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必須是大米飯:淺談二戰日軍夥食

2024-07-23軍事

在【亮劍】這部小說裏,趙剛政委曾有過一段內心獨白。他所在的是獨立團,在伏擊關東軍運輸隊時,他感受到了很多情緒和思考。他說過,戰鬥開始前,他的內心既激動又緊張。他知道這可能是與敵人的一次生死較量,但他也相信團隊的力量和自己的能力。他覺得每一次的戰鬥都是對信仰的堅守和捍衛。他也在思考,為什麽選擇加入這支隊伍,為了什麽而戰。他相信,只有堅定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才能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他深知自己的責任重大,但同時也感到無比的自豪和榮耀。這段心理獨白,展現了趙剛政委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也體現了他的堅定信念和勇氣。他的表現和想法,讓讀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角色,並為之感動。

盡管日本士兵普遍身材矮小,但他們的體格都非常健碩,身體結實且肌肉飽滿,面容透露出營養充足的油潤光澤。與此相比,八路軍戰士在體型上顯得相對單薄,面龐上則流露出營養不良的菜色特征。

這實際上是飲食上的差異所導致的。下面我為您列舉一份1944年關東軍731部隊基層尉官的典型一日飲食清單:早餐:包括特定的主食、副食和湯品;午餐:包括多種菜肴和主要食物;晚餐:以較為豐富的菜品為主。這份食譜展現了當時731部隊基層尉官的飲食水平與普通士兵或平民的差距。

早餐可以這樣安排:早餐湯是豬肉丁和青菜混合的醬湯,搭配了酸溜溜的竹筍拌菜,還有鹹鹹的腌山榆菜和鹹梅子,主食是白米飯,飲品是咖啡。這樣的早餐與之前的相比,食材和搭配方式有所不同,但依然保持了營養均衡和口味獨特。

午餐的菜品有:炒肉配花生米、燉牛肉加蘿蔔、新鮮時令蔬菜、水果拼盤、白米飯和麥茶(或甜味麥茶)可供享用。

晚餐:食用的是鮮嫩的生魚片,其中包括烏賊片和其他種類的海鮮。搭配著炒雞蛋和蔥頭,口感豐富。此外,還有烤肉串和熱騰騰的白米飯,最後再配上一份甜點。

哇!雖然日本社會等級制度明顯,高級軍官的夥食確實更佳,但尉官、軍曹以及普通士兵的夥食差距並不顯著。這個食譜看來和731部隊進行的動物實驗、食材的充足供應有關系,同時它也展現了當時日軍在駐地的精細夥食。要知道,當時的敵人已經在各個戰場上捉襟見肘,已經走上了下坡路。這樣的安排雖然在日本等級制度的社會中顯得合理,但仍然顯示出在戰爭時期,即便是處於較低軍銜的士兵們也能享受到相對均衡的飲食待遇。這種食譜也揭示了即便在戰況吃緊的情境下,日軍的夥食仍能維持相當高的品質。確實如此,在各個戰場已見窘迫狀況的敵人,已然步入了不可逆轉的衰落。

軍官的用餐禮儀自然有其獨特之處,從他們的軍裝細節就能看出身份。比如說,這位軍官的肩章標識顯示他是一名日軍的資深大佐。

▲這位是日軍少將,他在一些細節上更講究了。

實際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隊的夥食標準比我們一般認知的要高,且他們的飲食安排也相當科學。

日本軍隊在1938年制定了【野戰夥食標準】,並持續執行到戰爭結束。這一標準規定,在戰時,士兵每日的配給包括:精制米飯660克,大麥210克,鮮肉210克,以及大量蔬菜如600克的新鮮蔬菜和60克的腌菜。此外,還有調味品如20克的醬油、75克的味增。特別的是,士兵每天還能享用400克的清酒,以及必需的鹽5克、糖20克。茶葉和香煙的配給分別為每人每日3克和20支。這一標準確保了士兵在戰爭期間的基本飲食需求。

這批人明顯是剛入伍的新兵,他們的飲食看上去比我在家吃得好多了。

▲還有戰地篝火烤麵包。

士兵行軍的標準裝備包括:580克的精米、230克的餅乾、150克的罐頭肉、120克的幹菜、45克的梅幹以及40克的醬油和30克的味增。每名士兵需要攜帶足夠6天的份量,總重量大約為7公斤,這包括了他們的個人武器和彈藥等必需品,完全符合個人的攜帶能力。這也就是為什麽敵人能夠頻繁深入根據地進行「掃蕩」行動,他們的後勤部隊主要任務是運輸彈藥,使得他們在戰場上的自給自足能力非常強。此外,當補給順暢時,敵軍士兵還能經常收到額外的「特別慰問品」,如奶糖、水果罐頭、乳制品和糕點等,這樣全面的營養補充使得他們的身體非常健壯。所以,他們擁有如此強大的戰鬥力也就不難理解了。

▲這張圖片展示了日本軍隊中被稱為「雜囊」的斜挎背包和用來裝大米的口袋。

▲除了自產,日軍所使用的罐頭和餅乾也有很大一部份是直接從美國和澳洲進口的。

▲在這張照片裏,我們可以看到日軍士兵正在檢測水質。

▲可折疊的飲水桶,采用帆布材質。

這喝起來感覺真不錯!

▲這是日本「朝日」啤酒的廣告,這是它的歷史版本。這個廣告是以前的一個宣傳,它代表了「朝日」啤酒的過去。透過這個廣告,人們可以回憶起那個時代的風格和氛圍。

然而,隨著戰爭的深入,日軍補給線的延長,他們開始頻繁地采用「駐地征用」的方式獲取物資。在占領區,日軍設立了名為「兵站」的機構,這些機構不僅為前線提供了必需的補給支持,同時也對當地經濟進行了調控。與早期的直接掠奪不同,這種「征用」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他們不再只是簡單地搶奪百姓的雞鴨進行就地烹飪,而是按照日軍的供應標準,統一制作和分配生活、生產物資。基本上,每個日軍作戰單位都會參與這種「駐地生產」活動。這是因為許多日軍士兵都來自農村,對食品加工的技能相當熟練。他們能夠高效地處理食材,為前線提供所需的食物和其他物資。這種方式既保證了軍隊的補給需求,也展示了日軍士兵的多面技能。

▲在營地,日軍士兵們自己動手制作食物。

為了這頓飯食,日本鬼子士兵和軍部之間還發生了沖突。

在日本,人們普遍喜歡吃大米飯。然而,在明治時代之前,由於農業技術不發達,精米是貴族和武士的專屬食品。普通百姓只能吃糙米。如果有一個流浪的武士看到農民家有精米做的大白米飯,他甚至會毫不猶豫地拔刀動武,這也不被視為犯罪。這種貧困的記憶或許讓日本人在經濟條件改善後對大米飯有了特殊的感情,以至於許多青年參軍都希望能吃到軍營裏的好飯菜。然而,隨著實踐發現,精米長期食用易缺乏維他命、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日本士兵特別容易因此患上腳氣病和其他因缺乏維生素B1導致的全身疾病。對於需要良好身體素質的戰場來說,這無疑是致命的威脅。因此,盡管日本人喜歡吃大米飯,但在保持營養均衡方面也吸取了教訓。這也使得日本人在飲食上更加註重健康和合理搭配。

當兵不僅僅是為了能夠敞開肚子吃大米飯。當兵是為了履行國家義務,保衛國家安全,維護社會穩定。雖然吃大米飯是生活的一部份,但當兵的真正意義遠不止於此。它包括著更多的責任和榮譽,要求人們勇敢地承擔起國家的重任,守護家國的安寧。

於是,在30年代,日本軍隊做出了一個決策,將部份軍糧中的精米替換為糙米。然而,這一決策遭到了基層士兵的極大不滿和強烈抵制。他們對此非常反感,以至於征兵官在鄉村地區經常遭到毆打。最終,軍隊不得不妥協,規定每餐必須混合食用30%至40%的大麥,以緩解士兵們的不滿情緒。

這個覺悟和以前中國軍閥們養兵的覺悟相比,也高不了多少啊!

看舊照片中的那些士兵,他們身體都挺壯實。

有趣的是,日本海軍在執行這項規定時遇到了困難。船上的士兵常常悄悄地將大麥倒入海中,而指揮官即使看見了也只能選擇視而不見。這種規定執行不力的情況相當普遍,無法得到有效執行。這種事情很奇怪,因為這種倒掉大麥的做法既費資源又無益。海軍士兵們在發現後都開始大膽行動,而不顧禁令偷偷把大麥倒入海裏。甚至有時,他們會因此直接和上級進行所謂的「交涉」。然而,這反而變成了一種不規範的溝通方式,使得上級的監督變得毫無意義。此外,值得註意的是,軍艦上的官兵們這樣做可能有著他們自己的原因和考慮。或許這背後還隱藏著一些未被發現的秘密。不過,對於指揮官來說,雖然不能明目張膽地懲罰這些士兵,但他們也應該盡力找出這種行為的根源並解決它。只有這樣,才能讓這項規定真正得到執行。

在海軍面臨的環境中,由於新鮮果蔬不易獲取,他們是如何解決腳氣病的問題呢?他們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應對這一挑戰?

嘿,咱們換個口味,別再老是吃白米飯了,試試西餐的滋味吧!你知道嗎,日本海軍可是把歐洲海上的貴族精神學得挺到位的。他們的軍艦上,午餐可是有嚴格規定的,官兵都得吃西餐。午餐得有蔬菜湯、用刀叉切肉、吃麵包,還得配上餐前酒,甚至還得有音樂伴奏呢!這樣吃,感覺就是不一樣啊!改頭換面地吃個西餐,試試新口味吧!

▲從碗碟的幹凈程度和食物的口味,可以判斷出夥食的品質。

晚上主要是日式魚生和傳統菜品的餐食,但不包含主食。就是說,在日本海軍的餐食中,只有早餐可以自由選擇西式或日式,才能吃到白米飯。至於陸軍所面臨的維生素補充問題,在這裏並不存在。簡化版:晚餐是魚生和傳統日本料理,但沒有主食。日本海軍的早餐才提供西式或日式選擇,這時才能吃到米飯。所以,不必擔心像陸軍那樣的維生素不足問題。

能理解你這麽說可能是因為在一些事件中,海軍的決策或表現讓陸軍將領不滿,所以他們用了帶有諷刺意味的稱呼來指責海軍。這種指責通常意味著他們認為海軍在處理某些事情上過於浪費資源或導致失敗。但請註意,這種說法只是表達了個人觀點,並不能代表整個軍隊的立場。

在戰爭中,享受的奢華日子只在勝利的時刻。到了1943年瓜達卡納爾島戰役的尾聲,日軍在孤島上處境艱難,補給線完全中斷。他們只能依賴夜晚的海軍驅逐艦送來少量的物資,那時候能有兩個飯團子吃就算不錯了。而在1944年遠征軍擊敗日軍第十五軍的戰役中,前線指揮官要求補充軍糧給團長牟田口廉時,這位被贊譽為「愛兵如子」的將軍卻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古以來,日本民族就是以草食為主的民族,你們被如此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還會缺乏食物?」這種出乎意料的言論表明了他在困難時期對士兵生存方式的看法。在這個時期,日本軍隊的生活條件極度惡劣。瓜達卡納爾島戰役末期,日軍已經到了幾乎無法自給自足的地步。而牟田口廉的言論也反映出當時日本軍隊的困境和生存壓力。他們必須適應環境,利用周圍的資源來維持生活。雖然這種說法在今天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在那個特殊的時期,卻是真實存在的。總的來說,戰爭的殘酷使得士兵們的生活條件大打折扣。在食物短缺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學會適應並利用有限的資源來維持生命。而像牟田口廉這樣的將軍,也在這種極端環境下展現了他們的智慧和應對能力。

▲人稱「鬼畜」的日軍中將牟田口廉也。

實際上,牟田口廉也是日軍中一位極為兇悍的將領,在攻占新加坡的戰鬥中有著不俗的表現。然而,他並不因為智力問題而被誤導,當時日本整個國家的後勤供應已經無法跟上戰爭的節奏。這表明即便是「以戰養戰」的策略也難以維持下去。從那時起,日軍在占領區「掃蕩」的目的已經從單純的消滅抵抗武裝轉變為直接解決士兵們的生計問題。在1944年的松山戰役中,國軍經過三個月的艱苦戰鬥,最終占領了松山主峰上的日軍堡壘。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發現已經「玉碎」的日軍屍體被整齊地放置在地窖裏。這似乎就是答案,揭示了補給斷絕的日軍是如何依靠某種方式堅持到現在的。這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智慧或勇氣,而是因為他們面臨著生計問題,不得不采取這樣的方式來維持生存。簡而言之,日軍在戰爭後期已經陷入了困境,他們的目的不再是單純的軍事征服,而是為了解決士兵們的生存問題。這也反映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在這段時間裏,日本侵略者的生活品質明顯變差了。

獨立團參謀長張大彪也要展示一下他的財富了!

▲現在,在日本超市仍然可以購買到「大和煮」這款產品。

從這小小的罐頭,我們可以觀察到侵略者從盛極一時的輝煌走向了衰敗,逐步走上了下坡路...

(本期已經結束)本段時間的結束啦!

二戰時期的德國精良軍糧系列:具體分析與揭秘。

創作作品很難,感謝您對它的喜歡,如果喜歡,請別忘了點個贊來支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