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解放軍4年前打出的強勢,讓印度失去勇氣,一廂情願想拉美國入坑

2024-03-30軍事

令人驚訝的是,雖然中印邊境問題懸而未決,印度官方也一直表現出強硬的態度,但印度內部似乎已經失去了對獨立解決與中國邊境問題的信心,更有訊息稱外長蘇傑生承認印度無力與中國對抗,打算引入第三國來協同印度,而這個第三國,除了美國之外幾乎沒有第二個選擇。

解放軍4年前打出的強勢,讓印度失去勇氣,一廂情願想拉美國入坑

引入域外國家勢力來解決邊境問題不是小事,披露這個訊息的是印度媒體【大篷車】雜誌,作者蘇珊特·辛格認為,印度政府內部實際上已經認識到,光憑印度自己的力量,已經無法在邊境問題上與日益強大的中國對抗,所以印度一方面動用各種荒謬可笑的手段,試圖對中國造成打擊,一方面打算推動美國介入中印邊境沖突,以美國的力量制衡中國。

從一些公開的訊息來看,這個【大篷車】雜誌是個調查性新聞機構,以對印度政府的批評性長篇新聞而聞名,所以首先這個雜誌刊登如此唱衰印度政府的觀點並不稀奇,幾年前聲勢浩大的農民集體抗議席卷印度時,這家雜誌的主編還被印度政府封過號,可見平時所秉持的政治立場和態度了。

前幾年印度農民集體抗議鬧得很嚴重

印度在邊境問題上是「雷聲大雨點小」,例如在列城一帶,印度政府已不再要求邊境部隊恢復對該地區的巡邏,也不再要求恢復到2020年5月之前的狀態。目前,盡管中印軍長級會談還在進行,但印度政府內部可能已經放棄了與中國爭奪這塊高原的想法。

第二個問題更加致命,不丹與中國的關系這幾年來迅速發展,中國不但超越印度成為不丹的最大貿易夥伴,還計劃修建從拉薩經日喀則到達不丹的鐵路。

2023年中國與不丹的邊境談判也取得突破,而且,中不雙方在下洞朗這片中國-不丹-印度三國交界的土地劃界中,都沒有考慮印度的領土主張,這意味著印度在南亞地區外交的活動中,事實上完全落於下風。

現在的下洞朗地區邊境

除了邊境和外交上的失敗,印度在經濟上「去中國化」也未能成功,無論限制中企投資,還是對中資企業實施各種理由的苛刻罰款,還是對中國手機套用的封殺,實際上受損更大的還是印度政府和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那不忍直視的基建水平,如果沒有中資企業,印度恐怕連像樣的電網都建不起來。

綜合這些方面來看,印媒認為印度政府根本沒有一個較為完備的對抗中國戰略,所以引入美國的勢力來制衡中國,將是不得不考慮的選擇。

印度幹涉南亞國家內政,激起這些國家的普遍不滿

嚴格來說,邊境劃分、外交和經濟這些方面印度無法與中國對抗,這是真的,但若是說印度政府沒有對抗中國的戰略規劃這就危言聳聽了。

事實上,印度高層精英沿襲了英國殖民主義思想,在主動出擊這方面很有建樹,與中國這樣一個新興大國,未來還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對抗,這些印度精英不可能沒有一個細致全面的戰略規劃,真正的原因就在於「大印度主義」,將擴張視為生存的必須之道,吞並錫金,幹涉不丹、尼泊爾、孟加拉國、斯裏蘭卡等國內政,就是有力的證明。

退一步說,有擴張主義思想的國家不止印度,但問題是印度的國力往往支撐不起自己的野心。比如印度國內的問題就在拖後腿,不管是種姓制度還是難以想象的貧富差距,一個連工業體系都建立不起來的國家,對周邊國家哪裏談得上吸重力?

更要命的是,印度繼承了殖民者的殘暴,卻沒有繼承殖民者的效率,這都讓印度在南亞稱得上聲名狼藉,涉及國際問題也鮮少能得到真心實意的支持,用一句中國古話來形容,就是德不配位。

盡管不少大企業都在印度建廠,但效率很不理想

印度精英很清楚原因在哪裏,但他們無法改變,原因有很多,其中的關鍵就是改革會觸動太多人的利益,比如前幾年莫迪政府推進農業改革,政策是好政策,但見效要在十年二十年以後,靠天吃飯的印度農民能等到那個時候嗎?6個小時以後就會餓肚子,他們應該先顧及哪個?

更不用說那些以吸食印度人民血肉的利益集團,無論印度哪個政黨上台執政,都不可能推進一項真正有利於印度這個國家的改革措施。

所以說,對抗中國的戰略肯定是有,而且詳細程度大機率不亞於美國,區別就在於盡管磕磕絆絆,但美國有能力將對華戰略推進下去,印度卻連第一步都很難邁出去。比如邊境沖突,印度連駐守一線的部隊生活保障都很難做到,對面的解放軍在巡邏路上都能吃上火鍋,這就是實力的差距。

盡管不少大企業都在印度建廠,但效率很不理想

至於引入美國制衡中國,這更是無稽之談,印度本土精英自視甚高,美國在他們眼裏都不過是插標賣首,這種引狼入室的行為暫且不說後果,單單是面子上過不去,就足夠讓印度本土精英嗤之以鼻了。

況且,就算印度高層有這個心思,美國如今在東歐和中東焦頭爛額,怎麽可能再開辟一個可能與中國正面沖突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