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美軍中校回憶韓戰:誌願軍攻擊方式前所未見,德軍也不過如此

2024-03-09軍事

「不要以為誌願軍很好對付……他們的武器裝備確實不值一提,但如果你真正與他們交戰起來就會明白,他們的戰略和戰術水平簡直與其他國家的軍隊不在一個維度。

就算是二戰期間,鼎盛時期的德軍,與誌願軍相比起來恐怕也不過如此。「

這是一名美軍中校——美31團軍官恩布利,對誌願軍做出的評價。

眾所周知,誌願軍在北韓戰場上使用的各種戰術,給不少美國大兵造成了不小的心理陰影。 很多人即使在戰爭結束回國後,聽到類似沖鋒號的尖銳聲音時也會起應激反應。

可以說,誌願軍的戰鬥力,是大大超出了所有西方人的想象的。 至少在這位美軍中校眼裏,就算是給整個歐洲帶來了大麻煩的德軍,頂多也不過是裝備比誌願軍強。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左右,美軍交過手的三大對手:日軍、德軍和誌願軍,美軍分別是怎樣評價他們的實力的呢?

德軍實力如何

我們來看看這三支軍隊的具體情況。

先說德軍,如果不考慮當時德國政府的腐敗低效,黨衛軍和國防軍之間的不和等內因,德軍作戰單位的戰鬥力應該是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

當然,戰鬥力並不像遊戲裏那樣,每個數值都標得明明白白。要評估現實裏一支軍隊的戰鬥力,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考量。

德軍並不是在所有方面都是最強,但綜合來看得分確實不錯。 或者應該說,德軍的作戰效率很高,落單的排、連、營都能有比較強的戰鬥力。

相比之下,美軍的排很弱,沒有多少能動性,長官不下令就不知道該怎麽做。蘇軍強一些,但也得到團以上才有比較強的火力。

英軍的基層很強,但放到中高層來看,會讓人懷疑他們腦子裏到底怎麽想的。

士兵素質方面,德軍士兵的文化素質應該是歐美軍隊中最高的,這也是得益於德國是先發已開發國家。

西歐國家和美國的基層士兵,基本都是中學畢業的學歷, 德軍則有很多士兵是大學畢業生。

日本多數士兵是小學畢業,蘇軍一開始還不錯,到後來男人都快打光了,只能放一堆重刑犯進軍隊,基本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水平。

一些人可能不理解,文化素質高不高和軍人能不能打有什麽關系?關系可大了,有著較高的文化素質,就意味著這些士兵可以接受更高層次的訓練,操作技術裝備等。

必要的時候,德軍的士兵和基層軍官還可以接替長官進行指揮,這是其他多數國家軍隊都做不到的。

而且德軍對士兵的訓練方式也比較科學。這裏要嘲笑一下日軍,很多人以為日軍之所以能在中國戰場上橫行霸道,是因為他們的訓練很嚴苛。其實並不是那回事。

在日軍之中,對新兵的服從性訓練和壯膽訓練非常多。他們所謂的「戰鬥力訓練「,很大程度上就是折磨士兵。他們的訓練方式一般人接受不了。

在入伍之前,很多日本士兵都是沒摸過槍的農民,而歐洲國家很多士兵在從軍之前就在射擊俱樂部玩槍,底子本來就不錯。

德國等國家訓練士兵的方式,也比日軍的方法科學得多。

除了基礎的體能和射擊訓練之外,德軍相比於其他國家,更強調班組內戰術配合訓練、投彈訓練以及果斷性訓練。

果斷性訓練,什麽意思? 比如說前面是個不知道泡了多久,又臟又臭的汙水坑,德軍也要讓士兵能馬上匍匐前進。

這些訓練,到了實戰的時候都是相當實用的。

而同時期的英軍和法軍,對基層的戰術配合訓練重視程度都不太夠,更加重視士兵個人素質的訓練。

英軍和法軍槍法和炮術都不錯,但如果是連對連的情況,就有些不夠看了。

當然,德軍也有弱點,那就是他們沒有肉搏訓練。不過肉搏戰在歐洲戰場上本來也不多見。

另外,德軍的槍法不如英軍,炮術又不如美軍。 美軍可以保證一個炮兵團各種大小口徑的炮彈幾乎同一時間覆蓋目標範圍,並根據前方突擊排的偵察迅速調整,讓敵人幾乎避無可避。

所以,西線美軍雖然炮彈不算寬裕,但總能給敵人造成自己的炮彈充足的感覺。

但德軍的炮術還是比英軍強,槍法又比美軍強……

現在說到重點,步兵戰術。這是德軍相比於同時期歐洲國家領先最多的部份,也是得益於威瑪共和國時期保留了大量士官。

步兵戰術,也就是美軍認為德軍與誌願軍水平相近的一點。

除了英軍和法軍都會使用的交替掩護、輕機槍小組跟進打側翼、交叉射擊等,德軍還有一大特點,就是能發揮自己班組配合好的優勢,更加堅決地執行突擊。

主要特點在於,德軍的沖鋒距離是歐美國家軍隊中最近的,約為100公尺。在突擊班抵達沖鋒距離之前,德軍從不與敵軍對射。

至於沖鋒時壓制敵軍的任務,交給後方負責掩護的班組,以重機槍和迫擊炮完成。 突擊班就近距離沖鋒,以機槍、衝鋒槍、手榴彈等各種武器消滅敵人。

英軍一開始不興搞這種班組配合,結果吃了大虧。他們後來學會了,但沖鋒距離比德軍拉的遠,而且行進時喜歡和敵人對射,就又在德軍的機槍面前吃了更大的虧。

日軍的情況

再來看看日軍的情況:不得不說,以當時日軍的戰鬥力,還是不能與歐美國家相比。

在二戰期間,各國的陸軍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裝甲部隊,裝甲部隊的建設情況就是各國都十分重視的。

坦克效能方面,蘇聯和德國的水平最高,美國比他們略遜一籌,英國更次。 日軍的水準與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相差不大,這是坦克效能上的比較。

在莊家戰術運用方面,最重要的是是否有「快速集群「這樣的概念。快速集群,作為一個能夠獨立作戰的戰術單位,可以在突破敵方防線後快速推進,打擊敵方縱深的重要目標。

在地方重建防線前,快速集群就能推進到更深遠的後方,使敵人難以重建完整戰線進行抵抗。

在德國,快速集群的概念體現為裝甲師,以及之後組建的規模更大的裝甲軍。1941年進攻蘇聯時,德軍組建了4個裝甲集群作為快速打擊力量。

巴巴羅薩計劃初期的極大著名合圍戰,都與這4個裝甲集群的名字緊密聯系在一起。

蘇軍經過多次嘗試,在1942年底組建了1942年型坦克軍作為快速集群,之後又在1943年組建了坦克集團軍作為戰略打擊力量。

同時,蘇聯還使用機械化軍、諸兵種合成集團軍、騎兵師、騎兵軍來輔助坦克部隊,達到突破德軍防線之後可以更深遠地突破防線,盡可能擴大戰果。

再看看日軍,和蘇德這種第一梯隊相比,裝甲部隊的建設水平幾乎是0。坦克裝甲車的效能低劣暫且不說,配套戰術上也完全不行。

1941年的日本陸軍,作戰能力和30年前的一戰水平相當。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軍和國軍打的都是非常落後的消耗戰,日軍基本沒有一次能成功合圍國軍戰役主力。

雖然以日軍的實力,足以正面碾壓國軍,基本上打一仗就能勝一仗;但每次都打無休止的消耗戰,然後擊潰國軍。

日軍的機動能力實際上不比國軍強多少,即使戰勝了,也不能達成合圍,只能放任國軍主力轉進。

這種作戰水平,說難聽點,連義大利陸軍都不如。

淞滬會戰雖然雙方都傷亡慘重,但主要的原因並不是日軍作戰水平高超,而是國軍戰術水平胡指揮能力實在不行,當退不退,把很多將士的性命白白消耗掉。

武漢會戰歷時4個月,日軍從合肥出發,到武漢距離不到500公裏; 國軍傷亡40多萬人,但日軍傷亡也達到了20多萬。

簡單的說,日軍使用最多的戰術就是炮兵轟、步兵沖、步兵沖完炮兵轟,炮兵轟完步兵沖……非常典型。

美軍對日軍最深的印象,也不是日軍有多強,而是 日軍有鍛煉方法,主要在精神狀態上,而不是戰鬥力上。

誌願軍第一輕步兵

至於誌願軍,在戰術水平上是完全不可小覷的。美軍總結了一下誌願軍經常使用的戰術,其中典型的是夜間攻擊。

在攻擊發起時,誌願軍不會將部隊完全展開來以涵蓋美軍排陣地的整個側面或後方, 而是會找一條最容易進入陣地的通道。

這條通道可能是一條深溝、一道山窪,或者一條小徑。如果防禦的一方集中在高地,誌願軍基本會避開陡峭的山坡,選擇比較和緩的山坡進攻。

第一個攻擊群會直接沖上高地,有時散得很開,有時排成直排,有時又顯得淩亂。

緊接著,這個攻擊群會使用極其猛烈的自動火力和手榴彈炸翻美軍。這種兇殘的衝鋒槍火力,足以令聯合國軍中在戰壕蹲坑的一般兵做一輩子的噩夢。

我軍經歷過十多年的戰爭,對各種遊擊、夜襲等步兵戰術已經研究得可謂透徹。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頂著一代甚至兩代的武器代差,誌願軍依然能打得不少美軍士兵嗷嗷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