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拉達’潛艇:從科幻到現實,18年磨一劍,終成‘龜速’新寵!

2024-08-04軍事

漫長建造路,尷尬新篇章

在俄羅斯海軍裝備史上,「拉達」級潛艇的亮相本應是一樁喜事,但其背後卻隱藏著一段曲折的建造歷程。 首艘「喀瑯施塔得」號潛艇,作為「拉達」級的代表,歷經18年半的漫長等待,終於在2024年初正式列裝北方艦隊。這一訊息雖振奮人心,卻也難以掩蓋其建造周期過長、技術難題頻現的尷尬現實。令人唏噓的是,「拉達」級首艇「聖彼得堡」號,在歷經13年艱辛建造後,非但未能如願服役,反而因效能問題被海軍除名,即將步入的命運。這不禁讓人質疑,曾以潛艇技術聞名世界的俄羅斯,究竟緣何會陷入如此困境?

技術革新夢,現實骨感路

「拉達」級潛艇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彌補「奇羅」級潛艇在遠洋作戰能力上的不足,同時適應俄羅斯海軍近海防禦的新戰略需求。 為此,設計師們大膽采用了單殼體結構和燃料電池作為水下動力,以期實作高的隱蔽性和續航能力。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這兩項創新技術,由於缺乏足夠的技術積累和實踐經驗,在建造和試驗過程中暴露出了諸多難以克服的問題。燃料電池的維護復雜、可靠性不足,單殼體結構在抗壓和降噪方面也未達預期效果,這些都成為了「拉達」級潛艇命運的絆腳石。

AIP系統路,探索與挑戰並存

面對常規潛艇續航力和隱蔽性的雙重挑戰,AIP系統的出現無疑為潛艇技術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方向。 然而,AIP系統的研發和套用並非易事,它要求設計師們在有限的空間內整合高效、可靠的能源轉換裝置,同時保證潛艇的整體效能和作戰效能。俄羅斯在「拉達」級潛艇上嘗試的燃料電池AIP系統,雖然具備一定的技術先進性,但其復雜性和高成本也讓人望而卻步。此外,燃料電池的燃料補給、安全效能等問題,也需要在未來的研發過程中不斷加以解決和完善。

國力衰退影,潛艇工業之殤

「拉達」級潛艇的命運多舛,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挑戰,俄羅斯國力衰退在軍工領域的縮影。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經濟遭受重創,軍費投入大幅削減,導致潛艇工業等軍工領域的發展陷入困境。技術人才的流失、研發資金的短缺、生產裝置的老化等問題接踵而至,嚴重制約了俄羅斯潛艇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拉達」級潛艇的建造和試驗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也就不難理解了。

未來之路在何方?

面對「拉達」級潛艇的困境,俄羅斯海軍和潛艇工業界需要反思和總結。 一方面,要加大對潛艇技術的研發投入,加強與國際先進技術的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另一方面,要最佳化潛艇設計和生產工藝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同時,還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為潛艇工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只有這樣,俄羅斯才能在國際軍備競賽中保持競爭力,為的安全和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