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抓娃娃】:演給富人和主流的科幻片

2024-10-19影視

電影【抓娃娃】,顧名思義,本以為是在商場抓娃娃,看了才知道,是「從娃娃抓起」的意思。整部影片對於當下的填鴨式教育、洗腦式教育、應試教育給予了極大的諷刺,是一部題材相當新穎的作品。

網友對這部作品褒貶不一,有人說看完【抓娃娃】,才知道周星馳有多麽寶貴。其實這話嚴重了,周星馳處在事業巔峰期的時候也是經常為人詬病的,所謂當事者迷,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而沈騰正處在這個階段,誠然他距離周星馳還有一定的差距,但一部電影的成敗並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更何況兩人根本不是一種型別的喜劇演員。

所以對於沈騰的電影,我們還是要報以包容的態度,畢竟也是看一部少一部了。無論如何,只要有沈騰出現的電影,還是從來沒讓我們失望過,我們可以把他看做一個削弱版的周星馳。但用王晶的話說,周星馳是獨一無二的,而沈騰是另一種演員,也就是所謂的籃球運動員分兩種,喬丹和其他人。所以不必苛求沈騰太多。

這部電影的優缺點十分明顯,題材新穎,三觀也正,也符合當下的社會狀態。但這部電影還是太「小」了-格局小,故事小。作為超級富豪的馬成鋼,他對於二兒子馬繼業的培養方式顯然矯枉過正了,所謂物極必反。當然,畢竟是影視作品,又是喜劇,誇張一點是正常的,我們也不必較真,但還是會覺得有些難以讓人信服。

一個如此聰明的孩子居然在即將高考的時候才偶然發現自己的生活是被設計好的,這無疑是編劇的一大敗筆。即便是一個不太聰明的孩子,只要上了初中,也一定會對周圍有強烈的感知,哪怕馬成鋼的能量有多巨大,地球人也不可能圍著馬繼業一個人轉,畢竟他的同學、老師和社會上的人都是真實存在的,這種真假沖突必定會早早露出破綻。

而馬繼業能夠連續兩次高考超過700分,說明這是一個智商超高的人。學習不好的人智商未必低,但學習好的人智商都是很高的。在十八九歲的時候才偶然看到「奶奶」在打籃球,否則他可能會被騙得更久,這無疑是不可信的。而本部影片的核心看點其實就是馬繼業的童年被安排好,這一點立不住,整部影片就難以服眾了。

假使我們說服自己相信馬成鋼就有這麽大的能量,可以完全把兒子籠罩在自己手下,那麽他的突然「蘇醒」也是很突兀的。高考的年齡都在十八九歲,這可不是一個短的年頭,既然能隱瞞18年,為什麽突然就露餡了呢?顯然這就是為了露餡而露餡的,所以如此設計並不高明。

影片可以分為兩個部份,被父母安排的童年和意識蘇醒的成年時光。而多數筆墨其實都放在了馬繼業的童年,而他的童年一直是被設計好的,就仿佛一個人的頭始終被按在水下,無法呼吸。這就給觀眾帶來一定的窒息感,大家一直都在盼著馬繼業趕快發現端倪,進而展開真正的故事,顯然該片在描寫馬繼業童年用到的篇幅太多了,給人頭重腳輕的感覺,畢竟用三分之二的片場去描寫馬繼業虛擬的童年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除非這裏面有各種超級笑料,否則就是敗筆。

而該片的笑點並不算密集,但還算是可圈可點。其中有幾處很好笑的橋段,尤其是沈騰為了緩解尷尬多次展開的表演,不可謂不精彩。而「奶奶「追悼會的那一段是該片笑點上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部份。可惜影片的中心思想是諷刺我們的畸形教育,所以仍舊有些頭重腳輕。

因此,到了馬繼業發現自己的人生被設計好之後,該片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從喜劇變成了勵誌劇,可看性大打折扣。有人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但並不是這麽表達的,應該像周星馳和卓別林那樣用喜劇形式詮釋出人物的悲情,而不是直接改變氣場,開始瘋狂煽情。就像現在的小品一樣,開頭還挺好笑,到了後半段直接音樂一響,就各種尷尬的煽情,這很不高級。

所以馬繼業在發現真相之後,本片就沒有太多看點了,可本片想要表達的內容恰恰就在後半段,這就有些尷尬了。只能說導演在整部影片的把控上還是差了點火候。一部好的影片可以透過故事傳達給觀眾明確的資訊,讓大家產生思考和共鳴,而【抓娃娃】這種表達,很難讓觀眾產生更多的思考,因為太不符合實際,完全就是看著一樂,可笑料又不太足,所以該影片有點既是喜劇,又是正劇的感覺,有點四不像。

不過影片對各種奇葩的教育方式給予了強烈的諷刺,雖然有些誇大,但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有更多駭人聽聞的教育方式,所以這是該片的亮點所在。周星馳等大師的作品往往從頭到尾都是一種基調,觀眾卻能從中感受到不同的喜怒哀樂,而【抓娃娃】則是喜頭悲尾,差距立現。

對於該劇的主題,我們不必過多探討,無非是抨擊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從李成鋼的名字就能看得出來,就是恨鐵不成鋼。馬繼業的名字更明顯,馬上繼承家業。影片雖然在表達方式和結構上有些問題,但結局還是好的,馬繼業成績優異,卻選擇了自己熱愛的體育專業,這很讓人感動,讓人更加動容的則是大兒子登上了珠峰,並說出了那句:「老馬,我現在不需要你瞧得起了!」這是全片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並非「你現在瞧得起我了嗎」,而是我「不需要「你瞧得起了!意味深長!

不過,該片在抨擊教育方式的問題上顯然不夠深刻,雖然花了很大篇幅去渲染父母拔苗助長、矯枉過正,但仍舊是輕描淡寫。因為首先這並不真實,其次在教育方面,父母能做的其實很少,更多的問題體現在教育資源和教育體系上,而該片對這兩方面都沒有進行任何涉及,不知是故意避重就輕,不惹麻煩,還是對教育的認知僅限於此。

該影片笑點不足,主題不夠深刻,只是在最後點題,變相承認了馬成鋼夫婦對於二兒子的教育同樣是失敗的。因此才說出了「給個妹妹弟弟」的話,意思就是再生一個孩子,再重新開機一個「小號」。如果說對於教育的抨擊停留於表面是劇本的問題,那麽這就很主旋律了。影片開始就說過兩人都快六十歲了,從兩個兒子的年齡也看得出來,夫妻倆都是五十多歲的中老年人,而此時又想要第三個孩子,明顯就是在響應並宣傳所謂的「要三胎」政策。所以從整體來說,這部影片並沒有道出問題的實質,並且還有點「諂媚」,大膽猜測是怕得罪誰,或者不過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