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中國探月工程計劃2023年4月25日抵達海南文昌

2024-02-27軍事

隨著新的一年的到來,中國的探月登陸計劃似乎正在提速,各項任務紛至沓來。 鵲橋二號接力星和嫦娥六號已成功抵達海南文昌,準備發射。 嫦娥七號也有望在2026年攜帶躍相前往月球南極。獨自工作了四年的玉兔二號即將迎來任務。 全新的合作夥伴。

嫦娥七號也引起了一些國家的關註。 阿聯計劃斥資360億元人民幣加入這一計劃,並允許嫦娥七號攜帶自己的裝置登上月球。 法國、荷蘭等國家與嫦娥七號開展了合作。 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中國探月工程吧!

中國探月工程計劃

2023年4月25日,中國舉辦首屆國際深空探測大會。 吳偉仁院士在會上介紹了中國月球科學研究站建設規劃和步驟。 整個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期建設機器人執行的無人科考站,二期升級為科研基地前哨站,可進行短期人工看護和維護,三期正式建設成為無人科考站。供太空人和科學家長期探索和定居的科學研究月球基地。

從具體發射器來看,嫦娥六號將於2025年發射,嫦娥七號將於2026年發射,嫦娥八號將於2028年發射。月球科學研究站將在2028年基本形成。 2030年,載人登月也將同時正式進行。 。

不過,中國整個探月工程的發展速度超出了預期。 嫦娥六號確定於今年5月提前發射,目前已成功抵達海南文昌。 嫦娥六號發射的唯一任務是從月球背面返回樣本。

有些人可能會有疑問。 嫦娥五號已返回樣品。 嫦娥六號前往月球背面,難道只是為了贏得世界第一個月球樣本的稱號嗎?

這種說法太膚淺了,因為嫦娥六號之所以去月球南極艾肯盆地,是因為之前的中子能譜儀觀測到兩個隕石坑地下50厘米處隱藏著30億噸水在月球上。

月球基地、生命,甚至電解水製造火箭燃料都離不開水。 雖然月球水存在的溫度極低,且形狀與地球凍土相似,但幸運的是,中國在高原凍土工程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可以為研究月球水時提供經驗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嫦娥六號的發射也是為了確定月球南極月壤狀況,為基地建設提前做好準備。 8.2噸重的嫦娥六號最重要的部件是升級後的鉆頭。 科學家對其進行了升級,配備了更靈敏的溫度傳感器,可以在鉆探該區域時隨時獲取特定的溫度變化。

如何建造月球基地? 整個計畫應該如何更好的設計? 嫦娥六號將會給我們一個完美的答案。

中國嫦娥系列5號至8號均為同批次產品,但奇數為任務首選,偶數為備用。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沒有危險。 值得欣慰的是,中國的航天任務一直都很順利,因此備份選項從未啟用過。 比如嫦娥五號的成功完成,讓嫦娥六號閑置下來,可以幫助我們開展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任務。

嫦娥六號的提前發射還可能將整個探月工程的日期提前,比如鵲橋二號接力星。 鵲橋衛星剩余燃料仍可維持八年,但其五年設計壽命已經達到。 如果繼續使用,可能會出現問題和錯誤。 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嫦娥六號發射前需要一顆新的中繼衛星。 為了提前上線提供支撐,鵲橋2需要大顯身手。

作為中國於2024年初發射的月球中繼衛星,鵲橋二號將為後續的嫦娥六號、七號、八號提供中繼通訊服務。是嫦娥七號、八號打造月球科學衛星的基本方案研究站。 接下來,鵲橋二號將搭載天都一號、天都二號兩顆衛星前往地月拉格朗日L2點發光。 拋棄了接力星的嫦娥七號再次節省了一噸多的空間重量,這給嫦娥七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屆時,嫦娥七號、嫦娥八號的發射任務預計將提前一年左右完成。

嫦娥七號有何特別之處?

嫦娥七號預計將於2026年發射,主要任務是月球基地選址和勘測。 月面環境復雜,基地建設必須綜合考慮宇宙放射線、低重力、極端溫差等多種因素。 月球表面存在大量的隕石坑和熔巖洞穴,這將對未來的月球基地構成威脅。 因此,嫦娥七號的使命十分重要。 其使命分為三個部份:

探測月球南極月表環境和月壤水冰,獲取整個月球、著陸區和巡檢區的遙感定位數據,為未來月球基地建設做好準備,開展跨越探測,努力尋找水資源,提供未來使用月球水的資訊。 方向

為了滿足這三項任務,嫦娥七號發射時將攜帶著陸器、軌域器、月球車和飛行器。

嫦娥七號著陸器將攜帶月球車和天橋探測器前往月球表面。 它的工作壽命是八年,但實際效能應該可以持續十年以上。 該著陸器具有精確定位和自主著陸的功能。 除了常規檢測外,它也將成為科研站的重要組成部份。

嫦娥七號的軌域飛行器堪稱整個探測器的大腦,是整個探測器的資訊控制中心。 它將繞月飛行並掃描月球的整個地形。 與早期的嫦娥系列影像相比,嫦娥七號搭載了更先進的光學遙感裝置和月球微波成像雷達,甚至可以對月球南北兩極的撞擊坑進行高分辨率雷達成像表面。

接下來是最復雜、最重的航天器。 作為此次嫦娥七號任務的創新,一旦此次任務成功,它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飛上月球的探測器。

即使著陸器透過將月球車運送到月球表面來完成任務,它又大又重。 僅僅為了完成這個單一的任務,就浪費了火箭攜帶的大量太空資源,在實際使用中效率非常低下。 因此,科學家計劃將漫遊車和著陸器合二為一,打造月球跳躍器。

月球跳躍者的概念很早就在美國提出。 有一次谷歌推出了月球地形。 但多年過去了,MIT卻一無所獲。 相反,中國卻取得了最新成果。

早在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高峰就提出了六足足機器人。 他認為,六足結構可以完成復雜地形上的多重緩沖,還可以靈活調整著陸姿態,保證探測器不被反作用力損壞。

該機器的每條腿都有三個關節,每個關節均由電機控制,扭矩傳感器配備陀螺儀加速器,可以準確辨識慣性重力。 它具有獨立的飛控、動力和推力系統,可以實作在月球上反復起降。 其主體結構為棱柱形,外觀為扁盒形,可以最大限度地吸收陽光,延長充電時間。

最後,還有月球車。 嫦娥七號搭載的玉兔三號將攜帶月表磁場測量儀,測試各種儀器的執行情況。 此外,阿聯還斥資360億元人民幣與中國簽約,打算透過搭乘嫦娥七號搭載其拉席德二號登上月球。

要知道,中國嫦娥系列探測器1號至5號的總造價僅為84億元。 阿聯的慷慨投入直接讓中國一舉收回了成本,足夠再進行8次左右的登月發射任務。

然而,作為太空競爭對手的美國在得知訊息後突然公開宣布禁止阿聯與中國的合作,理由是阿聯的拉席德2號月球車使用了美國的出口技術。 美國想利用影響力攻擊中國的航天合作計畫,卻沒想到中國憑借實力的提升,贏得了世界多國的關註和支持。

根據嫦娥七號公布的合作數據,中國已獲得來自11個國家的18個有效載荷的合作,俄羅斯、委內瑞拉、巴西等多個國家表達了參與中國月球科研站計畫的意願。

我們高興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同中國開展合作。 我們始終保持開放友好態度,歡迎各國攜手建設、共同發展。 我們也希望各國能夠分享科研成果,為人類的偉大進步做出獨特的貢獻。 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