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難怪掃地僧要救蕭遠山,你看他本名叫什麽,答案在蕭遠山的遺書中

2024-06-07影視

【倚天屠龍記】中,黃衫女子登場時候是略顯突兀的,畢竟金庸在此前的劇情中並沒有鋪墊這麽一個人物,但她的出現又是合理的,畢竟古墓派未滅,她作為楊過的後人,傳承著古墓派,因祖上與丐幫的交情而插手丐幫之事,一切都顯得合情合理。

而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天龍八部】中,那少林掃地僧與黃衫女一樣,也是「機械降神」一般的角色,可這個角色的身份比黃衫女更神秘,直至他退場,金庸也始終沒交代清楚這人是誰。

(蕭遠山劇照)

所以掃地僧為何要插手蕭遠山父子與慕容博父子的矛盾?他的真實身份究竟是誰?或許金庸早已將答案藏在了細節之中。

一、驚艷群雄的掃地僧

在掃地僧登場之前,武林群雄可從沒想過世間還有這麽一位隱士高人,至少從明面上來看,這個時代的最強者也就是蕭峰、蕭遠山、慕容博以及鳩摩智這所謂的「天龍四絕」了。

此時天龍四絕匯聚藏經閣,再加上一個曾與蕭峰齊名的「南慕容」慕容復,眼看一場大戰一觸即發,讀者都已經把期待值拉滿了,但大師就是大師,金庸的劇情走向又如何能被讀者猜透,當雙方正要動手之時,一個蒼老的聲音打斷了他們的對話。

書中只道:「忽聽得長窗外一個蒼老的聲音說道:‘善哉,善哉!蕭居士宅心仁厚,這般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五人一聽,都吃了一驚,怎地居然並不知覺窗外有人?而且聽此人的說話口氣,似乎在窗外已久……只見窗外走廊之上,一個身穿青袍的枯瘦僧人拿著一把掃帚,正在弓身掃地。這僧人年紀不小,稀稀疏疏的幾根長須已然全白,行動遲緩,有氣沒力,不似身有武功的模樣。」

(掃地僧劇照)

其實此時掃地僧被描述得越是低調,就越讓讀者覺得他深不可測,甚至如今「掃地僧」這三個字所指的都不僅僅只是【天龍八部】中的這位老僧了,它已是泛指那些大隱隱於市的高人,可見這個角色的影響力有多大。

而他接下來的操作,也確實足以驚呆在場的群雄,那鳩摩智的偷襲被他輕松化解,他甚至都沒正眼看大輪明王一眼。

接著慕容復和蕭峰分別使出最大的力量發出各自的拿手絕技,這老僧則是雙手一合,攔在二人中間,頓時二人的殺招都化為無形。

再到他在輕描淡寫間點化蕭遠山與慕容博,就連蕭峰在盛怒之下的一擊都只能讓他禮貌性的吐了口血,這老僧「天龍第一高手」的位置可以坐穩了。

所以他到底是何來頭?

二、莫名的關照

比較主流的一種觀點是「掃地僧就是那失蹤的逍遙派祖師逍遙子」,至於依據,就是他攔下鳩摩智的殺招時,一眼看穿對方所使的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

但這個其實不難解讀,如果他是逍遙子,又何須多此一舉問鳩摩智:「大輪明王曾練過‘逍遙派’的‘小無相功’吧?」他壓根就沒必要提這事才對,所以他多半只是曾與逍遙派的高手交手過罷了。

而他的身份,或許還得從另一個角度來解答,那就是他對蕭遠山的關照。

其實在藏經閣大戰之前,掃地僧就已經見過蕭遠山了,書中只道:「那老僧道:‘居士全副精神貫註在武學典籍之上,心無旁騖,自然瞧不見老僧。記得居士第一晚來閣中借閱的,是一本【無相劫指譜】,唉!從那晚起,居士便入了魔道,可惜,可惜!’」

一個來少林寺偷經書的人,對於掃地僧而言有什麽可惜?

(蕭遠山、慕容博、鳩摩智劇照)

甚至在蕭遠山第二次來藏經閣偷經書時,掃地僧還主動給他擺了一部【法華經】、一部【雜阿含經】,只盼蕭遠山能拿走這兩本經書,繼而領悟其中的道理,不再執迷於復仇。

盡管蕭遠山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並未察覺掃地僧的好意,但掃地僧對蕭遠山的照顧卻是肉眼可見的。

甚至後來明知蕭遠山作惡多端,殺了諸多不該殺的人,他也沒有處死蕭遠山,而是讓他陷入假死狀態之後,再將他點化,若他們之間沒有一些特殊的關系,他何至於做到這一步?

掃地僧多半是從蕭遠山的身上看到了一位故人的影子,因此才出手幫蕭遠山。

那位故人,正是蕭遠山的漢人師父。

三、蕭遠山的遺書

當年的雁門關大戰沒有贏家,蕭遠山妻子被殺,他也殺了不少中原高手,萬念俱灰的他是在崖壁上刻下了一段遺書。

那段話轉譯過來便是:「峰兒周歲,偕妻往外婆家赴宴,途中突遇南朝大盜……事出倉促,妻兒為盜所害,余亦不欲再活人世。余授業恩師乃南朝漢人,余在師前曾立誓不與漢人為敵,更不殺漢人,豈知今日一殺十余,既愧且痛,死後亦無面目以見恩師矣。蕭遠山絕筆。」

(楊五郎、楊四郎劇照)

所以蕭遠山的漢人師父是誰?

那時候的遼國與大宋是敵對的關系,一個漢人通常不可能傳功遼人才是,除非只有一種可能,他是生活在遼國的漢人,而金庸在【天龍八部】中借蕭峰之口就明確提到過楊家將是客觀存在於金庸武俠世界觀裏的:「吳長老,當年你獨守鷹愁峽,力抗西夏‘一品堂’的高手,使其行刺楊家將的陰謀無法得逞。單憑楊元帥贈給你的那面‘記功金牌’,便可免了你今日之罪。」

如此一來,結合時代背景來看,那位傳功蕭遠山的漢人師父,多半就是那化名「木易」的楊四郎。

再回過頭來看掃地僧,他一眼看穿蕭遠山所用的武功源自楊四郎一脈,於是格外關照這個後輩,也就說得通了,因為楊家將裏,還有一人尚存於世,那就是投身佛門的楊五郎。

(楊五郎出家劇照)

是的,若無意外,掃地僧正是那楊五郎楊延德,他不忍看到兄長的徒兒一步步誤入歧途,於是伸手拉蕭遠山一把,將其點化,用余生贖罪,也就合情合理了,至於慕容博,那只能算是順水人情,收了這魔頭,也算是功德一件,他何樂而不為呢?

這即是金庸故事的魅力所在,哪怕是一些看似不合理的地方,也能在細節之中找到合理的解釋,當然,筆者也不過是猜測,若不同意,且當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