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許昌保衛戰:呂公良以3000弱兵對陣8萬「如狼似虎」的日軍!

2024-02-12軍事

戰事爆發以來,岡村寧次一直註視著湯恩伯部的動向。

他認為,在重慶軍當中,第8戰區的第1軍和第1戰區的第13軍,是各戰區中的精銳核心兵團。重慶軍的特點之一,是核心兵團一旦被打垮,全軍就會支離破碎。因此,打垮第13軍,就等於打垮湯恩伯部。根據當時特別情報顯示,原來在臨汝、禹縣的第13軍第117師、第29師均向登封附近集中,第31集團軍司令王仲廉也到達了登封。為了圍殲第13軍,岡村寧次特向參謀長大城戶中將做出指示:一定要利用有利時機,殲滅湯恩伯主力第13軍。此外,岡村寧次還得到情報稱:登封附近的重慶軍團奉命將於28、29日前後發動對日軍的積極攻勢。這引起了岡村寧次的註意,認為圍殲第13軍的良機即將到來。

故而,日本方面軍參謀部不斷以電話和電報的形式指示第12軍:「趕快咬住第13軍,予以圍殲。」

因為岡村寧次十分希望抓住湯恩伯主力並殲滅,這就使第12軍原來透過郾城迂回,對湯軍主力實行大包圍的意圖逐漸被沖淡,圍殲登封附近的湯恩伯第13軍成為日第12軍的作戰重點。

4月29日,華北方面軍判斷湯恩伯主力在登封附近,同時李仙洲指揮下的以第29軍為主力的兩個軍約1萬人,急速向襄城、禹縣方面北上,企圖攻擊南下日軍的側面。

在此情況下,日本方面軍遂向第12軍發出迅速圍殲湯恩伯第13軍的命令。

當時的第12軍,正擬在郾城附近迂回,兵團也正按照4月27日下達的命令開始行動,因而迅速圍殲湯恩伯第13軍的目的很難達到。但為了按照方面軍的要求行事,日第12軍又一次改變作戰計劃,將由占領郾城再實施迂回,改為攻占許昌後即開始迂回作戰,力求殲滅湯恩伯的第13軍。

因此,整個戰局的關鍵點就在許昌的得失,如果能夠堅守許昌城,湯恩伯部側擊之機動兵團就能給進攻之敵以有效殺傷;如果不能守住許昌城,則非但平漢路不保,同時擔任側擊之機動兵團也會陷入被包圍的不利態勢。

許昌一戰,事關全域!

呂公良守許昌

就在日軍積極調兵遣將包圍許昌時,蔣介石心急如焚,他沒有料到日軍的進軍速度是如此之快。故而4月30日蔣介石電令:「湯兵團對竄犯許昌附近之敵,應予以嚴重打擊;對密縣之敵,暫行監視,佯動牽制;孫集團軍應即加強出擊兵力,對當面之敵攻擊。」5月1日,蔣介石再次發出號令:「守許昌之部隊,應盡力支援,以吸引、牽制敵之兵力。同時,禹縣應以一個軍死守,並令湯恩伯兵團除監視密縣之敵外,應集中全力(第12軍、第13軍、第29軍、第85軍、暫15軍、第78軍等),使用於禹縣,與敵決戰。」蔣介石希望在禹縣殲滅敵人有生力量,從而達到救援許昌的目的。

湯恩伯接到命令後,迅速調整部署,以李仙洲為南兵團指揮官、王仲廉為北兵團指揮官,前驅赴敵。

此時,擔任許昌防守任務的是新編第29師,該師成立於1942年冬,由原周口警衛團與其他部隊合並組建而成,呂公良中將被任命為師長。最初,該師的任務是擔任中牟一帶新黃河河防,後劃歸第1戰區第28集團軍暫編第15軍序列,到新鄭進行整訓。經過整訓,該部連以上軍官進行了調整和更換,整個部隊的素質和面貌有了較大的改觀。1944年,該師調往許昌擔負守城任務。

師長呂公良,畢業於黃埔軍校,歷任排長、連長、參謀長、中將師長。日本外務省亞洲局監修的【中國人名詞典】曾有如下描述:「呂公良中將自1942年任新編29師師長,當年39歲,原籍浙江開化人,黃埔軍校畢業,1938年曾任第85軍參謀長,為抗戰派的中堅幹部。」

呂公良無愧為「抗戰派的中堅幹部」,他戰前曾說:「守衛許昌我所擔心的不是瘋狂的日軍,而是我軍的相互配合。無坦誠相見,互相傾軋是要害死人的。」但此種情形非一個師長所能左右,他能做到的就是集合民眾、堅定信心和鞏固城防。

新編第29師進駐許昌後,立刻開始修築、完善防禦工事,準備迎接大戰。

首先,呂公良指示部隊對通往許昌的道路,直接予以破壞。官兵們利用各種工具對主要交通道路進行了破壞,其方法主要是挖掘壕溝、凹道等方式,以達到阻止日軍快速前進的目的。此後,到達的日軍發現:「鄭州至許昌間路寬5~6公尺,很多地方成了深8~4公尺的凹道,車輛部隊離開道路極難行走······每隔70公尺左右,就挖有壕溝(寬3公尺、深2公尺)切斷路面,很少有利用價值。路外卻較平坦,車輛部隊可在路外透過。」

而對於許昌的城防,守軍在原有城墻的根基上修建了多處明碉暗堡,築起輕重機槍掩體,形成交叉火力網。同時為充分利用城外的護城河,還對其進行了疏浚以作為屏障。此外,在陣地前挖深、寬各4公尺的戰壕,並同機槍掩體和營、連指揮所互相溝通,既便於通訊聯絡,又便於運送給養彈藥。戰壕外邊依次設定了鐵絲網和拉線地雷群。

在此基礎上,呂公良進行了相應的兵力部署和任務區分。由於當時估計日軍很可能從北門進攻,因而呂公良將防禦重點放在了城北。該方向上主要部署了姚俊明第86團(欠1營),主要守衛許昌以北長葛和尚橋村附近的陣地;韓信策第1營守北門及外圍據點,並以第2營第5連守衛城北俎莊前哨據點。在城東,主要部署了楊尚武第85團、李樹森第2營,黃希增第3營,主要負責防守城東3裏處的一個外圍支撐點。在南門、西門方向,主要由李培芹第87團和專員公署自衛團隊等地方武裝負責保守。城內設城防司令部聯絡處,負責協調聯絡軍政、軍民各方面的事項。師部最初設在城西南,後撤至城內東大街縣商會和灞陵中學。

呂公良深知,許昌守衛戰,是一著險棋,更可能是一步絕棋。在此種情形下,必須堅定守衛陣地的誓死決心和良好的作戰能力。為此,在緊張的備戰期間,,呂公良在新編第29師內部進行了「三好」整訓,即頭腦好,人人一心為國;身體好,上戰場能打能拼;武器保養好,打起仗來不出故障。以此來強化軍事訓練,整飭軍風軍紀,從而提高部隊的戰鬥力。

呂公良也很清楚,城市防禦戰不但需要堅固的城防,同時還需要各界民眾的支持。因此,在備戰期間,徐公良還以城防司令部的名義,多次召集地方軍政要員、商紳人士共商抗日大計。一方面,組織地方政府、大商號往城外疏散,另一方面,還責成他們組織團隊、鄉丁和民眾策應主力守衛許昌城。

4月23日下午,呂公良親自召開了有政、敵、軍、民各界代表參加的誓師大會。他在會上慷慨陳詞:「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現在已到了最後關頭,我們要有必勝的信心。公良願同各位父老鄉親一起與許昌共存亡,與眾將士一道保衛許昌城。」

呂公良激昂的言辭感動了台下的各界人士,與會者紛紛上台慷慨陳詞:

「守土抗日不但是軍人的天職,也是中華兒女的本分。」

「我們許昌民眾決心做到抗日需要什麽,就支援什麽。」

「我們堅決做到:不通敵,不資敵,不叛國,齊心禦外侮,抗擊侵略軍。」

「誓與許昌共存亡!」

各界民眾在大會上的發言讓呂公良看到了堅持的力量,同時也愈發堅定了守衛將士們的決心。

呂公良

大戰前的戰場是寂靜的,指揮所也突然沒有了前幾天的忙碌,每個人都在等待,等待那躍起一擊時刻的來臨。

在這短暫的等待中,很多人的思緒不再是緊張的敵我態勢,不再是復雜的作戰地圖,更多的是親人的面孔、妻兒的囑托,而這些凝聚著「家」的意蘊的畫面卻又不是日常的瑣碎,而是與「國」聯系的「家」,是昇華了的「家」。

此時的呂公良也許想到的是戰前他的妻子帶著兒女從南召來到許昌時的疲倦與興奮;想到的是他因忙於軍務而不能悉心照料,只能讓副官李耀廷將她們安頓在城外師部裏住下的無奈;想到的是見到她們之時,卻也是告別之日;想到的是他對妻子的告別之詞:「我這次受命固守許昌,同日軍必有一場惡戰。我已抱定與許昌共存亡的決心。假如我為國犧牲了,乃是全家的光榮,你們定會受到國家的撫恤,民眾的尊敬。你要多多保重,萬望把兒女們撫養好,一切都拜托你了。」

送走妻子後,參謀孫浩激動地說:「當年曹操曾在許昌稱雄於世。呂師長治軍之嚴,嚴於律己,令人敬仰,真像曹操割發代首那樣。」

「我可沒有曹孟德那樣的雄才大略,但絕不像曹操那樣叛漢不忠。」呂公良說,「作為一個軍人,為國家為民族抵禦外侮、誓死抗日是我的天職。」

「誓死抗日」的豪言壯語既表現出呂公良的抗戰決心,但也許也隱含了他對可能到來戰事的擔心。

因為,此時守許昌城的部隊只有呂公良29師的第85、第86、第87三個步兵團和一個補充團。而第86團曾投入黃河河防之戰,與日軍第37師團激戰後,戰鬥力已大打折扣。而補充團主要由壯丁組成,訓練不足,戰鬥力更弱。因此,守衛許昌的骨幹兵力只有第85、第87兩個團。全部守城兵力不過3000余人。而進攻的日軍數量,按照日軍戰史記載,則達到8萬余人。以3000弱兵對8萬勁敵,戰事未開,許昌已成死地。

明知處死地而堅決赴之者,謂之死士。死士,才是真正的勇士!

4月28日晚,各路日軍開始向許昌東、西兩翼推進。

4月29日夜,主攻許昌城的日軍第37師團兵分三路,向預備攻擊位置急進,準備在30日晨同時從北、西、南三面攻擊許昌城。

4月30日晨,日軍開始對許昌城發動進攻。

正如呂公良戰前所料,日軍的進攻重點在北線。日軍首先攻擊的就是第5連據守的俎莊前哨陣地。該連官兵在連長歐陽步指揮下,利用殘破的寨垣、新修的工事和寨外埋設的地雷群,居高臨下沈著應戰。槍聲、炮聲、地雷聲,聲聲如戰鼓,聲聲奪敵命。戰至中午,日軍雖然連續發動四次攻擊,但都在守軍的頑強阻擊下,被打得暈頭轉向,拋下十余具屍體。歐陽連長在第三次擊退日軍進攻時,腿部負傷仍不下火線,繼續指揮戰鬥。雖然第5連官兵無一人犧牲,但由於經過激烈交戰,預設陣地被敵人摧毀得無法繼續發揮威力,同時部隊彈藥補給也基本快要耗盡。因此,第5連奉令撤回城內。

城西,日軍在炮火的掩護下,突破了防禦前哨陣地,該部不得已只好且戰且退。至9時30分左右,守軍已退至英美煙草公司舊址。這個地名之所以被後人清楚記憶,是因為守軍與日軍在此進行了激烈的「手榴彈戰」:當時的戰場已經到處是殘垣破壁,守軍已無法利用已有陣地在遠距離予敵殺傷,而日軍的重武器在巷戰中也不能很好地發揮效力。雙方的土兵已混戰一處,守軍士兵靈活穿梭於瓦礫中,尋機向敵方投擲手榴彈。

手榴彈用完了,那就用長槍上的刺刀和五尺身軀殺向敵人,手榴彈爆炸聲、刺殺聲、呻吟聲在戰場上彌漫、回蕩······「手榴彈戰」是對當時戰鬥場面的最好描述,它不僅見之於中方軍隊的回憶描述,而且在日方記載中也使用了這個名詞:「7時30分,西門攻擊隊擊潰中嶽廟附近重慶軍,9時30分又冒著激烈炮火,對西關附近守衛在煙草公司建築物中的重慶軍展開了手榴彈戰,同時發起沖鋒,占領了北半部。」

城南,日軍的攻擊是在中午開始。此處,有一座高16公尺、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思故台,這是中國守軍的一個重要據點。戰前,此處曾修築了堅固的堡壘,堡壘周圍挖有深5公尺、寬4公尺的壕溝,外圍則是呈梯次排列的地雷群。在此守衛的第87團第3營的官兵利用輕重武器形成交叉火力沈著應戰,一連打退了敵人四次進攻。日軍發現強攻不下,於是從後方調來了山炮,將其推進到距思故台600公尺處,以直接瞄準射擊方式轟擊守軍陣地。一時間炮聲震天,煙塵彌漫,南關陣地成為了一片火海。最終,守軍傷亡殆盡,思故台陷入敵手。

城東南,雙方軍隊激烈爭奪塔灣。當日軍進攻南關時,守衛塔灣的第85團第6連在連長李安堂指揮下,對南關之敵積極進行側擊,嚴重威脅了日軍的側翼。為此,日軍不惜代價,攻占了塔灣,隨後在文峰塔上架起機槍和小迫擊炮,掩護步兵進攻,並向城內猛轟。塔灣不奪回來,則南關勢難堅守,同時城內兵力調遣也必將受其牽制。為此,團長楊尚武命令第3營營長黃希增率第2連由三裏橋反攻塔灣。結果,該部在羅莊即與日軍遭遇。連長吳超脫下戰衣,一手握槍,一手提刀,帶領所部殺向敵陣。4班長王合義腹部中彈,腸子流出,但他將生死置之度外,用手捂住傷口仍堅持戰鬥,並把機槍零部件交給副班長,叫他帶領全班完成任務;3班長左庚辰身上多處負傷,血流滿地,仍往前沖。但第2連終因敵眾我寡,反攻未成,官兵大都戰死在陣地上。

思故台、塔灣失守後,呂公良師長深感局勢嚴重。他料到日軍進攻重點在城北,但他沒有料到敵人突破地域在城南。為此,他親自率部赴南門指揮,並調預備隊第86團前往南門。

防線已被撕開,日軍怎會放棄?!

日軍在南門投入了更多的兵力。最終,第86團經過激烈的巷戰,因寡不敵眾而退入城內,該團營長何景明、胡光耀也相繼陣亡。為了擴大戰果,日軍又調來坦克部隊繼續從南門向城內發起進攻。守軍喬冠英營長手提鋤刀,與跟隨坦克進城的一個中隊日軍展開激烈的白刃戰。

正在師部向呂公良匯報戰況的李培芹團長聽說南門失守,頓時火冒三丈,急赴前沿。當他看到部隊正向北退卻時,甩掉帽子,掏出左輪槍,對空連發數槍,大聲喊道:「不準退,都給我頂住。」隨後他率部急速向南門運動,同士兵一起打了個反沖鋒,然後和敵人展開了逐屋逐壘逐街爭奪。副師長黃永淮的侄子黃正道是第87團的一個連長,這時他正從南門撤退到天平街。趕往南門督戰的黃永淮見到他後,當即拔出手槍命令道:「堅決頂住,後退者槍斃!」黃正道聽後立即率領部隊返回南門附近與敵拼殺,直至犧牲。

從清晨5時到下午5時,戰鬥已經持續了整整12個小時,但日軍的進攻卻沒有停止的跡象。這時,日軍第27師團占領了許昌東北許莊-郭莊,獨立混成第7旅也由東南方向開始攻擊,至此日軍完成了對許昌的包圍。

但守衛許昌的中國官兵並沒有因此而退卻。日方的作戰情報中稱:「敵軍憑借城墻、碉堡、掩體等,抵抗更加頑強,毫無撤退跡象,估計敵將死守許昌。當時在許昌的重慶軍為新編29師的3個團和補充團共約2000人,奉命阻止日軍南下。本日有特別情報說,蔣介石總統透過湯恩伯將軍下令死守許昌,同時嚴懲了幾天前放棄霸王城的守城將領。」

為了進一步擴大戰果,日軍輕轟炸機戰隊的部份飛機和飛行第44戰隊,出動12架次飛機飛臨許昌上空,向城內投擲了大批炸彈。

同時,城西的日軍不甘心落後於城南的日軍,將其戰炮直接推至新占陣地,集中火力猛轟西門外守軍堅守的房屋和西南角城墻,以掩護步兵發起沖鋒。日軍在西門的進攻受到了守軍的頑強抵抗,在西門擔任攻擊隊長的鎮目大佐,原本準備趁黃昏發起沖鋒,「但西門附近敵軍憑借房屋抵抗異常頑強。於是與第12軍參謀折田大佐商定以飛機進行轟炸」。

同時,日軍西門攻擊隊的右第一線大隊(第1大隊,隊長小寺大尉)為了突破許昌周圍的溝渠,根據左第一線第2中隊小隊長小川長利中尉的獻策,準備編成赤身突擊隊,沖進許昌西南角。根據日方記載:「17時,12架九九式雙引轟炸機編隊飛臨許昌上空,對敵陣進行了猛烈轟炸,炮兵也一齊向西門外的房屋和城墻西南角集中轟擊,戰鬥達到了最高潮。

西門攻擊隊乘機向敵陣地逼近,同時正在西南角外做好準備的小川決死隊27人,毅然冒著敵軍炮火,跳進了河溝,遊過了60公尺寬(水深1.5公尺)水面,利用炮彈、炸彈的硝煙掩護,逼近了城下,隨即赤身進行沖鋒,打退了在城墻上三間房屋中據守的重慶軍,並將其占領。17時30分,踏上了攻占許昌的第一步。重慶軍向小川小隊進行了猛烈的反攻。小川小隊牢牢守住陣地,使中隊、大隊的沖鋒得以順利進行。據新編第29師長當時給暫編第15軍軍長的電報稱:傷亡慘重,請速派援軍。」可見重慶軍的損失甚大。」最終,日軍攻進西門。

退無可退,只有進攻。

守軍第87團第2營營長手提大刀,率領官兵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李培芹團長見此情形,急忙打電話命令守衛城北的第1營營長派一個連增援西門。但該營長卻以「日軍若攻打城北怎麽辦」為由,拒絕派兵增援。在無援兵的情況下,第2營官兵死守西門,雖給敵以沈重打擊,但終因孤軍奮戰,寡不敵眾,營長以下官兵傷亡殆盡,西門被敵攻破。

此時,許昌城內已陷於混戰,城西和城南的部隊不斷退到師部周圍,而城北也失去了與師部的聯系。雖然呂公良曾急電湯恩伯,請求火速派兵增援,但湯恩伯對呂公良的請求卻毫無回音。

敗局已定,無力回天。

5月1日零時許,呂公良在師部召開部份營、團長以上軍官緊急會議,決定立即突圍。由於當天敵人對城東的進攻較弱,因此在城東門外一帶的第85團第2營建制比較完備,戰鬥力較強,距師部最近的東門及東南部三裏橋陣地仍在守衛之中。故而,當時制定的突圍計劃是采取了東、西兩路分別突圍。

師旗是部隊的靈魂,如果落入日軍之手,那將是莫大的恥辱。突圍前,呂公良含著熱淚,把師旗焚毀了。呂將軍泣不成聲地對在場的官兵說:「若我們突圍成功了,要同日軍繼續戰鬥。若失敗了,要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生為中華人,死為中華魂的決心,不投降,不受辱。」

臨別前,呂公良把外甥孫浩叫到身邊說:「你和參謀長出城西,我領大部隊出城東,突圍成功後在黑龍潭會合。如果突圍失敗,我陣亡了,你到後方留守處,把我的家屬老小送到西安大後方去。他們今後的生活會得到政府和部隊照顧的。」

淩晨2時,許昌守軍左、右兩路同時突圍。從西門突圍的一路,主要由師參謀長王元良指揮,通訊連開路。由於該路人員較少,易於隱蔽,所以三天後大多數人員都到了南召。

而從東門突圍的一路則陷入死地。該路由第85團第2營營長李樹森領隊。李樹森受命後,即令第4連連長張文遠率該連協同師部警衛排保護師長、副師長,自己和團長楊尚武率突擊隊先行。不久,他們就進入日軍封鎖線,頓時喊殺聲、槍炮聲,如山崩地裂,震撼四方。楊尚武沈著指揮部隊,屢挫敵鋒,終因敵眾我寡,部隊被擊潰,楊尚武身負重傷,血流不止,倒在大坑李東南方的麥田裏。李樹森上前攙扶他時,他只說了句「不要管我,趕快突圍」,就昏了過去,後因傷勢過重而犧牲。而李樹森的右腿也被機槍打了個貫通,在戰友們的攙扶下,屢經周折,才得以突出重圍。

突圍中,呂公良、黃永淮指揮部隊越過小洪河,向小王莊、鄧莊方向轉進。

結果,黃永淮和三十多名官兵被日軍前後夾擊,最後被俘。日軍殘忍地用刺刀殺死了11名被俘官兵,又將剩余的人押到小王莊,並把一名被俘士兵綁在樹上,用刺刀往他的嘴裏捅,並來回攪動。黃永淮目睹日軍的殘暴行徑,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反擊,於是他乘日軍麻痹之際,從日軍手中奪過槍,將一名日軍擊斃,最後他自己也倒在了日軍的亂槍之下。

而呂公良在戰鬥中也被日軍槍彈擊中,血流如註。負傷之際,呂公良對警衛員魯丙正、蔔金鬥說:「我不行了,你倆快走!我們三人不能都死在這裏,活著出去也好有個報仇送信的人。快走······」在呂公良的再三催促下,兩名警衛員含著眼淚離開了師長。

這時,日本鬼子漸漸逼近,發現了受傷的呂公良,他們想活捉立功,於是用中國話高喊:「投降,投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呂公良突然坐起來,喊道:「不投降!」並用手槍連開兩槍,打中了沖在最前面的日本兵。後面的鬼子也立刻開槍射擊,罪惡的子彈擊中了呂公良的頭部,這位抗日名將停止了呼吸,時年42歲。

對於呂公良的犧牲,日方曾記載道:「5月1日許昌城內的掃蕩於上午結束。今晨攻占東北角後,由該處逃出的部份部隊,6時20分在於莊附近被工兵第27聯隊小野部隊圍殲。由繳獲名片中,得悉該部為包括新編第29師師長呂公良中將在內的司令部。因戰時匆忙,未能鄭重掩埋敵將遺體,並豎立標誌,身為武士,不勝慚愧。」

對於許昌的陷落,日軍認為影響甚大,「此次河南作戰開始後,第一線陣地鄭州立即失陷,相繼密縣、新鄭的抵抗也告崩潰。於是湯恩伯將軍為了重整軍勢,分兵兩路,在南面下令死守許昌的據點,同時命李仙洲指揮下的以第29軍為主力的兩個軍約1萬人,急向襄城、禹縣方面北上,企圖攻擊南下的日軍側面。重慶軍在第一線采取如此積極反攻的措施,近來實屬罕見,可以說其失誤也潛伏於此。第12軍在包圍猛攻許昌的同時,於30日又先發制人,在穎橋鎮打垮想要轉向側面攻擊的李仙洲軍。新編第29師師長呂公良中將曾期待李仙洲指揮的機動部隊攻擊日軍側面的作戰獲得成功,因此進行了頑強的抵抗。30日下午湯恩伯終於提出「許昌瀕於危急',要求增援。但是,此時正值機動部隊在潁橋鎮行將崩潰之際,增援許昌已無能為力。至5月1日許昌已完全沈默,湯恩伯的美夢也隨之破滅。」

許昌城頭反擊日寇的槍聲沈默了,但抗日將士浴血殺敵的英雄事跡卻不會湮沒。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