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張若昀「露腳趾」的破草鞋,打了多少的國產劇「假窮人」的臉

2024-10-30影視

最近,一部古裝劇【顯微鏡下的大明】火遍了朋友圈,但張若昀那雙露出腳趾的破草鞋才是很多觀眾淚目的主要原因。

大批的觀眾在彈幕裏問,「明朝真的窮到連草鞋都穿不起嗎?」 這不是年輕觀眾的孤陋寡聞,而是被一些過於浮誇的古裝劇給誤導了。

他們覺得古代的人們都穿著奢華服裝,住著精美的宅子。

關於這雙破草鞋,它的存在是有歷史依據的。公元1561年,即大明嘉靖四十年,海瑞在前往浙江淳安赴任時,便是穿著草鞋,牽著小青騾走進杭州巡撫衙門的。

當時明朝的統治可是十分嚴厲的,對於平民、庶人、雜役等底層人士,他們甚至連穿靴子的權力都沒有。違反規定的話,那是會受到嚴厲的懲罰的。

在電視劇中,張若昀扮演的帥家默是一個家境清貧的形象。他的角色塑造下足了功夫。身體瘦弱,雙肩下垂,連走路都直不起腰,有時甚至要縮成一團。

他與大人物交談時表現得畏縮不前,眼神都不敢對視,活脫脫就是一個被生活打倒的底層小人物。

張若昀在表演中加入了諸多細節,令人眼前一亮。他的頭發蓬松得如同鳥窩,手背上的青筋清晰可見,走路時踉踉蹌蹌的樣子,讓人不禁心疼。

我無法將這個角色與偶像劇的男主相聯系,他就像是從歷史課本中走出來的明朝貧民。

說實話,我已經習慣了那些古裝劇中所謂的「窮人家」,動不動就是「家道中落,但氣質不凡」,「家徒四壁,但衣服總是新的」。看了帥家默這一角色,才意識到很多國產劇的「窮人」形象都是假的。

我突然想起【狂飆】中的賣魚強,同樣是底層人物,同樣令人心塞。這就是好作品的力量,它無需華麗的包裝,而是用最樸實的方式告訴我們: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窮人的生活就是這麽真實。

你覺得這雙露著腳趾的破草鞋值多少錢呢?我覺得,它的價值不在於金錢,而是體現在一部劇的良心和對那個時代最真實的還原。

【顯微鏡下的大明】中,揭示了底層人民的生存困境,其中有一個場景讓人心痛至極:一群衣衫襤褸的貧苦大眾,光著膀子在烈陽下舞動著龍形道具,哭喊著懇求上天降下甘霖,保佑他們在耕作農忙時能有豐收的收成。

然而,問題是這些辛辛苦苦耕作的農民,他們辛苦種植的糧食最終能剩下多少?在劇中,一段台詞說得非常透徹:窮人為了種地必須先借錢,但利息高得嚇人,等到收獲的時候,先扣除利息,再交完稅,剩下的錢甚至不足以償還本金。

為了償還債務,只能賣掉土地了。

這讓我想起了電視劇【狂飆】中的賣魚強這個角色。他是個老實巴交的小商販,卻因為一系列的事情走上了彎路。他選擇與"魔鬼"做交易,滿足了自己的私欲,但是最終卻失去了靈魂。

這不就是明朝那些走投無路的農民嗎?一個是賣地,一個是賣命,歸根到底都是被生存逼迫的。

更令人心寒的是"給了三千塊錢和四十斤豬肉,他們家窮,這些夠打發了"這句話。

老默這個角色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在劇中他為了在這個社會中站穩腳跟,不得不依靠有權有勢的人,做一些違反自己良心的事情。

這種被強迫的選擇,與【狂飆】裏在規則邊緣掙紮的小人物,幾乎是如出一轍。

歷經千百年的變遷,人性並未發生改變。有人認為「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此言有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自從遊戲誕生以來,人們玩的都是同樣的一套,除非是規則本身的微調。無論時間背景如何,政治鬥爭的體系始終如一,在不同的時空呈現出不同的模樣。

盡管在【權力的遊戲】中對各種政治手段的運用采用了藝術的手法呈現,但其本質並沒有改變。

但倘若你要說【顯微鏡下的大明】比【狂飆】更狠的地方在哪?那就是它連個翻身的機會都不給窮人。至少在【狂飆】中,人們還能透過某些方式改變命運,哪怕是歪門邪道。

在明朝那個時期,你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只能被牢牢地束縛著。

這不僅僅是一部古裝劇,它更像是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人性。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小商販在巷子裏擺攤賣貨,這一切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

他們的命運何其相似。

這就是現實啊,毫無保留的現實。不論是明朝的龍頭舞,還是現代的生存這場爭鬥,實際上都在描繪著同一個主題:底層人民的艱苦生存。

讀了【顯微鏡下的大明】後,我不禁感嘆書中幾個大明公務員的命運沈浮。

首先來說說毛知縣,這位爺就是典型的"孟德海"翻版。本來家境貧困,沒有什麽背景,他也曾熱血滿腔,想幹出一番事業。然而,為了所謂的政績,他竟然幫助鄉紳大量兼並土地,明知是與虎謀皮,卻還為自己找借口:"做事必須要借勢"。

這不就是給自己畫了個大餅,最後卻自食其果,結局令唏噓不已。

再看知縣方,這位可是正兒八經的世家子弟,不管什麽事,能躲就躲,能掛就掛,這就是他的原則——「我不會做錯事,因為我不做事」。

平常的時候,高高掛起也就罷了,遇到事情,他卻是膽小怕事,總是躲在幕後。但很有趣的是,導演給了他一個救贖的機會。在感受到百姓們屢次感激和擁戴後,這位懦弱的角色也開始敢於為百姓維護他們的權益。

就像那句話所說:表面看似光滑的鵝卵石,其本質還是一塊堅硬的石頭。

這個鄧知縣暴露得更明顯。盡管他被稱為熱血青年出身,一旦進入官場,他卻變得特別"清醒",毫無權勢的他只能倚老賣老,費勁心思討好權貴來維持官位。

那句:「一個人想做的事情,跟他要做的事情,是不一樣的」,道出了多少體制內人的無奈。

還有那個叫程仁清的人,雖然他不是體制內的人,但他的變化也夠戲劇性的。從一個意氣風發的才子變成了一個市儈精明的訟棍,整天就忙著給權貴當說客。

最諷刺的是,曾經清澈的眼神終究還是被現實磨平了棱角。

最後來談談任主簿,他可能是最真實的一個。擔任主簿的一生中,他選擇了接受命運。他曾說:「人們必須接受自己的命運,既然在戶房做了吏員,就不要再追求過高的官職。

聽著很無奈,但似乎又看透了一切。

看完這部劇中的人物命運,你會發現它的"意蘊悠長"。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古代故事,更像是在對人心進行一次深刻的挖掘,揭示了人性中最復雜的那一面。

從滿懷理想到世故圓滑,從剛正不阿到隨波逐流,每個角色的轉變都令人口惜不已。

劇集【狂飆】與紀錄片【顯微鏡下的大明】的共同之處:

1. 二者都以明朝為背景,以歷史事件和人物為藍本,演繹和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2. 兩部作品都采用了殘酷、真實的歷史再現方式,講述了明朝時期的社會現象和歷史事件,讓觀眾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3. 兩部作品都透過對歷史事件的深入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復雜和社會的黑暗面,讓觀眾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4. 兩部作品都透過對歷史人物的刻畫,展現了他們的智慧、勇氣和擔當,讓觀眾對歷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5. 兩部作品都透過對歷史事件的反思,呼籲人們珍惜和平、尊重歷史、關註社會問題,讓觀眾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總的來說,劇集【狂飆】與紀錄片【顯微鏡下的大明】都是優秀的歷史題材作品,它們透過對歷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剖析,讓觀眾對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呼籲人們珍惜和平、尊重歷史、關註社會問題。

真實是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簡單。

在【狂飆】和【顯微鏡下的大明】中,賣魚強和帥家默的穿著都非常樸素,甚至可以說是老百姓的日常穿搭。他們的衣領起了球,腳上踩著露趾的草鞋,這並不是戲服,而是真實的生活。

導演們利用這些細節給觀眾上了一課:窮困也可以是一種人格特質,不單單代表沒有物質財富。

對比兩部劇中的權力遊戲:【狂飆】中的老默不得不依附權貴求生存;【顯微鏡下的大明】裏的毛知縣為求政績,與虎謀皮。

這不就是一個道理嗎?小人物在強權面前的掙紮自古以來都是一樣的。

兩部劇的收視率走向呈現出明顯的差異。【狂飆】一開播就火爆,而【顯微鏡下的大明】的收視率相對較為冷清。

為啥?因為它沒有讓人熱血沸騰的爽點,沒有打怪升級的刺激,只有最真實的人性。

但這恰恰是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他們並沒有在賣慘或者煽情,而是用最樸實的方式告訴我們:這才是真實的生活,這才是真實的人性。

所以,對於評價一部劇好不好而言,不能單純地看它的熱度,更應該看它能否打動人心。這兩部劇就像是一面雙向鏡,從古至今,反映出人性最本真的面貌。

國產劇創作未來可期。

實際上,【顯微鏡下的大明】這部劇現在還沒有火起來,但是它絕對是那種在多年後會被人翻出來回味的好劇,就像一壇陳年老酒,越來越香。

它之所以能打動觀眾,主要是因為沒有一味追求爆款,而是選擇了最難走的道路——真實。張若昀劇中的那雙破草鞋,比華麗的戲服更有分量。

當下的影視圈中,浮誇的造型、脫離現實的劇情泛濫,讓人擔憂。如果這種趨勢繼續下去,不僅會影響口碑,甚至可能會引導觀眾扭曲審美理念。

幸運的是,電視劇【狂飆】和紀錄片【顯微鏡下的大明】為我們指明了一條道路:回歸生活本質,用真實的場景打動觀眾。無需過於關註那些虛頭巴腦的內容,只要真實地展現老百姓的生活,自然會有人記住。

所以啊,作品的火熱程度並不能代表它的價值,只有經過時間洗禮,還能保持魅力的作品,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好作品。我們期待能看到國產劇中多一些這樣的"慢熱"之作,因為好的作品是值得等待的,只要有人堅持,就不怕沒有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