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32000多人的雜牌軍,只有5000多支步槍,這真的夠用嗎?

2024-06-18軍事

抗日戰爭中,國軍系統中除了中央軍之外,還有很多支地方軍,比如東北軍、西北軍、晉綏軍、滇軍、桂軍、川軍等。

這些地方軍的情況不一,有些有較強獨立性且有自己的地盤,比如滇軍、桂軍等;有些雖然有地盤,但支離破碎,如川軍各部;還有的其實已經沒有自己的地盤,逐步被分化瓦解中,如東北軍、西北軍等。

不過西北軍中的一些部隊,歷史源流比較復雜,有很強的生存意識和應對法則;它的一些部隊始終保留了相當的獨立性,比如劉汝明的第68軍。

談起第68軍,就有必要從第29軍講起。

「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的第29軍是中原大戰後,馮玉祥西北軍的嫡系余部改編而成的。

最開始的第29軍只有2萬余人的規模,且客居山西;在1933年的長城抗戰打出威名後,第29軍先是經營察哈爾,後來又入駐平津,最終在全面抗戰爆發時,兵力擴充到了10萬人規模。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的標誌,就是第29軍打出的第一槍,不過平津抗戰並不順利,第29軍很快便不支南撤。

不久後,第29軍升格為第1集團軍,並以下屬各主力師為基礎分編新軍,劉汝明的第68軍便是第143師及察哈爾駐軍為基礎改編的。

改編之後,該軍逐步南撤,後來列入第五戰區作戰序列。

到1941年時,第68軍下轄有3個步兵師——第119師、第143師、暫編第36師,全軍官兵役夫總計32000余人。

如果單純看該軍的兵力和輸力情況,其實在國民黨各軍中也算可以,不過在武器裝備方面,就要差些意思了。

當年5月,劉汝明向老蔣發電要求補充該軍軍備。

在電文中劉汝明提到,當時該軍第119師有步槍1693支、第143師有步槍1725支、暫編第36師有步槍1874支。

三個師的步槍,再加上軍部直屬隊的309支步槍,總數才5601支。

問題來了:全軍有32000余人,就算不計輸力,也有官兵27000余人,可是步槍才5000多支,真的夠用嗎?

首先,在談這一問題前,我們先聊聊國軍在抗戰中期的編制變化。

在全面抗戰剛開始時,國軍的步兵師普遍為二旅四團制,以中央軍調整師為例,所配步槍為4000支。

1938年時,由於戰損以及大量擴充新軍的緣故,這一數量的步槍已經難以保持,所以下調到了2700支。

到1939年後,大部份國軍步兵師均改為三團制,雖然雜七雜八的編制兵力也有上萬人,但其實多數直屬隊都是缺編,而且國軍的缺額現象始終嚴重,一個師能有七八千人就算充實。

而由於兵薪資源短缺,一個師的標配步槍數就下降到了2500支。

的確,在部隊的編制中,不可能人人都是步槍兵;除了步槍兵之外,還有機槍手、迫擊炮手;甚至除了戰鬥兵外,還有大量不配槍的兵員。

可是一個步兵師的建制,只配2500支步槍確實還是少了些,因為這意味著一個師只有2500名步槍兵。

如果部隊的標配槍械都未能得到完整配置,比如像劉汝明的第68軍,三個師的編制,其實只能滿足兩個師稍多的需求,那肯定是不夠用的。

當然,老蔣對於劉汝明這樣的雜牌軍,肯定不會有求必應;實際上直到抗戰結束時,第68軍的步槍數都沒有達標過。

但在軍閥混戰時代摸爬滾打而來的劉汝明,也有自己的一套,所以始終能夠保持第68軍的現有實力數不再降低,所以其獨立性始終能夠保持下去,老蔣看不順眼,但也無可奈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