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美國或搶先打撈?落到1.2萬公裏外的「東風快遞」,該如何回收

2024-09-26軍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部隊發射「東風-31AG」洲際飛彈一事,可謂是讓國內各界的士氣為之一振,也讓外界再度領教了何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激動之余,網路上的一些軍迷卻也生出了幾分擔憂之情,他們認為被發射到約1.2萬公裏外的太平洋公海水域的「東風-31AG」飛彈彈頭,恐被濺落區附近的一些國家或海上動作效率較快的國家「搶先回收」,這樣就可能導致飛彈的部份效能機密遭泄露。那麽,事情會是這樣嗎?不妨來簡單聊一聊。

1980年發射「東風-5」飛彈的一幕

我們知道,在44年前的1980年,中國首次向太平洋公海水域試射了國產「東風-5」陸基洲際飛彈。為了打撈並回收飛彈彈頭,由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和航天測量船所組成的解放軍海軍編隊,早在試射活動開始前的幾天,就抵達了飛彈預定濺落區附近的水域並時刻待命。 試射圓滿後,驅護艦立即在相關水域周邊拉起警戒線和隔離區,打撈船隊則迅速入場並撈起回收了「東風-5」的彈頭,編隊隨即勝利返航

1980年海軍驅護艦護衛測量船和打撈船

乍看上去,中國於時隔44年後再度進行完洲際飛彈發射活動後,似乎也應該出動相應的力量執行彈頭打撈回收作業。不過請先註意一件事,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讓洲際飛彈準確落入預定濺落區、出動打撈艦隊和完成打撈回收作業等工作都不難,但問題在於「是否有這個必要」。 當年國內對「東風-5」飛彈開展的行動乃是「試射」,即帶有濃厚的探索和試驗色彩,是對當時大量運用新技術的國產首款洲際彈道飛彈的一次測試 。而要想獲得最佳驗證結果,自然就要對落入海中的彈頭進行回收,這也是為何要由軍方派遣作戰艦艇和補給艦來為打撈船和測量船實施保駕護航。

此次發射的「東風-31AG」飛彈

相比之下,此次解放軍官方對火箭軍部隊的行動給出的稱謂是「發射」,且還稱這是一次「年度軍事訓練例行性安排」,是為了「有效檢驗武器裝備效能和部隊訓練水平」。也就是說,無論是對於如今的中國飛彈工業還是對實際操作運用裝備的部隊來說,國產「東風-31AG」洲際飛彈都是一款技術成熟度相當高的裝備,我們早已無需再對該彈使用的各類技術進行什麽驗證。 如此想來,在解放軍官方已闡明此次發射的「東風-31AG」所攜帶的是「訓練模擬彈頭」後,這種基本僅在內部安裝配重,而沒有搭載更多精密裝置的彈頭是否還需要進行回收,相關必要性恐怕就沒那麽大了

國產「東風-31AG」洲際飛彈

從濺落區來看,「東風-31AG」落於太平洋東南海域,如果訓練模擬彈頭未被賦予特殊的漂浮功能,那僅是配重就足以讓其沈入海底。而以太平洋3957公尺的平均水深來考慮,任何國家基本都不太可能對沈入海底的彈頭實施打撈回收。當然,倘若確實需要對彈頭進行回收,中國應該也不會落於人後。 從AIS船訊網釋出的船舶航跡資訊來看,在此次發射活動進行前的幾天,國產「遠望-5」航天測量船就已經抵達了南太平洋海域的飛彈濺落區附近,應該執行了對「東風-31AG」的觀測和飛行數據資訊的采集 。考慮到「遠望」系列大型測量船本就裝備有艦載直升機、可回收的小型船只和打撈裝置,故僅憑該船即可完成對彈頭的回收。

「遼寧艦」航母編隊

至於有人在網路上說,一周前穿越「第一島鏈」前出太平洋的「遼寧艦」航母編隊,可能是去為返航的「遠望-5」測量船提供護航或協助執行打撈回收作業,這倒是不太可能。我們知道中國海軍航母編隊的遠洋航行和訓練海域,大都不會超出「第二島鏈」的範疇,相關海域離此次「東風-31AG」飛彈的濺落區還有著至少約9000公裏的距離。 「遼寧艦」編隊於18日穿越「第一島鏈」,唯有整支編隊全程保持不低於30節的航速「飛奔航行」,才有可能抵達附近海域,這種機率無疑是0。即便強如美國海軍航母打擊群,也不可能讓編隊在連續一周的時間中維持這種高速沖刺的狀態

「遠望-5」在南太平洋活動

因此,從必要性的角度來說,此次發射出去的訓練模擬彈頭恐沒有什麽回收價值。即便要進行回收,濺落區附近的「遠望-5」基本也能單獨完成作業 。至於說「遼寧艦」編隊,還是讓其安安心心地執行既定的遠洋訓練任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