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瑯琊榜】:謝玉流放前的一句話,揭穿了蒞陽幸福婚姻後面的隱痛

2024-07-25影視

1.在大梁京都的皇宮深處,一段註定無果的愛情悄然綻放。皇家貴女蒞陽,身為皇上唯一的親妹妹,擁有高貴的皇室血脈。

她不是那種循規蹈矩的"乖乖女",反而性如烈火,桃花馬上、石榴裙下,風姿颯爽。蒞陽的心被南楚送到大梁做人質的皇子宇文霖所俘獲。

這段感情註定是禁忌,但蒞陽毫不在意,義無反顧地投入其中。她不顧一切地與宇文霖相愛,甚至懷上了他的骨肉。然而,當蒞陽的母親——當時的皇太後發覺這段私情時,一切都已無法挽回。

面對即將到來的風暴,膽小怕事的宇文霖選擇了獨自逃回南楚,將蒞陽一人留在了風口浪尖。這個決定讓蒞陽心如刀絞,但她依然保持著倔強的姿態,決絕地表示與宇文霖的這段孽緣是"情生自願,事過無悔"。

皇太後為了保全皇家顏面,決定為蒞陽尋找一個合適的"接盤俠"。她的目光落在了一直暗戀蒞陽的低階武官謝玉身上。

性子潑辣的蒞陽對謝玉毫無好感,根本不願就範。為了促成這樁婚事,皇太後不得不動用後宮的陰毒手段。她使用了一種名為"情絲繞"的烈酒,讓蒞陽在迷醉中倒在了謝玉的懷抱裏。

當蒞陽清醒後,發現自己已經失身於謝玉,羞憤交加之下,只能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謝玉則在這時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向蒞陽許下諾言,承諾會一生善待她和她腹中的孩子。

蒞陽心如死灰,看著眼前這個自己根本不愛的男人,卻不得不接受這個荒唐的婚姻。就這樣,一段充滿了欺騙和算計的婚姻拉開了序幕。

蒞陽的青春之夢碎了一地,而這段被迫的婚姻也埋下了日後無數隱痛的種子。她的眼中常常閃過一絲黯然,仿佛在追憶那個已經遠去的自己,那個敢愛敢恨的少女蒞陽。

2.婚後的謝玉很快露出了真面目。他將與蒞陽的婚姻視為通往權力巔峰的階梯,野心勃勃地在朝堂上周旋。從一個低階武官開始,謝玉時刻關註著局勢變化,尋找著可以一飛沖天的機會。

謝玉的機會終於來了。當時的梁帝對日益做大的赤焰軍心存忌憚,尤其是赤焰軍統帥林燮與皇長子景禹走得很近,更是讓皇帝坐臥難安。

與此同時,景禹提議裁撤懸鏡司,這無疑得罪了懸鏡司首尊夏江。謝玉敏銳地察覺到了這個機會。他與夏江一拍即合,兩人揣度聖意,共同策劃了一場震驚朝野的大案——赤焰逆案。

這個陰謀的目標直指赤焰軍,意圖一舉鏟除皇帝的心腹之患。案件一出,果然如謝玉所願。赤焰軍覆滅,七萬將士含冤而死。

謝玉則踩著這些冤魂,一躍成為梁帝最為倚重的"護國柱石"。他的官位從低階軍官直接晉升為一品軍侯,權傾朝野,炙手可熱。

這場陰謀的代價是巨大的。它不僅奪走了七萬赤焰軍將士的生命,更讓蒞陽失去了親姐姐晉陽、親侄子景禹,還有親外甥林殊。

但謝玉已經沈醉在權力的喜悅中,全然不顧蒞陽的感受。得到了"護國柱石"的地位後,謝玉並未就此滿足。他的野心更加膨脹,將目光瞄準了太子之位。

在謝玉看來,現任太子懦弱無能,如果能在自己的輔助下登上皇位,那他就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輔政權臣。為了這個目標,謝玉幾乎押上了全部身家性命。

權力的巔峰總是伴隨著深淵。當梅長蘇帶著赤焰軍的冤案重返京城時,謝玉精心構建的權力帝國開始搖搖欲墜。

3.在梅長蘇的精心策劃和環環相扣的運作下,謝玉的輝煌瞬間灰飛煙滅。最終,謝玉倒台,雖然借國喪之機保住了性命,但被改判流徙至黔州。

曾經呼風喚雨的一品軍侯,如今只能在遠方茍延殘喘,再難掀起什麽風浪。謝玉的眼中閃過不甘和憤怒,但面對這個殘酷的現實,他也只能無奈接受。

謝玉的野心不僅體現在朝堂之上,更滲透到了家庭生活中。新婚之際,他就對蒞陽腹中的孩子心存芥蒂。這個非他血脈的孩子,成了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陰霾。

謝玉無法容忍蒞陽生下一個不是他血緣的孩子,但他既怕傷害到蒞陽,又怕蒞陽看穿他的險惡用心而對他失望,所以選擇了暫時隱忍。

當蒞陽臨產時,謝玉正巧出征西夏,這創造了一個完美的不在場證明。他精心安排了殺手,伺機除掉這個"別人的孩子"。

機會來得恰到好處,京城突發瘟疫,蒞陽與其他達官貴人一樣,被安置在附近的清靜山廟避災。然而,天意弄人。蒞陽所在的寺廟院落同時住進了另一位待產的孕婦——江湖世家天泉山莊的莊主卓鼎風的夫人。

兩位夫人相處甚歡,常在一處作伴,這讓殺手的行動變得困難。就在蒞陽臨盆之際,卓夫人也腹痛難忍。兩個孩子前後腳出生,恰逢外面電閃雷鳴、風雨大作。

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打亂了所有計劃。在混亂中,殺手錯手殺死了卓家的孩子,反而讓蕭景睿——蒞陽與宇文霖的孩子——幸免於難。

這個陰謀雖未得逞,卻在蒞陽心中種下了永遠的戒備。她雖然不知內情,但本能地感到了危險,將景睿保護得密不透風,生怕謝玉再起殺心。

4.蒞陽的眼神中常常流露出復雜的情感,既有對孩子的愛護,也有對丈夫的提防。直到景睿長大,成為謝玉籠絡江湖勢力天泉劍的紐帶,他的處境才稍有緩解。

謝玉發現有景睿做紐帶,卓鼎風掌舵下的江湖幫派可以為自己所用,這才淡了殺心。然而,這場風波卻成為了蒞陽與謝玉婚姻中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

蒞陽的心早已冰封,即便後來為謝玉生兒育女,那道堅冰也從未消融。每當她看著景睿,眼中都會流露出既欣慰又憂心的神色,仿佛在守護著一個永遠的秘密。

昔日那個桃花馬上、石榴裙下,飛揚颯爽的蒞陽仿佛隨風而逝。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看似雍容華貴,實則心如死灰的長公主。

從宇文霖私自拋下她逃走,自己又被母親算計嫁給謝玉的那一刻起,蒞陽的心就已經死了。她學會了在這個充滿算計的朝堂中明哲保身,將所有情感都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

蒞陽變得自私冷血,這是她在沾滿了罪惡和鮮血的謝府中生存下去的唯一方式。她默默地守護著自己的孩子們,在表面平靜的生活下隱藏著內心的掙紮。

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中,蒞陽依然保留著一份難能可貴的良知。當她得知有人企圖對霓凰使用"情絲繞"時,她毫不猶豫地冒著夜色闖入梅長蘇的住所"雪廬",只為阻止這個悲劇在郡主身上重演。

這一舉動,流露出了她內心深處對自己經歷的痛苦記憶和對他人的同情。在景睿生日時,面對謝玉欲殺卓家滅口的狠心,她更是以死相逼,保全了無辜的性命。

蒞陽的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那是她內心良知的體現,也是對過去自己的一種救贖。蒞陽努力在這個充滿算計的世界中尋找一絲慰藉。

5.她在長公主府中精心培育奇花異草,讓四季常香成為京都一景。她對音律的癡迷,甚至讓她不惜降尊紆貴,只為一睹風塵中的妙音坊頭牌宮羽的風采。

當聽到宮羽彈奏【鳳求凰】時,蒞陽控制不住地落淚,那是對逝去青春和曾經愛情的無聲哀悼。這種內心的掙紮,在謝玉倒台後達到了頂峰。

當她開啟謝玉的手書,看到了那些驚天陰謀,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矛盾。一邊是關系到兒女身家性命的秘密,一邊則是良知的拷問。

蒞陽的眼中閃過痛苦和猶豫,但最終,她選擇了後者,決定讓真相大白於天下。蒞陽的性格轉變,是一個無奈的自我保護,也是在惡劣環境中保持良知的艱難嘗試。

她的眼神中常常閃過一絲黯然,仿佛在追憶那個已經遠去的自己,但同時也透露出一種堅韌和決心。謝玉和蒞陽的婚姻,就像兩條永遠無法交匯的平行線。

謝玉眼中只有權力的光芒,他孜孜不倦地在朝堂上周旋,為自己謀求更高的地位。從低階武官一路晉升到一品軍侯,每一次的得意,都讓他離自己的野心更近一步。

他的目光始終盯著太子之位,夢想著有朝一日能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輔政大臣。而蒞陽卻對這一切興致缺缺。她更願意沈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在長公主府中種植奇花異草,讓四季常香成為京都一景。

她對音律的癡迷,甚至讓她不惜降尊紆貴,只為一睹風塵中的妙音坊頭牌宮羽的風采。當聽到宮羽彈奏【鳳求凰】時,蒞陽控制不住地落淚,那是對逝去青春和曾經愛情的無聲哀悼。

兩人的生活方式,就如同他們的心一樣,漸行漸遠。謝玉每每想要親近蒞陽,卻總是碰到一堵無形的墻。他不明白,為何自己的付出換不來妻子的一絲溫情。

6.而蒞陽則始終保持著一種疏離,仿佛兩人之間隔著千山萬水。這種價值觀的沖突,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當謝玉為了權力不惜參與策劃赤焰逆案,導致七萬赤焰軍冤魂時,蒞陽卻在默默地守護著自己的良知。

她的眼神中常常流露出對丈夫的失望和無奈,但更多的是對自己命運的無力感。謝玉愛蒞陽不假,但他選擇走的路,要過的生活從來都和蒞陽南轅北轍。

蒞陽雖然不盡知內幕,但也察覺到赤焰案和謝玉脫不了幹系。這讓她更加確信,自己和謝玉之間的鴻溝永遠無法填平。

在這段婚姻中,無論謝玉對蒞陽有多愛,對她有多好,蒞陽都不買賬。因為始終有景睿這根尖刺橫亙在兩人中間,即使蒞陽後來為謝玉生兒育女,但心始終沒被捂熱。

兩人的婚姻,終究是一場無法圓滿的悲劇。當梅長蘇帶著赤焰軍的冤案重返京城,謝玉精心構建的權力帝國轟然倒塌。

在京都城門外,蒞陽最後一次見到了即將被流放的丈夫。按照梅長蘇的計策,謝玉在人馬穿梭不息的官道旁手書自己的罪行,蒞陽則將其折疊放入貼身的錦囊。

就在這最後的時刻,謝玉說出了那句撕開婚姻真相的話:"不知道最好。"這簡單的四個字,道盡了二十多年婚姻的虛偽與隔閡。

蒞陽心中百感交集,面上卻依舊平靜如水,對謝玉說道:"這封手書我不會給任何一個人看,我也不會看,你之前做過什麽,我也不想知道。

當她最終開啟那份手書,看到了那些駭人聽聞的真相時,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掙紮。一邊是關系到兒女身家性命的秘密,一邊則是良知的吶喊。

7.蒞陽的眼中閃過痛苦和猶豫,但最終,她選擇了後者。她決定挺身而出,為重審赤焰冤案發聲。蒞陽深知,這個決定不僅意味著要與過去的生活徹底告別,更可能會給自己和孩子們帶來滅頂之災。

她的眼中閃爍著決絕的光芒,那是多年來被壓抑的正義感終於噴薄而出。蒞陽選擇讓梁帝重審當年赤焰冤案,她的首告成為了撕開真相的關鍵一步。

盡管這意味著要與自己的兒女作對,但她還是選擇了良知和正義。在這一刻,蒞陽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飛揚颯爽的少女時代,她的選擇,不僅是對自己良知的堅守,更是對那個曾經的自己的救贖。

這個決定展現了蒞陽內心深處始終保留的那份良知。盡管她在謝府中學會了明哲保身,但她從未失去內心的道德底線。

她的選擇,證明了她始終沒有成為謝玉的同謀,而是守住了自己的原則。盡管前路充滿艱險,但蒞陽終於找回了內心的平靜。

她的眼神中流露出堅定和解脫,仿佛卸下了多年來的重擔。這個決定,不僅是對過去的了結,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展現了蒞陽內心深處那個始終未曾改變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