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SS-N-20「鱘魚」飛彈:蘇聯/俄羅斯的海基核威懾重器

2024-10-09軍事

在冷戰的陰霾下,美蘇兩國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其中潛射彈道飛彈作為海基核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份,成為了雙方競相發展的關鍵技術。在這一背景下,蘇聯/俄羅斯成功研制出了SS-N-20「鱘魚」飛彈,這款飛彈以其遠端打擊能力、高精度和強大的威力,成為了蘇聯/俄羅斯海基核威懾力量的重要支柱。

SS-N-20「鱘魚」飛彈,北約代號為SS-N-20,蘇聯/俄羅斯編號為R-39,是一款分導式多彈頭三級固體潛地飛彈。作為當代最大的潛射飛彈之一,它的彈體長達16公尺,彈徑為2.4公尺,發射品質高達84噸(整備品質甚至超過90噸)。采用三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推進,使得飛彈在發射後能夠迅速達到高速飛行狀態。同時,玻璃纖維殼體的使用也進一步提高了飛彈的強度和可靠性。

在彈頭設計方面,SS-N-20「鱘魚」飛彈采用了分導式多彈頭技術,每枚飛彈裝備有6至10個(不同資料可能有所不同)子彈頭,各子彈頭的核當量可達20萬噸。這種設計不僅提高了飛彈的打擊精度,還增強了其突防能力。子彈頭采用分導式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能夠在飛行過程中進行機動變軌,從而有效躲避敵方反導系統的攔截。

發射方式上,SS-N-20「鱘魚」飛彈采用了核潛艇水下機動發射技術,具有高度的隱蔽性和靈活性。與液體潛地飛彈用的濕發射法相比,幹發射法或氣穴發射法的使用大大改善了飛彈的使用效能。射前準備時間縮短,潛艇載運飛彈的安全效能提高,使得這款飛彈在實戰中更具優勢。

在效能參數方面,SS-N-20「鱘魚」飛彈的射程達到了8300千米,屬於洲際飛彈級別。盡管其命中精度為0.5~0.6千米,但美國並不認為SS-N-20(不包括其後的改良型)具有摧毀硬性目標的能力。然而,這並不影響其作為一款戰略威懾武器的地位。

SS-N-20「鱘魚」飛彈特別為蘇聯/俄羅斯的台風級核潛艇而建造,是該級潛艇的主要武器之一。台風級核潛艇以其強大的水下機動能力和冰下作業能力,使得搭載SS-N-20飛彈的潛艇很難被攻擊。這一組合大大增強了蘇聯/俄羅斯的海基核威懾力量,使得敵方在面對蘇聯/俄羅斯的海基核力量時不得不保持高度警惕。

回顧SS-N-20「鱘魚」飛彈的研制歷程,我們可以發現其背後是冷戰時期美蘇軍備競賽的縮影。為了應對美國的彈道飛彈核潛艇威脅,蘇聯決定建造台風級戰略核潛艇,並為其配備先進的潛射彈道飛彈。馬克耶夫機器制造設計局承擔了這一重任,經過初步設計、國家驗收試射等多個階段,最終於1983年5月(正式列裝時間為1988年1月)根據政府命令正式列裝蘇聯海軍。

綜上所述,SS-N-20「鱘魚」飛彈是蘇聯/俄羅斯的一款重要潛基彈道飛彈,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等特點。作為台風級核潛艇的主要武器之一,它對於增強蘇聯/俄羅斯的海基核威懾力量具有重要意義。在冷戰結束後的今天,SS-N-20「鱘魚」飛彈仍然作為俄羅斯海基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份,繼續發揮著其戰略威懾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