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殲20量產之際,成飛集團卻被174億低價收購,新東家在謀劃什麽

2024-10-28軍事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殲-20作為中國目前最新一代的戰機,堪稱為「國家重器」,而研制 殲-20的成飛集團 ,也可謂是中國航空工業體系中的 軍工巨頭。

從中國生產的 第一架殲擊機,到如今的殲-20 ,成飛集團可是功勞不小,然而作為中國軍工巨頭,卻在今年7月份時, 被另一企業以174億的價格收購。

訊息一出,輿論嘩然,有人認為軍工企業為什麽會被收購,甚至還是 174億的低價? 在完成收購之後, 對中國又有什麽影響呢?

順應時代的收購計劃

事實上,這次對成飛集團的收購,絕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資本運作,其背後,是 中國航空工業 面對全球科技競爭和產業升級壓力,所進行的 一次大膽而深遠的戰略布局。

成飛,這個從1950年代就開始為中國航空工業披荊斬棘的「老大哥」,從仿制蘇聯的殲-5到自主研發的殲-20,它見證了中國航空技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光輝歷程,也奠定了中國在全球航空領域的地位。

然而,進入21世紀, 全球航空技術的發展進入「快車道」 ,隱身技術、無人機技術、高超音速武器等新興技術層出不窮,國際競爭日益激烈。

面對歐美國家的技術封鎖和市場擠壓, 中國航空工業需要尋求突破 ,而突破的方向,就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作為中國航空工業的「排頭兵」,成飛集團自然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和壓力。然而,在核心技術創新和前沿科技整合方面, 成飛也面臨著「成長的煩惱」。

例如,在智慧傳感器、數據鏈、航空電子系統等領域,成飛與國際領先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而這些技術,恰恰是未來航空裝備發展的重要方向。

中航電測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控股的中航電測 ,為成飛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合作機會。中航電測雖然在公眾知名度上不及成飛,但它卻是 中國傳感器和智慧技術領域 的「隱形冠軍」。

它擁有先進的傳感器技術、數據處理技術和系統整合能力,其產品廣泛套用於航空、航天、航海等領域,是保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殲20生產車間

這次收購,就像是一場「核融合」, 將中國航空工業的兩股強大力量融合在一起,其產生的能量,足以推動中國航空技術實作跨越式發展。

雙贏合作?機遇與挑戰的賽局

中航電測收購成飛,看似是 一次「天作之合」 ,但任何一次重大的企業並購,都 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挑戰。

兩家公司背景不同、文化不同、管理模式也不同, 如何將兩股不同的力量融合在一起 ,能夠讓其發揮 「1+1>2」 的效果,將是考驗雙方管理層智慧的難題。

從技術層面來看,中航電測的智慧傳感器技術與成飛的航空制造能力,有著 天然的互補性 。中航電測的傳感器和數據控制系統,可以為成飛的戰鬥機、無人機等航空裝備提供更強大的「感知」能力,提升其作戰效能。

然而,技術整合並非一蹴而就。兩家企業需要 在技術共享的同時 ,保持 各自的獨立性和優勢 ,避免過度依賴對方,否則可能會在未來的競爭中失去靈活性和創新力。

從文化層面來看,兩家公司的企業文化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成飛是一家有著 濃厚軍工企業文化的公司, 其特點是紀律嚴明、作風頑強、註重技術傳承。

而中航電測雖然 也是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的公司,但是它 更像是一家科技型企業, 其特點是創新驅動、 靈活高效、註重市場競爭

如何將兩種不同的企業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既能保持優良傳統,又能激發創新活力的新文化,將是考驗雙方管理層的重要課題。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內部矛盾激化,影響企業發展。

從市場層面來看,中航電測收購成飛,也 面臨著來自國內外競爭對手的壓力 。在軍用航空領域,美國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等老牌航空巨頭,依然占據著技術和市場的領先地位。

在民用航空領域,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加拿大龐巴迪公司等企業,也在不斷蠶食著市場份額。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 中航電測和成飛需要攜手合作 ,共同應對挑戰。他們需要不斷提升技術水平,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需要不斷開拓市場,擴大市場份額;還需要不斷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影響力。

總而言之,中航電測收購成飛, 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兩家企業能否抓住機遇,克服挑戰,最終實作「1+1>2」的效果,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聚焦未來:從資本整合到航空強國

中航電測收購成飛,其 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兩家企業自身的範疇 ,它更像是一個縮影,折射出中國航空工業乃至整個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化競爭和科技革命浪潮中的轉型升級之路。

長期以來,中國航空工業一直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從仿制到自主研發,從引進技術到消化吸收,中國航空人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才讓中國航空工業從「跟跑」逐漸走向「並跑」。

成飛集團

然而,「並跑」不是最終目標, 「領跑」才是中國航空工業的終極夢想 。要實作這個夢想,就必須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人才培養等方面持續發力,而這其中, 資本的力量不可或缺。

中航電測收購成飛,正是中國航空工業 利用資本力量,推動產業整合、實作跨越式發展 的一次成功嘗試。

更重要的是,這次收購釋放出一個強烈的訊號:中國航空工業正在從過去的「各自為戰」走向「抱團取暖」, 從過去的「單打獨鬥」走向「協同作戰」。

中國航空工業的「朋友圈」正在不斷擴大,從科研院所到高校,從國有企業到民營企業,越來越多的力量匯聚到航空產業的旗幟下, 共同為建設航空強國而努力。

當然,中國航空工業的崛起之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歐美國家不會輕易放棄他們在航空領域的壟斷地位,技術封鎖、市場擠壓、輿論攻擊等手段將會接踵而至。

面對挑戰,中國航空人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堅定必勝的信念,以「十年磨一劍」的定力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毅力,不斷攻克技術難關,不斷提升產品品質,不斷開拓國際市場。

未來,中國航空工業將繼續沿著「自主創新、軍民融合、開放合作」的道路堅定前行,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全球航空產業,與世界各國共同推動航空科技進步,造福全人類。

資訊來源登載於:每日經濟新聞 2023年1月14日 關於「62億收購2000億,中航電測和成飛合並棋局」的報道

資訊來源登載於:封面新聞 2024年7月12日 關於「中航電測收購成飛100%股權獲深交所透過」的報道

資訊來源登載於:中國基金報 2023年7月27日 關於「174億!成飛被收購」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