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他20年未歸已是縱隊司令,行軍途中見到親人,母親:這是我兒子!

2024-04-28軍事

1947年7月,劉鄧大軍奉命千裏躍進大別山,開辟鄂豫皖根據地,將山東、陜北戰場主力主力吸引過去。對於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很多將士們是滿懷期待,因為很多指戰員都是鄂豫皖走出來的。

晉冀魯豫野戰軍的前身是紅四方面軍主力改編而來,陳再道、陳錫聯、王宏坤、王近山、杜義德、曾紹山等諸多縱隊、旅、團幹部都是鄂豫皖走出來的。

轉戰大別山,或許能回到闊別多年的家,見到多年未見的親人。

在行軍時,作為2縱司令員的陳再道,距離家只有十幾裏地,但他沒有回去,因為家裏的父母、姐姐、叔叔都在他參加革命之前病故了。駐紮的營地距離舅舅家只有二裏多地,趁著空隙去了一趟,舅舅們都病故了,參加紅軍的表兄弟下落不明,只有舅媽孤苦伶仃。

畢竟20多年沒見,他認識舅媽,舅媽沒有認出他,顯得還有些緊張和不安,生怕是國民黨軍來找事。後來得知是自己的外甥,滿眼激動的淚水,訴說著多年來的苦難。

因為部隊剛抵達鄂豫皖不久,執行作戰任務不少,在短暫相聚後,陳再道踏上征程。

除了他,還有3縱司令陳錫聯也是意外見到母親和胞弟。

當時,杜義德率領的6縱在高橋區一帶活動,這裏是陳錫聯的老家,部隊恰好找到一位年輕人帶來,此人就是陳錫聯的胞弟。在攀談中,這位年輕人說自己的哥哥20年起參軍未歸,家裏還有老母親生活艱難,當部隊得知他的哥哥叫陳錫聯後,立即給杜義德反映情況,了解情況後,部隊將他的母親接到駐地。

縱隊給陳錫聯打電話,讓他與母親見見面。母親到駐地後,縱隊有多位領導,讓他指一下誰是他的兒子,母親看一遍後,指著陳錫聯這是我的兒子。

當時的陳錫聯從軍也不過14歲,正是處於青春發育的階段,樣貌發生改變也是正常的,而且加上近20年的轉戰,盡管才三十多歲,已經顯得成熟穩重很多。

母親能一眼認出來,也有多種因素在裏面,他抗戰時期給家裏寫過一封信,還帶著照片。那時候他已經20多歲,樣貌不會再有多大改變。更何況,即便是理解再久,也是父母的兒子,長相不管怎麽也會跟家人有幾分相似。

母子倆見面很感人,因為陳錫聯在從軍之前遭受的苦難,一般人是無法體會的。他從小失去父親,家裏有母親、姐姐、弟弟,生活極為艱苦。只有八九歲的他就給人放牛,地主時不時打罵虐待,他多次偷偷跑回家,母親看著是心疼不已,但沒有辦法因為要吃飯,即便這樣也只能安慰他回去。

隨著農民運動的興起,陳錫聯對打土豪,分田地很積極,也想參加遊擊隊。但怕媽媽不同意,就偷偷跑去參加徐海東、詹才芳領導的遊擊隊。後來遊擊隊一分為二,詹才芳率部並入紅軍,徐海東繼續帶領部隊打遊擊等,陳錫聯成為一名紅軍戰士。

陳錫聯雖然離開家,母親也是擁軍的,當四方面軍主力轉移,吳煥先、徐海東率領紅25軍繼續作戰,徐海東受傷,還被陳母救助過。不僅是他,他家此後似乎成了紅軍指戰員養傷的秘密點。可以說陳母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紅軍部隊。

見到母親百感交集,敘舊一晚上,但因為部隊剛抵達鄂豫皖,很多工作要做,也不便留母親在身邊,臨行前把自己的個人物品都給了母親。母親說:看見你就夠了,什麽也不要了!

相比之下陳錫聯是幸福的,王近山卻遺憾終生。

隨著淮海戰役的結束,部隊在休整準備渡江,趁著這個機會,部隊準備把他父親從老家接過來團結。結果在半路上換車時,他的父親不幸遇難,也至於最後一眼也沒看上。

可以說,那時候的少小離家,在國家運命面前無愧於忠義;在家庭方面,卻沒有盡到孝道。俗話說,忠孝難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