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影視

【投名狀】為何陳大人會一路提攜龐青雲?

2024-03-23影視

在【投名狀】的三個老頭當中,為何只有陳大人一路提攜龐青雲呢?

而另外兩位大人,對龐青雲的態度則是不溫不火,甚至還有打壓的。

姜大人、狄大人、陳大人

那麽陳大人這麽做到底有什麽目的,這其中又蘊藏著三位大人怎樣的權勢賽局呢?

本期繼續來給大家深度解析【投名狀】背後的謎題。

三位大人之間的地位和實力排名

【投名狀】電影當中有多處細節,其實體現出了三位大人品級的大小。

其中有兩處可以拿來對比,一下就分清楚地位的高低了。

我們先看後面一處細節,龐青雲見完慈禧太後之後,被封為了兩江總督。

緊接著,龐青雲又見了陳大人和狄大人,三個人共同坐在一張圓桌之上。

陳大人、龐青雲、狄大人

而我們可以看到龐青雲坐在中間,兩位大人分別坐在兩邊。

由此可以看出來,龐青雲兩江總督的身份,從品級上來說,最少也是和兩位大人當中品級高一點的一個平起平坐。

再加上龐青雲剛好立了功,所以和他們兩個坐在一起的話,就算是龐青雲的品級和他們相當,那坐在中間也是理所應當的。

如果龐青雲比他們的品級還低,就不可能坐在中間了,只可能坐在邊上。

從他們這次的視角來看,龐青雲左邊的是狄大人,龐青雲右手邊的是陳大人。

這其中的品階高低,其實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

我們先放著,看完下一張圖片再來做一個二者的對比。

龐青雲剛開始面見三位大人的時候,狄大人坐在中間,由此可以看得出來,狄大人的品階高於陳大人和姜大人。

姜大人、狄大人、陳大人

而當時狄大人的左手邊是陳大人,由此可以看出來,中間的一位以他自己的視角左手邊的品階排第二,右手邊的品階排第三。

所以三位大人的品階高低的順序應該是:狄大人>陳大人>姜大人。

但是品階的高低,並不完全等於實力,品階再高,手上沒有人馬,那也是難以施展身手的,所以三位大人之間的關系賽局也存在實力的因素。

品階最小的姜大人手握重兵實力雄厚,在三位大人當中,人馬和糧草也是最多的。

姜大人身後有一個魁字營撐腰,所以在實力方面來說,姜大人處處碾壓著品階比他更高的狄大人和陳大人。

正是因為三位大人有著不同的實力,所以剛開始龐青雲帶人來投的時候,三位大人也表現出了不同的態度。

實力強大的姜大人,根本不屑龐青雲的800人馬,所以看不起龐青雲。

而狄大人對於龐青雲呢,則是一種觀望的態度,因為他手上也有人馬也有糧草。

只有陳大人,雖然品階排在第二,但手上沒什麽人嘛,也沒有什麽糧草,所以處處被另外兩位大人制衡。

為此陳大人迫切的需要找到一個機會,來提升自己的實力,擴充自己的人馬。

為此他不惜把自己最後的1500人交給龐青雲來指揮,企圖培養龐青雲來壯大自身的實力。

龐青雲舒城一戰果然沒有令陳大人失望,這時候連狄大人都對他刮目相看,直接給龐青雲5個營的兵馬。

看到龐青雲有這樣的才華,兩位大人都想拉攏龐青雲。

然而龐青雲立功心切,根本不知道三位大人之間的格局關系,還有三位大人之間的利益所在。

龐青雲在沒有經過三位大人的同意之下,直接攻打蘇州。

針對龐青雲的做法,三位大人當中有兩位大人是不贊同的,首先是姜大人極力反對,甚至還想打壓龐青雲。

姜大人認為,龐青雲如果拿下蘇州和南京,勢必改變朝廷的格局,而且會對自己的地位產生嚴重的影響。

而狄大人呢,他不敢得罪姜大人,所以有糧草也不能支持龐青雲。

陳大人呢?

陳大人

他的看法和另外兩位大人不一樣,其實是希望龐青雲能夠盡快拿下蘇州和南京,但是他沒有糧草,也沒有人馬了。

陳大人只能從內心和精神上去理解,並支持龐青雲。

結果龐青雲還是憑借自己的本領或者說運氣吧,說服了姜大人手下的何魁,得到了10天的糧草,一舉拿下了蘇州和南京。

這樣的做法,無疑讓陳大人無比的高興。

所以陳大人也是繼續一路點撥龐青雲,並把龐青雲帶去面見慈禧太後。

去見慈禧太後的過程當中,需要從宮門之外走到朝堂。

陳大人一邊領著龐青雲走進來一邊說:

你是不是在想從宮門外走到這兒需要多久?

年輕時候,我頭一次站在宮門外也是這麽想。

可等真的走到這兒,已經是兩鬢斑白,用了整整30年,可惜啊,走不動了。

陳大人帶龐青雲面見慈禧太後

陳大人這段話,無疑是在提示龐青雲,想要在朝廷有立足之地是多麽的困難,自己花了30多年,也就是這樣子,再也上不去了。

但是龐青雲根本沒有心思聽,他的眼中只有朝堂,而忽略了其中的過程,他的眼睛直直的望著前方朝廷朝堂的最高處。

其實這個細節已經暗示了龐青雲的結局,他不註重過程,只想看到理想的結果,或者說太渴望於實作自己的理想,而期盼著那一份權利。

陳大人帶龐青雲見完慈禧太後之後,三個人坐在一張桌子上。

其實是狄大人和陳大人想拉攏龐青雲,但是龐青雲不上道。

陳大人還說了一句話:要想有所作為,龐大人,你得好好活著。

這也是對龐青雲的一種提示,意思就是雖然你已經被封為了總督,但還會面臨很大的挑戰,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發生什麽意外,你得小心。

都提示到這個份上了,龐青雲還是不上道。

龐青雲最後的結局是,慈禧太後點頭同意在上任之時對他進行了行刺。

最後的階段,陳大人還是說了一句話:龐青雲是個人才,但不懂為官之道。

陳大人還是非常愛惜龐青雲的才華的,並且一直想著力培養龐青雲,他希望龐青雲活著,但龐青雲始終不上道。

他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過於理想化,所以分辨不清楚朝廷的形勢。

陳大人之所以一直想培養龐青雲,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陳大人可能是一個辦實事的人,他可能有著與龐青雲一樣的理想,也想要老百姓都過上安定的生活。

從那一句要想有所作為,龐大人得好好活著就可以聽得出來。

道不同不相為謀嘛,所以陳大人一直在培養龐青雲,可能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至於另外一個原因嘛,當然是為了自己。

因為在三位大人當中,陳大人的品階比姜大人要高,但奈何手上沒有人,處處被姜大人壓制。

所以陳大人可能在朝廷有一些說話的分量,但在地方卻沒有姜大人那樣的實力,所以人馬和糧草沒辦法與姜大人抗衡,就會被姜大人拿捏。

為此陳大人一心想要培養自己的人馬和統帥,就像姜大人有何魁的魁字營一樣。

如果龐青雲處處聽著陳大人的安排,或者說龐青雲成為了陳大人的人,那麽陳大人則不會被姜大人壓制,而能夠很好對其進行抗衡,朝廷的格局就不一樣了,陳大人想辦點事也會更簡單。

所以【投名狀】啊,本質上龐青雲是犧牲品,是朝廷格局平衡與三位大人權力角逐的一個犧牲品。

陳大人雖然惜才,但也沒有辦法,因為憑他一個人的能力,救不了龐青雲。

這也印證了電影當中的一句台詞,一個籬笆三個樁啊,姜大人不在都不熱鬧了。

喜歡文章的家人,記得點贊關註 [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