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亮劍東海岸——東部戰區海軍某團推進全面建設紀實

2024-01-04軍事

東部戰區海軍某岸導團參加海上實射任務。徐文廷/攝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雪兒 記者 王裴楠 通訊員 林彬 張凱鑫

祖國東海之濱,東部戰區海軍某團駐紮在群山之中,守著陣地,望著海峽。任務來臨時,官兵們會駕駛著戰車,迅速部署遂行作戰任務。

作為海軍第一支新型機動岸艦飛彈部隊,他們歷經改革調整、換裝轉型,完成了淬火蛻變。該團兩次參加國慶閱兵,多次圓滿完成重大演訓任務,連續15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被譽為「海岸霹靂第一團」。

「訓練紮實、管理嚴格」讓這支霹靂戰隊聲名在外。在該團,黨委班子堅信「人人皆可成才」,最大限度地激發官兵的內在動力。

該團在戰術戰法上創意革新、銳意進取,積極培養「一專多能」的軍事人才,官兵們枕戈待旦,隨時聽從祖國的召喚。

培養「一專多能」的軍事人才

參謀胡晶陽入伍前拿的是駕駛證C本,他沒想過自己能開得了載著飛彈的戰車。

「我們是車輪上的部隊,如果打仗中駕駛員受傷,車該怎麽動?」團裏緊抓兼職駕駛員的培養,胡晶陽也打定主意苦練駕駛技術。

駕駛教練由經驗豐富的老軍士、老班長擔任,訓練計劃科學且嚴苛。胡晶陽記得,練習時車輛透過的窄道,一邊只有5厘米的空余距離。「10多米的‘龐然大物’,駕駛時要把它操控得像自己手中的筆一樣。」

靈活地開戰車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裝備大車非常重。」胡晶陽重復了兩遍「非常重」,所以方向也很重,不容易把控。他記得當時連隊裏有一個老班長個子不高,但力氣大,他每次都要站起身來把著方向盤轉大急彎。胡晶陽笑著說,「剛開始學車的時候,總喜歡像開小車那樣單手把方向盤,每次老班長都會嚴肅地提醒我。」

戰車除了重,還很長。第一對車輪在駕駛室之後,戰車開上盤山公路時,胡晶陽回憶說,「轉彎的時候駕駛室就在山崖外,感覺自己整個人都懸空了。」

某團的訓練場上擺著兩個極高的架子,團長說,那就是給官兵們用來練心理素質的,「讓駕駛員們遇到再險的地形也不恐懼,不畏懼。」

胡晶陽開戰車開出了心得——計算輪胎轉速對應車的速度,他自豪地說:「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時,我們方陣的駕駛員在開車透過天安門廣場時,誤差都在1厘米以內。」

一輛車就是一個班,過去一輛車上的幾個人各司其職,但是現在,不同崗位間人員可以實作互換,實作極端情況下一個人也能完成任務。

這不僅要求官兵學開戰車,也要會發射、會通訊……每個人都得精通多個專業。團長說:「就跟踢足球一樣,我們這個隊可能兩個人被紅牌罰下了,9個人還是得踢,而且我們9個人戰鬥力要跟11個人是一樣的。」

起初,走「一專多能、跨崗操作」的路子並不容易。班長關小飛花了不少力氣說服班裏的戰友,「一班人一條槍。如果飛彈發射失敗,即使你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也是失敗的。」

軍士蘇永飛目前擔任該團某連隊的分隊長,同時也擔任著作戰參謀的工作,主要負責輔助群指揮員進行決策研判,這需要熟練掌握戰場態勢,也要深刻理解戰術戰法。而在兩年以前,他還只是一名「單車指揮員」。

接到學習任務時,這個河南小夥頭一次犯了難,「只有大專學歷,能否勝任這個崗位?」深感「本領恐慌」的他,只能下「笨功夫」積累經驗。

「作戰參謀‘標海圖’是一項基本功,如果基本功不紮實,上戰場談何打贏?」剛開始,其他參謀1小時能標完的海圖作業,蘇永飛要用4個小時,考核時,百分制的試卷他只得了10分。

後來,蘇永飛專門申請了一台保密電腦,裝上海圖作業的軟體,晚上開始找題練習,練了半年多,他才有了點底氣。

而標海圖僅僅是像蘇永飛一樣的「預備」作戰參謀學習的眾多內容中的一項。

從初入門檻到獨當一面,蘇永飛透過了考核,取得了合格證,他愈戰愈勇,「‘一專多能’已經無法跟上戰爭演進步伐,未來我們都得變成‘全能型戰士’。」

這名14年軍齡的老兵沒想過退休,他說「除了當兵不會幹別的」。和蘇永飛一樣的老兵不在少數,這些老兵不願意離開團隊,他們攀爬著自己能力的「高山」,也不斷地提高著這支部隊的戰鬥力。

「給大家搭台子」

訓練場上,戰士們正在搭建戰車的偽裝網。現在,這些網的連線處都換上了「自貼上」,以前用的是連環扣,花的時間更多,這都是戰士們想出來節約時間的好辦法。

現代戰場,瞬息萬變,時間就是「戰鬥力」。

一次訓練中,三級軍士長範衛兵突然發現戰車上某部件的螺絲擰滑絲了,當時唯一的辦法是用「鋸子」解決,「一個人無法完成,耗時長。」

範衛兵決定「創新」,新方法至少可以節省5至6分鐘,省下來的時間,無疑可以提高戰士們在實戰中的生存力,他匯報給領導,並和廠家溝通解決方案,很快得到了反饋——「可以嘗試更新」。

很多時候,戰士們的想法都在倒逼廠家更新——裝備在實戰中才能發現更多問題。

2023年該團本著培養軍事人才的目的,訓練了很多新「號手」,訓得非常紮實、非常細。他們了解裝備原理,不止一次地推演方案,甚至把廠家請到團裏,現場答疑,團長表示,「問號不拉直不罷休。」

一次戰備值班時,突然出現某訊號的意外啟用。「這是歷史上頭一次」,指揮員帶著戰士們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復盤,「這是一枚彈的問題,還是一批彈的問題?是一個部件的問題,還是其他的連鎖反應?」

他們當即將廠家請過來,排查故障。

迅速排除故障是該團每一個戰士的「必修課」,範衛兵編了一本【故障排除分析手冊】,提高指揮號手,還有跨崗位操作號手的應急情況處置能力。

戰士們喜歡總結並形成教材,團領導鼓勵他們「大膽探索」,戰士們對裝備訓法提出新想法,在研究之後表示支持:「沒關系,不斷去摸、去試驗,研究方案、論證方案、促進革新。」

新質戰鬥力的生成,離不開創新。近年來,隨著新裝備列裝,該團加快了訓練轉型的步伐,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快速裝備、快速機動、快速打擊」的目標任務?這是擺在該團黨委一班人面前的一道現實的課題。

團黨委班子發現,在實戰演練中,戰士們很容易因為「領導權威」放棄發表自己的觀點。但在該團,自上而下鼓勵大家「暢所欲言,頭腦風暴」,最後再進行歸納總結。

團領導幾乎每周都會去基層單位征集意見,「有呼必有應,有堵必有疏,即使解決不了,也要給大家一個回應。」

這種緊貼實戰、鼓勵創新的氛圍激發了戰士們的巧思與創新動力。

蘇永飛記得,從前給戰車卸偽裝都是人跑到車上去掀。但是,這麽操作的時間成本極高,如何把偽裝網方便地從三四米高的車上迅速「扯下來」,各班都想了方法,有用撐桿兒的,有發明交叉拉繩的……

戰士們樂於創新,分隊領導鐘漢強鼓勵他們:「晚上比武,當天上午再搞創新也可以,但務必多驗證幾次,確保有效。」

「我就是想讓兄弟們少走一點彎路」

某分隊鐘漢強研究了一套「對付」00後新兵的好辦法,這還是他在擔任分隊主官時的心得。

休假前,他給連裏所有官兵的父母都打了兩次以上電話,除了提醒安全事項,還會順帶誇一下戰士。

年輕的戰士回來之後,神情緊張但又難掩嘴角的笑意,他問鐘漢強:「分隊長,你給我爸爸打電話了?」

「他往後的精神狀態一下子就不一樣了。」鐘漢強發現在小戰士父母面前表揚一句的激勵作用,絕對比直接去表揚本人大得多,他補充道,「至少有5倍」。

鐘漢強至今都很愧疚自己的愛人在做手術時沒有陪在身邊。推己及人,他總會和戰士們的家屬、女朋友電話交談,「那些兄弟們不好說出口的困難、不好意思提出的要求,就這樣進了我的耳朵裏。」

該團政委表示,現在的新兵,思維更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更強,但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有點弱。很多時候,他都把這些新兵「當孩子看」,就像這個團裏的「大家長」。

黨委班子以身作則,「在這個大氛圍下,潤物細無聲地培養他們。」

對著訓練場,團裏立了一塊大石頭,上面有一段勵誌公式:「0.99的365次方等於0.0255,1.01的365次方等於37.78。」他們鼓勵官兵們,每天都進步一點點。

2023年,團黨委還辦了兩件舒心事兒,3月8日和5月20日兩天,分別搞了兩場軍地鵲橋會,「能不能成看緣分。」團政委補充道,「還是成了幾對。」

努力為官兵提供個人發展的平台和機會,「我就是想讓我的兄弟們盡量少走一些彎路。」

「大海書寫忠誠的誓言,我們的步伐鏗鏘。」這是該團【海岸霹靂之歌】中的一句,這把佇立在東海岸的「利劍」,始於生鐵、鍛於爐火,歷經千錘百煉,在一次次實戰演訓中書寫著敢打必勝的血性膽氣。

責任編輯:趙飛鵬,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