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姜文:被武警包圍,封存拷貝,1996年他跟周曉文到底拍了什麽?

2024-06-12影視

1996年,北京。

姜文,許晴,葛優,周曉文,蘆葦。

五個人就看著彼此。

眾人靜默無言,縱使啟齒,亦難覓得合適之詞。

他們的新作【秦頌】被塵封於光影之間,未能綻放其應有的光輝。

武警包圍了北京電影洗印廠,他們封存了剛沖洗好,但還沒有寄出去的電影拷貝。

如果沒有意外,這些沖洗好的電影拷貝,將會被送往全國各地,在內地大規模放映。

現在,一切都變了。第二天,檔也下來了。

電影被要求:停止一切發行放映、宣傳活動。

香港大洋影業,肩負投資重任,以五十萬罰金示以悔過;西安電影制片廠,擔當制片之職,深刻自省,嚴加檢討。

負責發行的中影集團做深刻檢查。

隨後【秦頌】就從影院和國內媒體上完全消失。

01:立項的初衷

1990年,蘆葦在創作這個劇本的時候,他不會想到,他將要耗盡6年心血的作品,會消失。

那會,蘆葦剛跟周曉文合作完【瘋狂的代價】票房口碑雙收,兩人野心勃勃,要拍一部與眾不同的電影,蘆葦翻閱史書找到了:秦始皇。

但,他不願意去重復拍「這位千古一帝,滅六國,平天下,卻最後又因暴政推翻」的故事。

蘆葦清晰地認識到,秦始皇被誤解太久太久了:秦始皇不完全只是一個暴虐無道的君王。

統一六國,南平百越,北擊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長城;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這些皆是秦始皇之傑作,他手執權杖,譜寫千秋偉業。

史書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但人們很難把開創如此壯舉成就的秦始皇,跟徹底的暴虐暴政的昏君給聯系起來,至少秦始皇不是。

蘆葦好奇的是:秦始皇為什麽走向暴虐,秦始皇為什麽焚書坑儒,秦始皇為什麽要違背秦時崇尚節儉的傳統,去修建耗材耗民的阿房宮。

到底是什麽讓秦始皇走到了今天?

帶著這個問題,蘆葦腦海裏有過幾百次推演,但人太過復雜,為避免劇情走向空洞。

他擇了秦始皇跟高漸離的故事:一位平六國,君臨天下的人,在企圖征服一個奴隸的靈魂,卻遭到徹底失敗的故事。

蘆葦娓娓道來,對觀眾訴說著一個古老而沈重的真相:那秦始皇的敗落,早已在命運之中註定。他身為帝王,卻亦是歷史長河中最為龐大的奴役者,終究無法逃脫覆滅的宿命。

榮譽宛如至高無上的君王,既駕馭著萬千子民之心,亦駕馭著帝王之座。

任一位君主,若將國視為國,則家之利益,必當退讓於後,以國為重。

秦始皇,封建時代的至高無上的統治者,亦是不幸淪為封建歷史祭壇上的犧牲者。盡管他身為一代雄主,但歷史的洪流卻非一人之力所能扭轉,個體的力量終究無法改變歷史的大勢所趨。

他無力馴服那奴隸內心的堅韌之魂,亦無法掙脫權力的桎梏與束縛,秦始皇唯有銳意革新,卻未曾敢於顛覆舊制。

因革命之路灑滿鮮血,而他本人又是封建利益集團中的受益者,故他無法割舍自身之利益,去顛覆自己的命運。

秦始皇的故事,蘆葦寫了6年。

周曉文心懷期待,靜候蘆葦六載春秋。

1995年,蘆葦筆耕不輟,終得佳作。周曉文懷揣此劇本,懷揣著滿腔的期許,向姜文與葛優獻上了這部匠心之作。當他小心翼翼地翻開那一頁頁凝結著心血的字句,似乎已能感受到未來熒屏上璀璨的光影。

姜文與葛優二人,對之懷有極其深厚的興趣,如詩如歌,情意綿綿。

演員很快就定了下來,錢也很快。

北赴香港,踏入大洋影城的殿堂,映入眼簾的,是姜文、葛優、許晴這三位演藝巨匠聯袂主演的盛景。背後,是周曉文導演的智慧掌舵,蘆葦編劇的才情傾註。我心潮澎湃,慷慨解囊,揮手間便傾註了四千萬的巨資,只為這部佳作能夠熠熠生輝,照亮影壇的星空。

那年,北京二環的房價尚處五千余元之微,一平米僅盈掌中之寶……試想以四千余萬之資,足可攬獲京城數十處府邸。

但誰也沒想到,電影殺青,後期制作完成,就出問題了,電影拷貝的印刷跟不上發行。

那會兒,中國影院是底片記放映,影院要先拿到拷貝好的底片才放,沒底片,電影放不了。

4000萬投資,讓周曉文壓力很大,商業化的浪潮中,電影前後造勢花了不少錢,定檔就在7月,結果北京洗印廠那邊出了些問題,延期了。

撤檔來不及了,傳統媒體時代,接受資訊落後,之前的宣發早就鋪天蓋地過去了。沒辦法,就是硬著頭皮也要上,中影高層拍板:先放。

初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成都五座繁華都市揭開神秘面紗,一輪首映禮後,靜待一周時光流轉,再於全國範圍內綻放光彩。

但誰也沒想到的是,第一輪放映的第四天,電影就被強制下架了,且封存了尚未寄出拷貝。

1997年,盡管在周曉文和姜文葛優的奔走下,【秦頌】被放了出來,但形勢大不如以前,

大洋電影公司,昔日投資界的翹楚,如今卻深陷虧損泥潭,苦不堪言。不久之後,公司掌舵者痛定思痛,毅然宣布撤離內地投資舞台,決心另覓他途,不再參與此地的紛擾角逐。

4000萬的投資打了水漂後,周曉文也因此一蹶不振,後面拍了好幾部片子不聲不響。

人們都忘了他曾是第五代導演的佼佼者。

2006年,【秦頌】十周年。

周曉文發了條微博感嘆道:

「最遺憾的就是上映了沒幾天就禁映了,至今也不知道為什麽,或者是知道了也不能說。」

如今,25年過去了,禁映的真正原因依舊無從得知,但是潛在「禁映」的原因是有跡可循的。

這些禁忌,一定程度上,給後來的歷史影視作品都敲響了警鐘,也給學者研究提供了範本。

【秦頌】的挫敗,猶如「先鋒者」的一次勇敢探索,雖未能如願,但其啟迪之光仍熠熠生輝,照耀人心。

02:被封禁的潛在原因是什麽?

第一,鏡頭的尺度

周曉文的【秦頌】就跟他當年那部「國內首部全裸出鏡的【瘋狂的代價】一樣,有著太多關於女性角色的尺度性的鏡頭。

隨著1996年,對電影文化的新要求,一方面,這些具有明顯具有尺度的鏡頭,不再過審,

一方面,這些鏡頭對劇情的推動並無實際性作品,甚至就連沒有尺度也不影響劇情進展。

某種程度,【秦頌】的尺度鏡頭更像是商業性的考量,因為女主是那些年家喻戶曉的許晴。

遂生諸般離奇之事,恍如隔世,不可思議。

葛優飾演的高漸離,在跟許晴飾演爍陽公主發生關系後,爍陽公主瘸掉的腿就好了。

離奇的是,他們竟在嬴政家太祖廟的巍峨牌匾之下,締造了生命中的一段情緣。這雖是藝術的誇張與象征,但對於影片情節的推進,並無實質性的助力。

因此當年【秦頌】被封禁的原因之一,或許就是它過於商業化考量的尺度性鏡頭。

1996年,在全國五大城市所上映的正是沒有刪減過的鏡頭,這很尷尬,要是全國上映,那註定會掀起一陣輿論的風潮和批評。

第二,架空歷史後的創作缺陷。

盡管蘆葦於劇本之主題已穩穩立足,然而在某種層面上,當歷史被架空之後,所編織的虛幻故事猶如一把利刃,悄然割裂了歷史的完整脈絡,使其真實性受到侵蝕。

歷史上,秦滅最後三國的順序是楚、燕、齊,但是在電影中被改為燕、楚、齊, 李斯曾提醒過秦始皇這一點,而秦始皇的理由是 「因為燕國有一個會寫 ‘秦頌’的人」。

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已然被扭曲變形。

在【秦頌】裏,刺客跟將軍,這兩個明顯的秩序破壞者被貶低了。荊軻被拍成了小人,王氏父子滿門忠烈,卻被拍成了貪權好色的莽夫。

甚至,王翦父子在電影中,反復變節,甚至跟清朝吳三桂那樣的人差不多,完全變成小人。

姜文演的秦始皇,雖然演技炸裂,人物的設定也豐滿,但最後暴戾決斷皆出有因只為復仇。

但實際上,劇本不是這樣寫的。

第三,要的跟表達的不一致

在最初的劇本裏,整個電影人物都清楚他們自己是誰,也都清楚自己無奈而壓抑的選擇。

"運石南山,千斤在肩;萬人垂頸,一人上天。"

他們共同寫就了一段看似波瀾壯闊實則灰暗殘酷的歷史,蘆葦想說的也正是天下紛爭,王朝論文,但周曉文把這段處理沒拍好。

蘆葦曾說,【秦頌】的主線就是一個友誼破裂的故事,高漸離跟嬴政是患難與共的。

他們兩小的時候玩得越好,長大後精神沖突與決裂便越痛苦越見悲劇的力量,因此兩個人小時後在獄中共患難的戲應該是根基。

但周曉文拍的時候,把這段獄中的戲砍掉了,變成了無厘頭的搞笑版本。

姜文曾多次提出疑問,身為至尊至聖的秦王,憑什麽要寵愛高漸離這個討厭麻煩的家夥?

一矢中的。主題跟情節失衡了。

更離譜的是,周曉文將嬴政與高漸離改成了兩個為非作歹毫無信義的小無賴,身處獄中的兩個小孩,竟然能將獄卒生生活埋。

這部電影的「戲根」已被徹底毀掉無法成形了。

最後結果就是,【秦頌】在形式上的立意,有了很強的借古喻今的政治性,而相對缺少了一些人物的「人味兒」和歷史的真實感。

於是整個影片就變成了,為了圍繞著主題表達,去歌頌人性,最後忽視了鋪墊的細節。

在【秦頌】裏最缺乏的東西,反而是導演想要去推崇的東西:人物的美與人性。

03:如斷弦之琴,聲音破碎而難以成調。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秦頌】在商業上的失敗是註定的,因為它沒有把一個好的商業故事拍好。

但它又是成功的,因為「封禁」這兩個字,似乎給了外界很多人所賦予他結構主義的光環。

電影的主題是很好的,但是周曉文的表達欲望讓這部電影有些粗糙,原本復雜的內在自我掙紮的秦始皇,在電影中戲份太少了。

這也導致電影在結尾的時候有些機械,明擺著就是沖著點睛去的,但是目的又太明確了。

為什麽皇帝會失敗?為什麽會成為歷史的獻祭者。

原因就在:封建體制,從一開始走的時候,一眼就能望到了盡頭,看到了失敗的結局。

人在航行中沈浮,天似囚籠所有的人都像是腐朽的骷髏,歷史車輪裏又劃了一個圈。

重點應該是那艘船上腐朽的窟窿,而周曉文在乎的只是那個車輪上的一個圈。

然而遺憾的是,姜文與葛優的卓越演技挑梁大軸,趙季平的美妙音樂,以及曹久平的精湛美術,共同構築了一部堪稱陣容煌煌的佳作。

他們也都無法挽回這部主題與情節失背離的電影了。

25年前,拍【秦頌】的那年,北京二環的房價均價5000出頭,4000萬夠買不少房了....

此資財,若是化作屋舍之基,或許更為穩妥。然,此等籌謀,已是日後之事,暫且擱置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