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1980年運10成功首飛,生產線卻很快被拆,設計師還曾寫過「祭文」

2024-01-24軍事

1980年,中國國產大飛機 運10首飛成功 ,這款飛機的研制成功,使得中國成為英法美俄之後,第五個可自主研發大型噴射式客機的國家。

【運10大飛機】

同一時期,外國媒體對運10的評價非常高,甚至稱其為 中國的「轉折點」。

然而就在 2年之後,運10計畫被迫叫停, 1986年相關計畫完全廢止,生產線被拆。

發展大飛機之路

縱觀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中國在研發大飛機的道路上,可謂是走過了 一段坎坷的道路

上世紀50年代, 中國引進了蘇聯的圖16轟炸機, 經此中國 仿制的轟6轟炸機首架原型機 在1966年就研發完成。

【圖-16轟炸機】

1968年的時候,配備渦扇8的轟6轟炸機就已經成功首飛,並在1年之後投入量產。

從理論上來說,我們已經擁有量產轟6這樣的「大」飛機經驗技術,那麽自主建造一架運輸大飛機也不在話下,可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 卻異常困難

首先,同樣是大噸位起飛的飛機,運輸機和轟炸機有著很大的區別。

轟炸機本身被設計出來就是用於載彈的,很多結構上都沒有考慮人體工學設計,裝點彈還行,可人一坐上去就難受的不行。

【轟6轟炸機】

蘇聯的轟炸機噪音又大,彈艙 是幾乎不可能坐人的

要說改吧,我們還沒個方向,技術和工業條件擺在那裏,不論是氣動布局還是彈艙設計很難再有創新。

最關鍵的是, 很多核心零件我們都無法替換, 而這又恰恰是噪音的來源。

其次,轟炸機改運輸機雖然有先例,但轟炸機本質上算是一種威懾力量,而運輸機更多的可能會承擔人道主義救援等工作,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形象。

【早期的轟6轟炸機】

如果說在對其他國家進行友好存取的時候,咱們開著 轟6外殼的運輸機 去也不是個事兒。

回歸到本質上, 我們還得自主建造一款屬於自己的大飛機。

這個時候,一架從巴基史坦起飛,墜落到新疆地區的 波音707客機 給我們送來了「溫暖」。

此後中國專家和科研人員緊急前往研究,經過了三個多月的不懈努力,終於是有了一些眉目。

運10計畫「胎死腹中」

在此基礎上,我們自主研發的 運10飛機原型機 在80年代初終於是實作了首飛。

由於中國在仿制波音707的時候受到美蘇的聯合封鎖,幾乎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所以 運10的國產化率非常高, 甚至超過了現在的C919。

當運10首飛之後,也一度引起了西方國家的轟動,被人稱為是 中國人「揚眉吐氣」的關鍵裝備。

按照道理來說,如今亮眼的一個計畫 並且還取得突破性進展 ,在不出意外的情況下,應該是不會下馬的,可後來卻受到冷落,導致 運10「胎死腹中」

從表面的原因來看,1985年,中美兩國簽署了關於麥道82型飛機的相關協定,當中指出,中國向美國購買一共26架麥道82型飛機。

【麥道82型飛機】

美國的交付一共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由美方交付全部飛機的材料,在中國上海航空公司進行組裝。

第二階段美國僅交付一些核心材料,其他由中國自主研發並自主組裝, 逐步實作麥道82型飛機的國產化。

相較而言,麥道82型飛機要 比波音707更加優秀

【波音707】

再加上中美合作的「廣闊前景」,一批科研人員的重心就逐漸轉移到麥道82型飛機,而不是運10的研發。

1986年,也就是第一架麥道82型飛機在上海總裝第一架飛機完成的同年,運10飛機的計劃徹底終止。

從當初萬人追捧的中國式大飛機,到後來徹底跌入神壇,難道真的是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運10大飛機的設計師一時間難以接受, 此後發表了一篇哀悼運10的「祭文」,抒發了自己內心的悲痛和對運10飛機的憐憫。

【「祭文」原文節選】

中國一直在進步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說,運10計畫的下馬,折射出的是一個 時代的變遷

運10計畫研發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的中國受到美蘇兩國的壓迫,我們沒有外界力量的幫助,只能 自力更生,尋求發展。

但是在70年代中期的時候,中美關系已經有了較大的改善,再加上蘇聯的威脅與日俱增,中國發展更多地考慮要向西方學習其先進技術等。

到80年代的時候, 中美已經建交 ,並且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兩國在各個領域都有著眾多合作。

和西方國家的交往,也讓我們深刻意識到 中國在此前已經與世界脫軌, 為了跟上時代腳步,在發展上難免會做出一些較為激進的策略。

從當時的角度來看,運10計畫的下馬,可能還因為 相關指標跟不上時代等原因, 在多方面的考慮下,我們最終進行了取舍。

從如今的角度來看,我們說不上這個計畫的結局 是好是壞 ,畢竟中國有了運10之後,不代表我們的國家就有了質的飛躍。

我們也不能否認,如果運10服役,可能會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的改變。

【總設計師和運10合影】

可我們不妨這樣來思考,現在中國在大飛機領域的發展穩步進行,中國已經取得了比以往更大的成就。

引進麥道82型飛機的經驗,讓我們意識到 和西方國家合作的重要性, 也為我們 探索出了一個發展的模式, 得益於此C919才能出現在大眾視野。

在發展的道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選擇, 但只要結果是好的 ,我們也許沒有必要去深究當時的好壞。

參考資料:

【1】新華網:【中文:揭秘:毛澤東和尼克森在中美關系解凍前後】

【2】中新網:【探訪國產首架大型噴射式客機——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