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珍珠港】是日本的宿命嗎?

2024-01-16影視

【珍珠港】由麥可.貝導演,本.阿佛瑞特(飾演雷夫)、喬什.哈奈特(飾演丹尼)、凱特.貝金賽爾(飾演伊芙琳)等人出演。

這部影片獲得了第74屆奧斯卡金像獎,還有最佳音效剪輯以及最佳視覺效果、最佳音效、最佳原創歌曲四項提名;獲得了第59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音樂、最佳原創歌曲提名,非常成功的一部美國商業大片。

2001年5月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首映,2001年8月,在中國上演,近27萬中國觀眾在某瓣打出8.1評分。

影片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雷夫和丹尼經過訓練成為了美國空軍的飛行員。倆人既是從小長大的好基友,同時,也是好戰友。

雷夫性格堅毅、喜歡冒險,在二人的關系中處於大哥的主導地位;丹尼性葛文和、執著,對感情非常忠誠,在二人關系中處於被照顧的小弟角色。

大不列顛尼亞空戰爆發後,雷夫自己報名到英國參加空戰,丹尼雖然不願他獨自去異國他鄉作戰,但也只能祝福。本來雷夫覺得一切都非常美好,不用帶著拖油瓶的小弟,自己絕對可以在大英帝國閃耀群星,結果臨在出發之前,他卻又產生了新的羈絆。

在出發前的體檢中,他一見鐘情不可救藥愛上了護士伊芙琳,為了能夠靠近伊芙琳,他不惜打了兩針疫苗,結果當場昏倒在了醫院。

而雷夫的舉動也震驚了伊芙琳——好家夥,見過能說會道的,見過揮金如土的,但頭一次見到為了泡妞不要命的,就你吧!

在短暫的離奇邂逅中,伊芙琳不可救藥的愛上了雷夫,就在倆人準備去賓館補習外語的時候,雷夫果斷叫停了,他告訴伊芙琳等我回來。

很快雷夫戰死在英國的訊息傳回了美國,這時候伊芙琳和醫院的護士、丹尼和他的戰友們全部到了夏威夷珍珠港服役。一群青春期的男男女女被憋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結果就是荷爾蒙爆棚啊!

丹尼還沒有從失去摯友的痛苦中走出來,就稀裏糊塗與伊芙琳好上了。這個過渡期才三個月,國外的愛情周期這麽短嗎?真是讓我不能理解,後來重新回顧了一下前情,發現伊芙琳和雷夫的愛情才一天一宿,還啥也沒幹;剩下的時間都是寫信,還基本沒收著,鑒於這種情況,我理解了,不是愛情不夠堅貞,而是在一起的時間不長久啊!

劇情接下來的走向就比較狗血了。在丹尼和伊芙琳你儂我儂的時候,雷夫突然又回來了。他親切的對丹尼說,老弟,我回來了,德國人沒有打敗我,阿特曼是正義無敵的,永遠不會輸的。

丹尼則很不好意思:哥,對不起,德國人是沒打敗你,但是我悄悄捅了你一刀,伊芙琳現在是我的了,你要挺住啊!

雷夫大怒:哥在前線練級,你在後方偷家,小老弟你不地道啊!於是倆人打了起來,後來打著打著倆人又和好了,舉杯痛飲,然後就是露宿野外、夜不歸宿。

很快時間來到了第二天,1941年12月7日淩晨,當倆人醒來後,日本人偷襲了美國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雷夫、丹尼和戰友們奮起抵抗,倆個基友開著飛機成功升空,並擊落了7架日本戰機。

緊接著美國羅斯福總統宣布對日宣戰,同時,他下令美軍要轟炸日本本土。

在珍珠港戰役中表現良好的雷夫和丹尼入選了杜立特轟炸行動,他們乘坐航母在距離日本本土400多海裏的地方,駕駛只有單程燃油的轟炸機起飛,轟炸完日本本土後,丹尼和雷夫的轟炸機都在中國境內迫降了。

迫降後,丹尼為了救雷夫犧牲在了日本人的槍下,雷夫得到中國軍隊營救,最後回到美國。

影片最後,戰爭結束了,由於沒有了競爭對手,雷夫帶著伊芙琳過上了沒羞沒臊的幸福生活。

作為一個商業大片,【珍珠港】主要講述了二戰中,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羅斯福總統為了提升美國人的勇氣組織了杜立特轟炸分隊轟炸日本本土這一段歷史時間和事件。

為了增加觀感體驗,設計了狗血的三角戀情,這段戀情貫穿了整個影片。盡管有愛情這個永恒的人類主題,但是三個小時的影片重點還是放在了描寫還原歷史史實上,導演在影片中比較詳細地描繪了珍珠港偷襲中,美國士兵受到的殘酷打擊、突出了羅斯福總統的個人魅力以及杜立特轟炸行動的意義。

除了有個別的瑕疵,影片整體上的設計還算科學合理,主題突出,愛情元素嵌入結合的不算突兀,給青春熱血、荷爾蒙過剩的年輕人觀賞還是夠用的。

作為一個商業片影片本身並沒有可過多解釋的內涵,真正讓我們唏噓的是影片所反映的歷史走向。在歷史上,對於是否與美國開戰?日本其實是可以選擇的!

今天,我們簡要捋一下日本的近代發展史和二戰世界格局,來看一下日本偷襲珍珠港、與美國開戰的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

19世紀中葉開始,日本透過明治維新國力迅速提升,1894年,打贏中日甲午戰爭標誌著日本的崛起;1904年日俄戰爭擊敗沙俄,標誌著日本成為亞洲強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日本大發戰爭橫財;1931年九一八事變搶占東北後,日本攫取了大量的資源;到了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日本已經發展成為了世界一流強國,有了和世界任何強國叫板的勇氣。

而時間來到1941年的時候,這個靠殺戮、搶掠起家的新列強也走到了一個必須選擇的十字路口,是北上配合德國進攻蘇聯,還是南下進攻東南亞,搶占英美等國的殖民地。

事實上關於南下和北上的爭論在日本很早就有了,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就制定了發展思路,先攻北韓(這個進攻路線很早就有了,歷史上日本一直對北韓覬覦,曾經多次進攻北韓半島),以北韓半島為彈板謀求東北,然後再以東北為彈板進攻中國內陸和西伯利亞地區。

在占領東北特別是盧溝橋事變之前,日本內部思想應該是相對統一的,但是在全面侵華戰爭之後,日本經濟出現問題從而導致了內卷集中爆發,關於到底是北上還是南下的爭論甚囂塵上。

事實上,這個問題在德國進攻蘇聯之後,也成為了影響世界政治格局的最大變量,成為全世界吃瓜群眾的圍觀焦點,有一段時間全世界都在猜測日本到底是要北上還是要南下?

個人觀點,日本最終選擇南下策略其實是必然的選擇!

一是南下是日本傳統觀念作用的結果。日本軍隊內部,陸軍和海軍始終互相不服,但日本是一個海權國家,所以,日本人根深蒂固的思想是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透過海軍去開疆擴土,因此日本海軍相對陸軍有著天生的優越感。

事實上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也都是在海軍取得對外決定性勝利之後,日本陸軍才跟進勝利的,另外,在軍隊發展建設思路上,日本海軍也是一直優於陸軍的,日本海軍二戰時最多擁有20多艘當時世界上先進的航母,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大和號,海軍實力僅次於美國,可以說日本的鋼鐵都用來造船了。

而同一時期,在世界軍事強國都在造重戰車、玩衝鋒槍的時候,日本陸軍只敢生產薄皮坦克,還不敢造太多;衝鋒槍就不用想了,那玩意太費子彈,生產不起。

選擇北上就得主要依靠陸軍,選擇南下則能充分發揮海軍和陸軍的全部力量,這種情況下,海權至上的日本人潛意識該如何選擇?相信不難猜到。

二是經濟狀況讓日本必須選擇南下。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有限,很多物資需要進口,在開始全面侵華戰爭後,美英等國家因為害怕日本消化了在中國的戰爭掠奪資源後實力稱霸亞洲,對英美的殖民地造成嚴重威脅,所以,開始限制對日本的資源出口。

特別是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宣布對日包括石油在內的全部禁運,這相當於卡住了日本的脖子。西伯利亞地區物產是很豐富,但是大部份地區很荒蕪,即便日本人北上能順利占領這些地區,要想開發利用這些地區的資源、包括中國占領區的資源都需要時間,但是自從全面侵華戰爭之後,日本的經濟已經瀕臨崩潰,根本等不起,而南下進攻東南亞,馬上就可以獲取急需的石油、銅、橡膠等戰略資源。

二戰後期,日本為什麽成立了東條英機軍政府,那是因為日本的經濟實際上已經崩了,必須要透過以戰養戰來維持。

三是軍事實力讓日本必須選擇南下。事實上,1939年,日本人就嘗試過北上。在日本陸軍曾經有過兩個年輕的參謀,他們也是日本少壯派軍人的代表,分別是石原莞爾和辻政信。

石原莞爾策劃了九一八事變,在日本陸軍中有石原之智、板垣之膽之稱,石原之智指的就是石原莞爾,板垣之膽指的是板垣征四郎。

與石原莞爾相比,辻政信多少有些默默無聞,但是倆人膽子是一樣大的,都以下克上策劃了日本陸軍的驚天行動,只不過一個成功,一個失敗罷了。

1939年,辻政信透過連唬帶騙推動了日蘇諾門罕會戰的爆發,不過他沒有建立石原莞爾的功勛,因為在諾門罕戰役中,日本關東軍被朱可夫揍得滿地找牙。

戰後日軍和蘇軍的戰損比例達到了1:5,朱可夫讓關東軍見識到了什麽是現代化戰爭的鋼鐵洪流,此役中一向天王老子都不服的日本人徹底被打的沒脾氣了。

盡管,現在德國在西線進攻蘇聯,牽扯了蘇聯人的大部份兵力和精力,但是1941年,在遠東,史達林仍然陳兵百萬,就是害怕日本北上進攻。

那麽日本陸軍需要動用多少部隊才能打贏?按照諾門罕戰役的戰損至少要五百萬人才行,日本當時總共才多少兵力?中國戰場怎麽辦?日本本土誰來守衛?怎樣在西伯利亞維持超級漫長的補給線?這些問題是日本陸軍無法解決的,所以北上其實也無從談起。

四是選擇南下是日本出於稱霸亞洲的戰略考慮。1941年,德國進攻蘇聯後,二戰已經到了分水嶺階段,巴巴羅薩行動已經是德國在歐洲的最後一戰了。

無論希特勒失敗與否世界政治格局都將發生重大變化,在日本看來,現在也許是最佳時機。歐洲戰場無論誰勝誰敗,都會有一段時間的消化期,德國和蘇聯的戰爭無論誰勝誰敗,至少都能維持現在與東北的邊境線。

而如果趁現在最亂的時候,選擇南下,一舉清除了英美等列強的勢力,日本有可能把太平洋變成內海,從而成為整個亞洲的霸主,然後再以亞洲霸主的身份,在歐洲和世界亂局中左右逢源,攫取最大利益。

山本五十六曾經說過,我們打不過美國,但是希望能透過珍珠港偷襲一舉幹掉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給日本爭取一段時間的緩沖期。

明知打不過還要打,在山本五十六這些人的內心恐怕都是存在著賭上日本國運,爭取一線生機的心理。而現實是美國太平洋艦隊越打越強,不僅沒有被消滅反而完虐日本海軍。

而希特勒也迅速潰敗,日本失去了左右逢源的生存環境,最後慘敗收場。在這個過程中,個人理解其實日本人思路還是清晰的,看似是找死其實是有跡可循,難怪他們會被稱為「理智的瘋子」。

以上是個人對日本南下戰略選擇的淺析,屬一家之言,供參考!

看好看的電影,感悟我們自己的人生,我是太望,下期見!

文中圖片全部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