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第四次長沙會戰(1):困境中的鬼子強力反撲,國軍內部矛盾重重

2024-08-16軍事

前面的數十期主要講述了第一次到第三次長沙會戰以及常德保衛戰的戰役戰史內容。本期開始將把視角轉向1944年的長沙,講述此時在太平洋慘敗連連的日寇將在中國的長沙地區再次發起一系列的猛攻,試圖拿下中國的華中與華南地區以扭轉局面。

本期將講述在第四次長沙會戰爆發前中日雙方的戰前部署,以及國軍各戰區及各將領間的矛盾與分歧……

(本期全文約5800字,內容較長,感謝您的觀看)

一號作戰

從1943年下半年起,盟軍在二戰各戰場上都轉入了反攻,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面對盟軍越來越強的壓力,日軍的處境也日趨困難。在這樣嚴竣的局面面前,日軍參謀本部作戰部長真田穰一郎少將和作戰課長服部卓四郎大佐判斷美軍如果在太平洋上繼續保持進攻的勢頭,那麽從東南亞到日本本土的海.上交通線遲早將會被切斷。

海上交通線一旦被切斷,那麽維系東南亞到日本本土的交通線就只能依靠從馬來亞、泰國、越南經中國到北韓釜山的大陸交通線了。而這條大陸交通線,目前還沒有完全貫通,在中國河南、湖南、江西及廣西等地還都在中國軍隊控制之下,因此打通大陸交通線,將成為繼續保障東亞大陸作戰的關鍵。基於這樣的判斷和分析,真田和服部開始醞釀打通大陸交通線的作戰計劃。在該計劃中,在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的同時,日軍當然還希望能與中國軍隊展開主力會戰,消滅或擊潰中國軍隊主力,以徹底消除中國軍隊配合美軍在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登陸的可能。

根據這一戰役設想,日本大本營決定改變全域戰略,在太平洋上采取守勢,盡力阻滯美軍的攻勢。在大陸上采取攻勢,打通和確保中國大陸交通線。隨著太平洋上美軍反攻的力度越來越強,透過中國大陸的交通線來維系與南方50萬軍隊的聯系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於是日軍決定盡快進行一場打通縱貫中國大陸接連法屬印度的大戰役。日本參謀總長衫山元在給天皇的上奏中就明確說明了進行這樣一場大規模戰役的戰略意圖:「摧毀中國西南要地的敵各機場,以保本土及中國東海的防護安全為第一目的。打通大陸交通線後,即使在海上與南方的交通被切斷,也可以經過大陸運輸南方的物資、以加強戰鬥力。為其第二目的……同時作為附帶收獲,可以取得敵占區的鎢礦等重要資源。」

但是這個看上去一箭數雕的大好計劃卻遭到陸軍省軍事課長西浦進大佐的強烈反對,理由很簡單,這樣大規模的作戰勢必將投入龐大的軍事力量,將會給整個戰爭全域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其實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打通大陸交通線計劃再好,卻已經不是此時此刻的日本軍事機器所能承受的,萬一失利損失必然巨大,而且這些損失在短時間雷根本無法彌補,進而將直接影響到整個戰爭的行程。退一步說,即使成功,代價也必然不會小,就算打通了大陸交通線,要想維持這條交通線的運轉,也非易事。何況以日軍現有力量來看,要確保如此漫長的交通線,肯定是力不從心,將陷入極為被動的態勢。所以這是個典型的飲鴆止渴的計劃。連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畑俊六也承認:「(此次作戰)與實力、資財,尤其戰力全面下降之狀況,殊不相稱。"

日軍一號作戰示意圖

日本內閣總理兼陸軍大臣東條英機綜合了兩方面的意見以及戰局的發展,特別是出於對美軍B-29轟炸機利用中國西南地區機場空襲日本本土的擔憂,最終還是同意了這一計劃。1944年1月24日,經過日本天皇批準,由日軍大本營向中國派遣軍下達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的「大陸命921號」作戰命令,根據這一命令,日軍參謀本部隨即向中國派遣軍下達了作戰綱要,戰役代號「-一號作戰」,因為此次大會戰主要是在河南、湖南和廣西進行,所以中國也將此戰役稱之為「豫湘桂會戰」。

整個作戰分三步,第一步1944年4月以華北方面軍投入4個師團發動河南作戰,預計1個半月打通平漢線,第二步1944年6月以華中的第11軍為主,廣東的第23軍為輔總共投入10至12個師團發動湖南作戰,預計5個月打通粵漢線中段。第三步1945年1月以第23軍發動廣西作戰,預計1至2個月打通湘桂線和粵漢線南段。為確保戰役勝利,日軍大本營還命令南方方面軍在緬甸、越南發動攻勢,牽制當面中國軍隊,以策應「一號作戰」。

為了保證戰役勝利,日軍大本營決定對於「一號作戰」的所有要求,都給予最優先的保證。為此在兵力上,將中國派遺軍在中國戰區的乙種師團與丙種師團都提升為甲種師團(日軍甲種師團的編制兵力達2.8萬人)。從關東軍抽調出第27師團編入中國派遣軍,並暫停了原計劃從中國派遣軍調往太平洋戰場的4個師團,另外還從本土抽調了14個獨立步兵旅團、8個野戰補充隊(每個補充隊的兵力相當於1個旅團),共約15萬人加強給中國派遣軍,這樣一來,整個「一號作戰」計劃投人51萬人、火炮1500門、坦克800輛、汽車15500輛,戰役規模前所未有,日軍自己都認為:「只有日俄戰爭時期的奉天會戰,才能與之相比,在人員數目、作戰區城的廣泛,特別是作戰距離方面,以及預計作戰日期方面都是望塵莫及的。」

1月25日中國派遭軍總參謀長松井太久郎中將前往東京,向大本營當面領受作戰任務及有關指示。1月29日松井結束使命匆匆返回中國,中國派造軍隨即於2月3日召開參謀長會議,正式啟動「一號作戰」。

作戰命令和綱要下達後不久,在美軍的猛烈攻勢下,太平洋上的日軍局勢越來越惡化.因此大本營希望能盡快實施「一號作戰」。為此中國派遣軍召開了幾次作戰會議,3月12日作戰計劃正式制定出台,向參戰各部隊下達。

戰前準備

1944年4月17日、日軍第12軍首先從河南中牟縣發起攻擊,揭開了「一號作戰」的序幕。戰至5月25日占領洛陽。在短短30多天裏,河南守軍喪師失地,一路潰退。使日軍以很小代價迅速打通平漢路,占領包括洛陽在內的沿線要點,擊潰了中國軍隊第戰區的主力,實作了預定的第一階段的戰役企圖。打通平漢路的豫中會戰只是打通大陸交通線的北翼部份,「一號作戰」最主要的部份也是第二階段即在湖南地區的作戰。

負責這一地區作戰的日軍第11軍是日軍在中國戰場唯一的野戰軍,原本下轄8個師團又1個旅團。河南會戰開始後,日軍加快了湖南作戰的準備。為了保障有足夠的兵力實施湖南作戰,日軍大本營還從其他地區抽調了步兵2個師團又4個旅團、戰車第3聯隊、炮兵4個大隊加強給第11軍,並組建了4個野戰補充隊以便及時補充戰鬥中的傷亡,還組建了武漢防衛軍,負責11軍主力離開武漢後的守備任務。這樣就使第11軍的總兵力達到了空前的近20萬人。

1944年春日軍第11軍作戰序列

第11軍早在1944年3月就制訂出了進攻長沙、衡陽的作戰計劃,但是中國派遣軍認為該計劃過於消極,而第11軍負責擬制作戰計劃的高級參謀堅決不肯修改計劃,只好改調關東軍第1方面軍高級參謀島貫武治來擔任第11軍高級參謀。島貫擬制的新計劃所使用兵力達8個師團,為七七事變以來在中國戰場上最大規模的戰役。其中第一線便投人5個師團,兵分三路,東路2個師團在平江、瀏陽、萍鄉、茶陵進行左翼酉回,中路2個師團,沿嶽陽至衡陽鐵路實施正面推進,西路1個師團由南縣渡過洞庭湖,在湘江以西的益陽、寧鄉、湘鄉進行右翼遷回。當一線部隊進至長沙、瀏陽、寧鄉一線後,二線部隊2個師團投入戰鬥。該計劃上報並獲得中國派遣軍批準,第11軍隨即開始進行緊張的備戰,趕修公路,囤積彈藥。

從3月下旬開始,日軍日夜施工趕修從蒲折到崇陽的公路、從臨湘到嶽陽的公路,並沿公路布設雙程電話線。在臨近戰場的白沙鋪蒼鷺從3所猛增到7所,在羊樓司的兵站倉庫也囤積了大量彈藥。

在司令部工作方面,4月15日完成了湘江西岸作戰計劃,21日完成了長沙附近作戰計劃和整個湖南作戰的作戰大綱。11軍隨即根據作戰大綱對參戰部隊進行了調整部署和集結。

5月16日,11軍高級參謀島賈大佐視察了蒲坼、崇陽、嶽陽、新墻河等地,檢查各部的戰前準備工作。5月23日,第11軍軍部從漢口前移至蒲坼,24日下達「湘桂作戰」命令。25日中國派遣軍在漢口設立前進指揮部,直接指揮湖南作戰。從這一點也可見日軍對湖南作戰的重視程度。至5月25日,參戰的日軍也完成預定的戰役集結,第一梯隊5個師團位於華容、崇陽-一線,第二梯隊3個師團位於監利、蒲折一線,參戰各部均已到達進攻出發位置,同時負責空中支援的第5航空軍也進駐武漢、南昌、信陽、應城等前進基地,並於5月下旬開始空襲長沙,並與中、美空軍發生空戰。

內部矛盾

與日軍厲兵秣馬摩拳擦掌相反,駐防在湖南的中國軍隊第九戰區部隊,卻相當松懈。由於接連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第九戰區上下都普遍存在著驕傲輕敵的思想,認為日軍再也不敢貿然進攻長沙,自然對有關作戰準備也就非常懈怠,而且在幾次大好戰機面前,一味只想守成,而失去了主動進攻的機會。如常德會戰期間,日軍全力進攻第六戰區所屬的常德,還從第九戰區正面的湘北地區抽調兵力。第九戰區雖然在軍委會的指揮下一面抽調部隊增援常德,一面對湘北日軍發動攻勢以收圍魏救趙之功,但第九戰區發動的攻勢規模有限,其實就是做個樣子而已,因此並沒有取得多大戰果。

日軍第11軍司令部編制

而就在「一號作戰」的河南會戰開始後,日軍更是從第九戰區的當面抽調兵力北上,在第九戰區當面的湘北贛南地區,日軍總共才不過1個師團又3個旅團。而第九戰區絲毫沒有乘機反攻的想法,依舊以不變應萬變,仍然是一副被動防禦的態勢,從而失去了可以一舉乘虛收復湘北的大好良機。第九戰區不僅沒有主動進攻的勇氣,甚至對日軍即將開始的進攻都視若無睹,面對日軍越來越明顯的戰前準備的種種跡象,全然是不放在心上。

倒是遠在重慶的統帥機關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意識到大戰在即,對第九戰區的表現十分著急,5月6日軍委會電令第九戰區:「敵由贛州直攻株洲與衡陽間之情報甚多,務希特別註意與積極構築據點工事、限期完工,以防萬一為要。」5月14日軍委會再次電令第九戰區:「敵打通平漢路後,必定向粵漢路進攻,企圖打通南北交通線,以增強其戰略上之優勢,其發動之期,當在不遠,務希積極準備,勿為敵所乘,以粉碎其企圖。」但軍委會的這幾次電令都未讓第九戰區引起足夠重視。

河南會戰一結束,軍委會就判斷日軍必將向湖南的湘桂路粵漢路進攻,再次指示第九戰區積極備戰。隨著日軍第11軍頻繁調動,軍委會認為日軍即將開始南下攻擊,於5月28日電令第九戰區準備決戰。直到此時,日軍在湘北集結兵力囤積物資,其進攻意圖已十分明顯,第九戰區這才開始倉促調整部署。

而在九戰區內部,在接連取得三次長沙會戰勝利的輝煌之下,卻掩蓋了很多的矛盾和問題。先說第九戰區司令部,司令長官薛嶽此時不過40多歲,已就戰區司令長官的高位,又是指揮贏得三次大捷的功臣和英雄,自然是意氣風發,對上對下不免都有些驕傲浮奢之氣。第一次長沙會戰後,薛嶽將司令長官部的副官處長趙復漢和軍務處長賀執圭降為第九戰區幹部訓練團的總務處長和教育處長,與趙、賀兩人交情甚深的參謀處長趙子立為了和兩人同進退,主動提出辭職,但卻未被薛嶽批準。

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趙子立又因為與薛嶽在作戰方案上意見不合,再次提出辭職,還是沒被薛嶽批準。到了第三長沙會戰後,調任國民政府國防研究院副主任的杜建時提名趙子立為國防研究院的研究委員,但薛嶽又不準趙調職,趙子立只好稱病不出以示抗議。不久又第三次提出辭職,還是沒被薛嶽批準。薛嶽知道趙子立心有不滿,便將趙子立晉升為中將作為安撫。當原戰區參謀長吳逸誌離職後又將趙提升為參謀長。但是兩人既不是同一系統出身的,又有這樣的芥蒂在心,日後的作戰指揮怎能順暢?

在日軍發動一號作戰前,薛嶽認為日軍三戰皆敗,已經再也不敢問津長沙,因此十分輕敵。當日軍在湘北集結重兵,大戰跡象非常明顯之後,又固執地堅持在長沙附近地區實施決戰。趙子立則認為日軍這次作戰的目的是打通交通線,那麽決戰的地點衡陽更為合適。一方面衡陽是湘南地區的交通鎖鑰,是日軍必攻之地,另一方面衡陽附近地區交通發達,第三、四、六、七戰區的部隊都比較能夠迅速地向衡陽集結,可以更容易地集中機動力比較薄弱的中國軍隊的最大力量與日軍決戰。

衡陽位於長沙以南,日軍打到衡陽其後方補給線要比到長沙更遠,補給的困難更大。應該說,趙子立的意見不無道理,日軍已經連續三次進攻長沙,對長沙附近的地形以及薛嶽的指揮套路都已經熟悉,顯然這次選擇衡陽為決戰地點比長沙更為有利。但薛嶽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依然將長沙作為預設的決戰地區。

而在確定哪個部隊來守長沙時,薛嶽一再暗示趙子立第4軍擅長進攻而不善於防禦,希望由趙子立來開口提出將正駐紮在長沙的第4軍調走換別的部隊來守長沙,但趙子立就是不領這個暗示,最後薛嶽只好決定由第4軍來守長沙。趙子立之所以堅決不開口,是因為知道薛嶽與第4軍的關系非常深厚,他希望薛嶽在開戰後,會看在保存第4軍實力的份上,敢棄長沙,接受自己以衡陽為決戰地點的建議。

也因為這層原因,薛嶽的嫡系第4軍軍長張德能對趙子立並不放在眼裏,對趙子立提出的重點防禦嶽麓山的正確建議不以為然。而薛嶽本來是把戰區司令長官部的大部份人員都撤到未陽,自己只帶少數人員在嶽麓山建立前進指揮所,重溫第三次長沙會戰時的那一幕。但薛嶽到嶽麓山不到兩天就看出情勢不對,這次日軍的進攻顯然與第三次長沙會戰大為不同,便又將前進指揮所也撤到來陽,只把趙子立留在長沙。趙子立當時就提出,戰事的趨勢必然是向西南發展,就是戰區司令長官部要撤的話,也是應該撤向湘西,而不是湘東的未陽,但薛嶽還是堅持撤到來陽。薛嶽一走,趙子立雖然是戰區參謀長,留在長沙卻根本沒有指揮實權,整個戰區指揮幾乎是中斷了。

在與部下的關系上,也是矛盾重重。如薛嶽和第10軍軍長方先覺,早在戰前,薛嶽就指派親信到第10軍任職,意圖很明顯就是在第10軍中「摻沙子」,方先覺對薛嶽派來的人或借故撤職或尋機法辦。矛盾激化後,薛.嶽向軍委會告狀,將方先覺免職,新任軍長還在路上,日軍的--號作戰就已經打響了,於是薛嶽只好拉下臉面命令方先覺代理第10軍軍長,指揮作戰。方先覺自然不肯,兩人僵持不下,最後蔣介石出面,方先覺才接受了代理軍長指揮作戰。

第四次長沙會戰時第九戰區的作戰序列

而當時第10軍轄3個師,其中第190師是後調師,2個團只有幹部沒有士兵,正準備到後方接收新兵,實際兵力只是1個團。薛嶽先是從第10軍抽出第3師去衡陽至湘潭間選擇有利地形對日軍實施遲滯作戰,然後調入新19師作為替補第3師。但很快薛嶽不僅調走了新19師,還命令將預10師調到湘潭,第10軍只剩下190師來執行保衛衡陽的任務—―換言之,第10軍名義上是1個軍,實際只有1個團來守衡陽,這樣的部署,怎麽看都讓人不免有些借刀殺人、假公濟私的聯想。最後是方先覺越級請示軍委會才收回呼走預10師的命令。

無論是在戰區司令部,還是在與下級單位,重重矛盾錯綜復雜,第九戰區就是在這樣的陰雲下迎來了日軍空前規模的進攻,失敗的伏筆可以說在戰鬥爆發前就已經埋下了。

【未完待續……】

下期將繼續講述第四次長沙會戰的戰役戰史內容,點關註不迷路

往期內容點選主頁即可檢視,更多硬核內容等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