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78年退伍回到地方,我和戰友選擇了一條不同的路,結局千差萬別

2024-01-10軍事

文:王躍華

回望我這大半生,我總是感慨不已,可以說,我用我的實際經歷很好的詮釋了那句話:人的這一生,選擇往往大於努力。

73年我和戰友王國忠一起奔赴軍營,後於78年退伍回到地方,當時擺在我們面前有兩個選擇,即到公社武裝部或是食品站工作。

我當時選擇了食品站,王國忠毅然選擇了公社武裝部,也是因為這個選擇,最後我倆的結局千差萬別!

78年,我和王國忠一起退了伍。我們是農村兵,安置一般是從哪來回哪兒去,原本以為回家又要繼續當農民,很幸運,那年機遇好,當時公社武裝部、食品站都要人,而且退伍軍人有優先權。

王國忠當時想著,繼續從事和軍人相關的工作,最終選擇了去公社武裝部工作。而我我選擇了去食品站,之所以去食品站,只因當時食品站工作確實一份比較令人羨慕的工作。

50年代後,隨著城市化的飛速發展,肉食變得愈發緊缺,為了能保證城市人口的肉食需要,後來國家實行了生豬派購,也因此食品站應運而生。

食品站其實就是購買生豬、宰殺生豬、銷售豬肉的地方。

自50年代末起,至70年代末,食品站可謂是如日中天。在食品站的員工待遇很不錯,跟當時的供銷,糧食站一樣,都是讓人羨慕的職業之一。

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來自家庭的影響。

70年代初期,國家實行計劃經濟政策,每個公社都要平攤下來預購豬的任務。分到生產隊,基本一個生產隊需要定時供應4頭以上的預購豬。4頭生豬,在現在看來無足輕重,但在那個年代,卻並非易事。

我家便是養豬戶,父親為了改善家裏生活條件,每年都會飼養兩頭生豬,其中一頭就是用來完成派購任務的,因為農民養豬,只要在完成派購任務後,另一頭才能自留宰殺,否則在當時是不被允許的。

購買豬仔一般到飼養母豬的農家或者仔豬行,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先付一部份,到了年末殺了豬再結算剩下的。

事實上,養豬的壓力還是比較大,一邊是食品站盯的緊,一邊是當時經濟困難,糧食緊張,豬食不像現在那麽豐富,所以豬出欄的時間,一般都要兩年往上,周期比較長。

期間還要承擔豬瘟的風險,可是你選擇當了養豬戶,任務就是既定的,到了時間,即便任務沒達成,也得向其他餵豬戶索購,那時,即便對方高價要你購買,也話可說。

當然,這樣的事情,在我父親身上沒有發生過。

我父親的養豬技術在大隊算是數一數二的,基本沒出現過豬瘟之路的情況,而且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購豬的任務。

在這期間,我深受父親的影響,也曾和父親一道去食品站賣過生豬,正是在食品站經歷的一些事,讓我在面對公社武裝部和食品站時,選擇到了食品站工作。

我家裏距離食品站二十裏路,我和父親倆拿著竹竿一路小心翼翼趕著豬來到食品站。

那會,食品站收購生豬有兩種方式,負責收購的人一般具有豐富的經驗,打量一番,就估計出一個重量,如果你覺得沒啥問題,就可按此計算。

另一種是過磅。把豬過稱,然後「估潲」(就是估算一下餵食的重量),然後減去這個重量就是毛重。

一般,父親會讓收購員先估計一下,覺得不止這麽多,就堅持要過磅。

有時候,收購員就一臉不耐煩的樣子,過了秤後,發現確實差了一些,於是就在「估潲」的時候故意刁難。

雖說「估潲」也有一定的參照標準,即根據活豬的重量、肚子的大小,正常情況也就是5到20斤之間,這就必然會存在偏差。

至於給你多拋幾斤,還是少幾斤,就取決於收購員的一句話了,就養豬戶來說,他的一句話,就能值個好幾塊錢。

那次,那個收購員估計心裏不舒服,直接給估了個18斤,即便我父親知道不合理,但也無濟於事,只得認栽。

事實上,公社因為「估潲」的事情,還鬧過不少動靜。個別送豬戶性子比較急,常會因為「估潲」不合理,和收購員爭得不可開交,甚至動起了拳腳。

可最終都沒能討得了好處,因為這些都是食品站收購員說了準。

故而,我父親也看得淡了,從不和收購員鬧。可那時,我看著這種不公,說實話心裏還是覺得不是滋味,但你沒有辦法,只得接受。

好在賣了豬後還有些慰藉。

算好重量後,收購員會給開票,然後發一張任務完成證明,結算完錢後,當時還能從食品站領回補助的幾尺布票。

另外,回到大隊,把完成證明上交到生產隊,還可以選擇稻谷補助或是工分補助。

或是,我親眼目睹過父親的這些經歷,我才第一時間想到了進入食品站。而當我把選擇進入食品站的事情和家人說起時,他們也很支持我的決定。

然而,真的當你身處這個崗位上時,你會發現很事情真就是身不由己。

食品站工作人員之所以如此被人羨慕,只要一個原因就是豬肉限制供應。

那個年代,普通人想滿足的吃上一段豬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你有錢買,也難買到。

當時國家、事業單位幹部的豬肉供應都是定期定量的,城鎮居民吃上一頓出肉基本要等到逢年過節,那會才能分到一點肉票,不過也是少的可憐,一般一人限購二兩到半斤肉。

而且對於肥肉、瘦肉,你基本沒得選。

但那會有個奇怪的現象,大家都比較喜歡肥肉,只因為肥肉可以用來煉油,吃得久,豬油拌飯香得很。

故而分到瘦肉倒不開心了,不少人都申請去換肥肉,甚至補差價也很願意。

其實,食品站在一年內,也會有一兩次市場出售,當時訊息一經傳出,基本食品站在次日就被前來買肉的人圍個水泄不通。

即便是赤日炎炎的夏日,還是三九嚴寒,也是人滿為患。為了能在食品站買到肉,期間排隊都鬧過不少故事。

故而,在食品站上班的人,總是被大家巴結的物件。

我進入食品站後,常有熟人或親戚找我拉關系,對於一些簡單的訴求,只要不損害公家利益,我也會適當考慮幫忙。

因為在食品站,也曾有人因為太過大公無私,就因為買肉的事情,得罪了親戚朋友,甚至以後老死不相往來,也是得不償失。

為此,也常常受到大家的一些誇贊和羨慕。

可怎麽也沒想到,在食品站沒風光幾年,到了80年代中期,食品站的情勢急轉直下。

1985年,計劃經濟不在符合國情發展需要,取而代之的是市場經濟,隨之預購豬任務也慢慢消失了。

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個體屠戶經營蒸蒸日上。從此,食品站逐漸走入低谷,各種制度的不完善,經營死板,開始衰敗。以至於後面幹部、職工的薪資都發不出去,搞得人心渙散,最終停業解散。

不久後,曾經風光一時的食品站就這樣結束了歷史舞台。

後來,為了生計,我的不得已重操舊業,做起了貨運司機,一跑就是幾十年,現在年紀大了,為補貼家用,無奈做起了保安,給人看門。

而當初選擇進入公社武裝部的王國忠,雖說後來公社取消了,但他也成為了一名地方幹部,退休後享受地方幹部待遇。

如今想來,總是感慨不已。我常想,如果當時和王國忠一樣選擇了去武裝部,或許我的人生也會是另一番景象了,但到了這個年紀,慢慢我也看淡了!

人生是由無數個選擇組成的,而你的選擇最終決定了你的命運。而我的選擇,或許因為我的自身經歷,早已冥冥註定了!

(註:配圖選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