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科技進步了三十年,可打動人心的依然是舊作

2023-12-07影視

今年夏天,全球觀眾在經歷了十五年的等待後,【印地安納瓊斯】系列第五部「命運羅盤」終於上映,雖然垂垂老矣的哈里遜·福特並沒有為這一部神作續寫票房的奇跡,但我依然想花一點時間,去回憶一下這神一般的系列作品,尤其是她的第三部:「聖戰奇兵」。

印地安納瓊斯的前三部,作為很多70後和80後的童年記憶,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我們這個年紀的中年人對電影的趣味,也初步建立起了這一批人對那一片我們未曾涉足的廣闊世界的憧憬和幻想。

迄今為止,印地安納瓊斯系列,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IP宇宙。除了有五部電影,版權方於1992年至1996年之間,還制作播出了長達28部系列作品的【少年印地安納瓊斯大冒險】,講述了少年印地安納瓊斯從10歲起和父親一起環遊世界神奇冒險經歷。甚至在這個系列衍生作品中,還解釋了作為考古學教授的印地安納·瓊斯為什麽這麽能打——1916年,17歲的瓊斯在比利時參軍,並在隨後的凡爾登絞肉機中活了下來,並多次榮立戰功。

至於這個IP的其他衍生品,有小說、有遊戲、有漫畫,甚至2023年上映的第五部中,運用到了同人漫畫【命運之槍】中的一個老梗:1945年,瓊斯父子在德國保護了曾用於刺傷耶穌的朗基努斯之槍不被納粹奪走,用於滿足希特勒的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最後這把「朗基努斯之槍」的復制品,出現在了【印地安納瓊斯5】開頭的火車追逐戲中,可惜這個時候,飾演亨利·瓊斯的尚恩·康納利已然去世,初代007再也沒有機會在這個系列電影中繼續戰鬥了。

隨著1989年【印地安納瓊斯】第三部「聖戰奇兵」的上映,似乎屬於印地安納瓊斯的那個時代,要開始告一段落了。首先,這一部印地安納瓊斯在結尾處埋下了一個讓後續作品無法繞開的巨大的bug:就是在這一部的故事線中,1938年的主角印地安納·瓊斯和他的父親亨利,在伊斯肯德隆城外的神廟裏,喝下了用聖杯盛著的聖泉水,獲得了長生不老的能力。但作為演員的哈里遜·福特和尚恩·康納利卻不會因此而停止老去。下面的故事無論怎麽拍,都無法回避這個前作埋下的伏筆。不知是否出於無法自圓其說的糾結,2008年拍完第四部後,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便結束了續作的拍攝;於2023年上映的第五部作品,「命運羅盤」,無論是完成度還是制作水準都遭遇了慘不忍睹地下滑。

1992年,在前三部印地安納瓊斯中飾演印地安納·瓊斯任教學校系主任馬可斯·布諾迪的丹霍姆·艾略特去世;

1993年,飾演少年印地的Aleka's Attic樂隊主唱瑞凡·鳳凰城因藥物中毒去世,年僅23歲;

2020年,在第三部中飾演父親亨利·瓊斯的尚恩·康納利去世;甚至在第四部中飾演奧克斯利教授的約翰·赫特,也於2017年1月在遺作【那般良夜】上映之前,因胰臟癌去世。

我忍不住要下這樣一個論斷:【印地安納瓊斯】第三部,幾乎成為這個系列作品的巔峰之作。

【印地安納瓊斯3之聖戰奇兵】,講述了1938年,經過印地的父親一生的尋找,終於發現了傳說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使用過的聖杯,瓊斯等人組成的探險小隊與納粹勢力幾經爭奪,最終阻止了希特勒想要透過聖杯的力量獲得不死之身的陰謀。

相對於前兩部而言,第三部【印地安納瓊斯】更像007,也充溢著更多喜劇元素:精彩激烈的打鬥和更多巧合式的喜劇元素,也成為了後來者爭相模仿的物件。比如成龍的【神話】、【十二生肖】、【功夫瑜伽】中出現了大量向此片「致敬」的滑稽打鬥場面和官方說辭(諸如文物「屬於博物館」之類)。本片甚至也貢獻出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場面」:海岸邊卡玫基大戰戰鬥機、柏林巧遇希特勒,最後一場中向瓊斯父子揮手致意的老騎士,成為了整個系列電影中最經典的神來之筆。

在影片的開頭便構建了一個互文式的劇情回溯,少年時的印地安納·瓊斯曾為了保護科羅拉多的十字架,與盜墓賊們搏鬥,甚至直到二十多年之後,還念念不忘地要去追殺那些曾盜竊了屬於博物館文物的小偷們。毋庸置疑的是,他的這份執著來源於他的父親亨利,一個一生都在追尋「聖杯「的老人——從英姿勃發的青年時期,直到自己的兒子也帶上了老花眼鏡,甚至妻子的死也沒有延緩他的腳步。

這也是為什麽父子二人那麽相像,卻又那麽隔閡。他們之間多年未曾往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亨利因為追尋聖杯而忽視了因猩紅熱而去世的妻子,給少年的印地留下了深深的傷痛。也正是這個伏筆,構成了這個第三部「奇兵」優於同系列其他作品的雙線敘事——亨利自始至終都要去尋找聖杯,而印地則要透過聖杯,與父親和解。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審視這部電影,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事業狂看到的是亨利的執著,溫情脈脈的我們看到的是兩位主角對家庭的回歸與奔赴——這也是為什麽這部電影的結尾那麽感人:當老亨利拉著即將掉下懸崖的兒子的手,對兒子說「Let it go」,兒子的手邊,便是自己追尋了一生的「聖杯」。是啊,無論在誰看來,活著的親人和死了的理想,孰重孰輕,經歷過太多生死的老亨利再清楚不過了。只有他放下那些過於沈重的執念,老亨利才有機會收獲這唾手可得的天倫之樂。

相對於同系列的其他作品而言,纏結在一條情節線索之上的兩條情感暗線,讓這部電影更加豐富與圓滿,也讓這部電影在冒險之外也有了另一層更深的含義。

在情節行進上,這又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式的工業電影,情節結構明確,每一個分段都有自己清晰的任務。開頭印地奪取十字架的情節,引出父親亨利的初步形象。回到紐約的家中,收到父親寄來的記事本,旋即又被當反派唐諾文「請」到家中,介紹主線任務:聖杯。印地一行人來到威尼斯,在圖書館中尋找聖杯的第一個線索,經過一場精彩刺激的追逐戲,幾人得到資訊來到薩爾斯堡,與印地的父親亨利回合,隨後勇闖柏林奪取找到聖杯之前的最後一個線索——亨利的筆記本。最後,他們來到了伊斯肯德隆,從這裏出發,最後終於得償所願,尋得了聖杯,得償所願。

當情節來到了最後的結局,似乎斯皮爾伯格又想和我們探討一些有意思的話題:所有的古物,他的最終歸宿,是否天然應該是博物館呢?好像斯皮爾伯格並不那麽認為:聖杯勾起了納粹的貪欲,他們想利用這件身懷神力的古物達到控制全世界的目的。如果聖杯歸屬了博物館,在若幹年以後,誰又能保證現在的「好人」會被重新點燃那貪欲的火焰呢?所以,聖杯最後消失在坍塌的神廟中,會是一個更好的結局吧。在石窟中守護了七百年的老騎士,向印地父子揮手告別,也是在向熏天的貪欲告別吧。

作為一部商業片,也許這部電影的主題深度有限,畢竟他最大的價值不在於思想深度。但斯皮爾伯格卻也能透過這個結局,與我們一起反思,反思我們人性深處那些幽暗的角落。比如,在尋找聖杯的最後一關,身處石窟之內,反派們貪婪地認為,能讓人長身不老的聖物應當是金光閃閃的,但真正有價值的東西絕非只是流於表面——冠冕堂皇的事物,最終會幻化成貪婪,將你反噬。

最後要不要拿聖杯的部份,有點像魔戒的結局,人性總是難以擺脫貪念的纏結,殊不知選擇放下對權欲、金錢的貪婪,才能最後讓人性顯現出來。

艾爾莎選擇放下,他有機會能得到愛情;印地選擇放下,他找回了失散多年的父親。最終聖杯的考驗與瓊斯父子的關系緊密聯系,時整部電影最為成功的地方,也給我們留下了最多的感動。

而這份感動,一直延續到了三十多年後的今天:在電影拍攝技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的當下,在看完系列的最新作品之後,卻再難獲得觀看當年那些實景拍攝出來的舊作時的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