲。當大眾都卡在畫的真像這個段位時,立川老師已經開始號召同學們展開想象了。當所有人都在笑話黑澤明天馬行空的塗鴉時。只有立川會摸著黑澤明的頭問他畫中的內容,然後誇贊他的想象力。他告訴黑澤明: 大人總是希望你能畫出他們所看見的,但是永遠不要忘了你今天畫出來的,這是你自己所看見的。

在良師益友和嚴慈兄長的陪伴下。黑澤明倔強的扛過了一二年級,等到了三年級後,黑澤明好像突然開竅了一般。學習體育全面前進演化,從綿軟酥糖一躍變成了學校風雲人物——「小黑哥」。

等到了五年級,黑澤明開始學習劍術,在劍道大師的教導下。黑澤明對武士這一形象開始變得向往起來,並開始以少年浪客自居,中二之魂熊熊燃燒。同時,藝術方面黑澤明也沒落下。除了堅持自己深愛的繪畫,在其父親的要求下又開始了書法的訓練。據說黑澤明父親要求他每天要空筆寫下1000個字來磨練心性。

但難能可貴的是,看似古板的老父親對新鮮事物並不排斥,他深信看電影對孩子開拓眼界有幫助。因此經常帶著全家一起去城裏看電影。多年後,父親這無意的觀念為黑澤明指明了人生方向。但這卻不是當時黑澤明自己心中所想。彼時的黑澤明一心想成為一名畫家。但是這個夢想,最終在他13歲時破滅了。

按動的快門

他帶上了畫筆和稿子,走向了那條名叫電影的理想之路

1923年,關東大地震爆發。東京作為重災區,地震造成了煤氣管道泄漏進而引發大火。大火席卷東京長達五天,直到天降大雨才得以熄滅。隨後便是泥濘的廢墟和遍地的屍骸。但是災難並未結束。地震引發了海嘯,而緊隨其後的便是霍亂的蔓延。

但讓黑澤明感到痛苦不僅是天災的破壞,更多的則是來自人性的愚昧。當時的日本社會矛盾愈演愈烈,大地震則加速了民眾怒火的爆發。在某一天,【讀賣新聞】突然在報紙上刊登【北韓人的罪行】一文,將災難歸咎於北韓人的不敬神明。於是,憤怒的人們找到了發泄口。他們開始成群結隊的騷亂。甚至有部份外地日本人說話帶有北韓口音也遭到了狂熱人群的圍毆。而當口音不再作為參考項後。留胡子就變成了北韓人的辨識標誌。而黑澤明那個長期以武士自居父親,也因留了一臉大胡子遭到了狂熱人群的圍堵。

最終,這場狂熱的打砸搶終於被政府彈壓。人們開始為自己的曾經行為尋找借口。為遭受迫害的人們羅織罪名。有一天,鎮上突然開始有人說不要喝井裏的水,並傳言那些井沿上有粉筆標記的井已經被北韓人下過毒了。人們奔走相告,繼而是惡毒的咒罵。但黑澤明知道,那個標記是自己無聊時畫上去的。

就這樣,黑澤明在本應感受陽光的年紀,看遍了死亡和陰暗。以及烏合之眾的無知和麻木。這些東西就像是相機快門閃過後的光影,深深的照進了黑澤明腦海裏的底片之上。直到成年,這段經歷都讓黑澤明難以忘懷。

但是苦難還未結束。天災人禍充滿了黑澤明的中學時期。但就在這樣兵荒馬亂的日子裏,黑澤明竟然難得的畢業了。此時,黑澤明的畫家夢還未醒。於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報考了美術學院,緊接著便是筆試,面試,落榜,一氣呵成。就這樣,在1927年,透過中忍考試的黑澤明得到了另一個世界級狠人的稱號——落榜美術生。

但是學位從來不是限制狠人的枷鎖。1928年,18歲的黑澤明逃離校園開始了遊歷之旅。邊采風邊創作的他在當年就入圍了全國最佳新人展。拿獎後的黑澤明選擇加入了一個民間畫家組織。說來這個組織也挺硬核。全稱叫做——日本無產畫家協會。

這名字聽著挺熟悉是吧。其實人家就是挺親切。只不過一開始黑澤明只是奔著學畫畫去的。但在組織呆了一年後,1929年經濟危機爆發,底層人民苦不堪言。19歲的熱血青年黑澤明深感學美術救不了日本人。無產畫家不畫畫,那可就剩無產了。是的,這一年,黑澤明他投共了。

這期間,黑澤明開始為【無產者新聞報】工作,他本人也因此遭到了秘密警察的追捕。但其實黑澤明本身並沒有正式投身共產主義事業。他的努力更多只是為了表達對社會的不滿。最終在躲避追捕期間生了場大病,於是黑澤明選擇與組織斷了聯系專心養病。

康復後的黑澤明,由於之前的投共經歷疊加經濟危機的大環境,根本找不到工作。只得投靠自己的三哥。而黑澤明的三哥當時在電影院擔任默片解說員。靠著三哥的關系,黑澤明得以在電影院欣賞了眾多電影佳作。這段時間讓黑澤明收獲良多。

但好景不長,有聲電影的傳入讓三哥失去了工作,為了不增加哥哥的負擔,黑澤明還是選擇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中。此時家裏父親已然病故。黑澤明在母親的陪伴下,度過了一段祥和的日子。但是不久後,卻傳來了三哥自殺的訊息。

三哥黑澤丙午的去世給了黑澤明很大的打擊。做為黑澤明前半生的保護者,三哥在黑澤明的成長中很多時候甚至承擔了父親的角色。他熱愛電影,沈迷俄國文學。是黑澤明在電影藝術上的啟蒙人。但這位僅大自己四歲的哥哥,直面了同樣的人性陰暗後,最終選擇了放棄抵抗。多年後,已然成為一代宗師的黑澤明回憶起自己的三哥說到: 我從未像我自己想象的那樣堅強,我只是被保護的很好。哥哥很優秀,成為導演的本應該是他才對。

在兄長去世後,23歲的黑澤明終於決定要擔起家庭的責任了。但是他發現,在當時的日本,靠當畫師連糊口都難。掙紮了三年,1936年,黑澤明在報紙上看到了PCL電影制片廠的招聘啟事。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黑澤明向制片廠投遞了自己的劇本。隨後經歷了層層篩選,黑澤明成功入職。其實,當時的黑澤明對劇本的撰寫一竅不通。他只是把哥哥留下來的手稿,用分鏡頭的手法畫了下來。結果沒想到哥哥的故事打動了公司高層。這是哥哥最後一次幫他了。

而此時的黑澤明,也終於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帶上了他的畫筆和稿子,走向了那條名叫電影的理想之路,並為此奮鬥終生。

光影的投射

這條路他已經走了30年,而後,他還要繼續走過近40年

1936年,26歲的黑澤明正式 加入了PCL映畫。在公司裏,他遇到了他電影上的授業恩師——山本嘉次郎。

本來黑澤明在公司裏一直都是在做一些場記打板,分鏡繪制的工作。直到山本看到了黑澤明的分鏡指令碼。強大的畫面張力瞬間引起了山本的興趣。於是動用自己的許可權把黑澤明拉到了自己的劇組,職務直接擡到副導演。而這一時期,基本上就是黑澤明生涯裏全部的副導演時期了。

山本對黑澤明異常看重,除了副導演的工作,山本給黑澤明留了一堆作業,全力將黑澤明往導演的路上領。第一步,就是逼黑澤明寫劇本。原本忙於日常拍攝的黑澤明一開始很抗拒。因為寫作是件很熬人的事。但山本告訴黑澤明。導演和劍客一樣,劍客的強大源自日復一日的揮刀。天生的蠻力即便可以擊倒對手也是很難看的。導演如果自己不懂劇本只會拍攝花哨的鏡頭,那和用蠻力決鬥的莽夫有什麽區別。

短短兩句話便激起了黑澤明的鬥誌,在後來的日子裏。無論拍攝工作再忙,那怕不睡覺黑澤明也要寫出一到兩頁的劇本來。隨後山本又將剪輯工作交給黑澤明。一開始剪廢片,到後來幹脆把正片都交給他。一直到二人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馬】,山本幾乎將全部工作都交給了黑澤明,自己則是掛導演的職,幹監制的活。隨後【馬】獲得了一致好評,山本告訴黑澤明:我的能力只能帶你走到這裏了,後面的路你要自己去走。你會比我走的更遠的。請不要緊張,你強過當年的我。

拜別恩師的黑澤明從此正式開啟了自己的導演生涯。此時正是二戰期間,但戰爭跟正值壯年的黑澤明似乎沒扯上一點關系。這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因為當時負責東京地區征兵的軍官是當年在黑澤明父親手下受訓的。因為這層關系,軍官幫助黑澤明躲避了征兵。

雖然逃離了戰場,但黑澤明也沒能逃離戰爭。彼時的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高壓下,專門設定了檢察官來審查電影劇本內容。而黑澤明劇本裏的種種情節被檢察官們認定為對國不忠,動搖軍心,同情敵人等等。而據黑澤明所說,他只是描寫了偷吃軍糧的孩子,前線想家的士兵。而隨著日軍前線的潰敗,檢察官的稽核標準也變得愈發抽象,他們說慶祝生日的情節是在仿效美國。他們說「工廠的大門」是在暗示女性等等。

在如此抽象的稽核條件下,黑澤明對這些人可謂恨之入骨。甚至曾在戰爭末期與同事們一起發誓,如果真到了一億玉碎的時候,咱們先去把這些蟲豸殺了再找地方躲起來。

如此荒唐,比比皆是,在劇本屢次被斃的情況下,黑澤明很長一段時間無戲可拍,同事們都勸他低個頭服個軟,至少開個機,開機才能有飯吃。但是黑澤明拒絕。不讓我拍我可以不拍,但這不意味著我要去拍你想要的。直到1943年,黑澤明的處女座【姿三四郎】上映並大獲成功。

但是新片爆火的黑澤明還沒高興多久,檢查部又來了,這次是點名讓黑澤明拍攝續作以供戰爭宣傳。黑澤明在各種抗拒無果後,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拖工時,一直拖到45年,日本戰敗。

二戰結束後,戰敗的日本第一次失去了軍國主義的束縛,逃離了集體的高壓,人們得以重新大方的討論青春,情感,未來和希望。於是在這樣的氛圍下,黑澤明拍攝出了【美好的星期天】。而這部片子的編劇正是黑澤明的童年好友——植草圭之助。

影片講述了一對戰後的年輕情侶如何用身上僅有的十幾日元度過一個開心的周末。開心的情侶穿行在東京的廢墟中。明明窮的只剩十幾塊錢,兩人卻像是度過了一場羅馬假日。把苦中作樂四個字展現的淋漓盡致。或許在黑澤明眼中,想要重建城市,那麽也許需要先重建人性的美好。

電影首映結束時,一名老者在觀眾席大笑流淚。這人正是黑澤明的美術老師——立川精治,看著片頭字幕中的黑澤和植草的名字。他很慶幸,自己曾經隨手保護的幼苗,居然能扛過社會的貧瘠和人性的狂風。如今已然是參天大樹了。師徒重聚,把酒言歡。老人收起了驕傲,取而代之的則是心疼,他問自己的孩子,這些年有感到快樂嗎。而黑澤、植草這兩個已過而立的大男人終於可以放下身份的束縛,在慈愛的長輩面前訴說心中的委屈:老師,當大人太不容易了。

時間到了1950年,在經歷多多年的沈澱,40歲黑澤明已然成為了日本影壇的領軍人物,而在這一年,他終於迎來了自己的第一部封神之作【羅生門】。影片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故事在風雨中的羅生門下展開,同一個故事在三個人的口中產生了三個版本。整部影片探討了人性之惡,故事也是由人性中本能的「利己主義」所構成。在武士,女人,樵夫三人掩飾自己的故事下,真相反而沒那麽重要了。但好在,故事的最後仍然留下了光明。樵夫收養了棄嬰,僧人選擇相信了人性。

除了頗具深度的內容,顛覆性的故事架構,影片的在技術層面也創造了眾多技巧。比如直視太陽的運鏡,比如受害者第一人稱的觀眾視角。

總之,從各方面來講,【羅生門】都是一部超越時代的不朽之作。而本片也為日本拿下了第一座奧斯卡獎。

但是訊息傳回國內,黑澤明卻收到了鋪天蓋地的批評,有人說他醜化武士形象。有人說他描繪日本人的陰暗面是為了討好歐美。總之千言萬語一句話,這是電影上的賣國賊,文化上的大日奸。帝國在意的從來不是他們惡不惡,而是強不強。任何力量只要形成規模,不管是白或是黑是善或者惡。都不能允許存在,功高尚不能蓋主,況草民乎?

傳播學上有種說法,面對群體性的宣判,不回復就是最好的回復。而黑澤明便選擇了不回復。

兩年後,他指導的【生之欲】上映。影片透過描繪了一個基層公務員幹部在臨死前的醒悟經歷,諷刺了50年代的政府部門。片中一段長達4分鐘,涉及到14個部門的踢皮球片段堪稱影史經典。這下,連政府都不滿意了,要求黑澤明刪減。這次黑澤明倒是聽話了,但是當影迷詢問了倒底刪減了什麽樣的內容時。黑澤明則表示,不公開。

傳播學上還有種說法。面對群體性的質詢。不公開就是輿情認定事實的反向確認。

第一次的不回復,黑澤明在4年後用影史的一代經典【七武士】做為回應,在經歷4年的時間後,人們逐漸接受了三船敏郎邋遢的武士造型。但是武士的形象雖然從高大變成了邋遢,但武士的品格卻從蠻橫轉變成了俠義。

第二次的不公開。讓公眾對政府的幹涉創作自由大為不滿,紛紛呼籲要求給予電影藝術充足的創作空間。最終,那部堪稱在日本政府臉上跳舞的荒誕故事劇【活人的記錄】得以上映。

三十多年過去了,少年時畫井沿的粉筆,終於被黑澤明撿了回來。但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那個無所事事的饑餓少年。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有著藝術追求的意見領袖。他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理想之路。這條路他已經走了30年,而之後,他還要繼續走過將近40年。而這期間,是日本電影征服世界的時代。

尾聲

從他之後,世界想到日本時,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

日本媒體曾說: 「在黑澤明之前,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富士山、藝伎和櫻花;從他開始,世界想到日本的時候,是黑澤明、索尼和本田。」

回看大師的一生,期間有至親的守護,有恩師的引路。但也有社會的阻礙,有人性的打擊。但除去外部因素後,我們還看到了黑澤明自身的成長。看他從迷茫到堅定,從局促到從容。從對世界失望又對人性重新拾起信心。如斯一生,足矣。

很多人聊黑澤明都願意去聊他的電影,聊他的成就。這裏不做贅述。是因為,我僅作為一名電影愛好者自覺不好班門弄斧。相關內容有很多更專業的朋友做過。諸位感興趣可以自便。但我還是更推薦大家直接去看看大師的作品。私以為,可稱得上傳世經典。

西郊有密林,助君出重圍。

新年快要到了,這句話與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