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首場代表通道:講述中國機長、中國制造和中國考古的故事

2024-03-06軍事

青草漫漫的三月,全國兩會順利召開。3月5日上午,全國兩會首場代表通道也應約而至。

今年首場代表通道延續了去年面對面交流的采訪形式。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開幕會舉行前,6位來自不同領域的代表於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回答了記者提問。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註意到,今年首場代表通道邀請的6位代表分別是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全國人大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陽站副站長何毓靈,全國人大代表、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全國人大代表、空軍航空兵某旅副參謀長高中強,以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總飛行師劉傳健。

6位代表走上通道接受媒體采訪,向全國網友講述了自己奮鬥的故事,展現了中國人在各個領域奮發圖強的精神面貌。

力爭全球領先的中國制造

歷屆全國兩會舉行的代表通道、委員通道上,常見中國制造業領軍人物的身影,今年也不例外。

尹同躍代表是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率先走上代表通道的他稍顯緊張。他講述了奇瑞汽車發展的經歷,也是中國汽車制造業的發展縮影。

27年前,奇瑞從幾間小草房開始創業,缺資金,缺技術,也缺人才。當時的市場基本上都由外資品牌壟斷。行業有一句話,中國人自主幹轎車那是天方夜譚。「20多年來,我們堅持艱苦創業、開放創新,我們和其他中國車企和合資品牌一起,共同撐起了中國制造的脊梁,共同把中國打造成世界第一大出口國。去年我們中國產銷3000萬輛,出口大約500萬輛,其中奇瑞出口了接近100萬輛。」尹同躍說。

尹同躍提到,從一個世界汽車大國變成一個世界汽車強國,光靠銷量、光靠規模還是不夠的,還要在世界範圍內有讓別人認可的世界品牌。下一個十年不僅僅要追求銷量、規模的全球第一,更要在技術創新能力、在品質口碑,在社會責任方面爭取做到全球領先。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也講述了他所從事的光伏產業發展、進步、創新的過程。

高紀凡提到,光伏行業從當時的技術、市場、裝置三頭在外,到如今市場規模、技術水平、生產制造、產業鏈完善程度全部全球第一、領跑世界。在光伏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中,他不僅是一名親歷者,更是一名奮鬥者。他還清晰記得2010年天合光能的核心技術變成國際標準的所有細節。此前,光伏行業所有國際標準都是由國外企業制定的,高紀凡決心要改變這個局面。當時,光伏元件的品質保存期只有15年,從所學的專業出發,他深信透過技術創新突破完全可以讓光伏元件的品質保存期做得更長,便馬上組織研發團隊進行攻關。經歷了幾十次的失敗,透過1000多個日夜的堅持不懈,高紀凡和團隊成功了。現在光伏元件的品質保存期最高可以達到30年以上,為全球的光伏發電大大降低了成本。

「2010年光伏行業遭遇寒冬,全行業虧損,很多人建議我要砍掉研發投入,我說什麽費用都可以砍,就是不能砍研發投入。」高紀凡說,「研發投入每年持續加大,累計投入超過230億元。正是由於長期的投入,我們的發明專利擁有量全球領先,25次創造世界紀錄,獲得中國工業大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我深刻體會到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雖然要經歷千辛萬苦,但是只有牢牢抓住創新不放松,才能收獲一覽眾山小的喜悅。」

考古工作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厚重歷史

追古溯今,厚重的中國歷史透過一名名考古工作者持續不懈的努力,逐漸清晰地展示在人們面前。

今年走上首場代表通道的兩位文物研究方面的代表,向我們介紹了如何發掘、保護好殷商、北魏時期的文物,進而較為全面、清晰地呈現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陽站副站長何毓靈在代表通道上介紹,殷墟是甲骨文的故鄉,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最早文字系統。以甲骨文為代表的文字,是當下中華兒女共同的血脈,也是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維系。

「2000年底,我在前輩的帶領下,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和大雪,發現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高等級貴族墓。當我們用凍僵的雙手拿著工具,清理了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銅牛尊,大家都驚呼不已,為什麽?因為這是目前為止殷墟發現的唯一一個牛形的青銅容器。」何毓靈說,經過四年多的努力,考古團隊揭示了3000多年前不為人知的一個謎團。青銅器銘文表明這個墓主是亞長,科技檢測表明亞長是男性,年齡35歲左右,身高1.7公尺,隨葬的7件象征著軍權的銅鉞和大量兵器表明,他生前可能是一名軍事家。在亞長的骨骼上檢出嚴重的砍傷,表明他曾英勇作戰。

何毓靈表示,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近百年幾代考古學家的不懈努力揭示了東亞地區高度發達青銅文明的樣貌。新時代以來,他和同事取得了多項考古發現,發現數輛馬車可以並列的大道,發現了風光秀麗的大型池苑,發現了可以鑄造青銅器,像司母戊鼎或者後母戊鼎的青銅做法,這些發現和研究都把殷墟的發現和研究推向新高度。8天前,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建成開放,館內展出了近4000件文物,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系統展現了3000多年前青銅文明的樣貌。館內設有「亞長」墓專題廳,用577件文物透物見人,把亞長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憨態可掬、呆萌可愛的亞長牛尊正在展廳的C位,何毓靈歡迎大家到殷墟赴一場與商文明的千年之約。

雲岡研究院院長杭侃介紹了北魏時期開鑿的雲岡石窟,如今面臨的保護難題。

杭侃介紹,雲岡石窟是北魏時期集中了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開鑿的大型石窟群。雲岡石窟在1961年被評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01年的時候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雲岡石窟的保護工作,雲岡石窟的危巖體加固工作進行了幾十年,進入以預防性為主的階段,我們的任務並沒有減輕,因為雲岡石窟開鑿在侏羅紀的砂巖體上,地質情況非常復雜,有的地方巖層有十幾層,有的裏面還有軟弱巖層,這樣我們會碰到風化、滲水等多種病害,今後在洞庫病害機理的研究方面和保護方面,都會持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2021年我來到雲崗研究院工作,有機會經常爬到架子上察看保護的情況,可以說更加切身感受到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保護的緊迫性。」杭侃說,雲岡石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在今後的保護當中會堅持兩個結合,堅持保護第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雲岡石窟的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方面持續發力,做好文化遺產代際之間的傳承,讓更多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千錘百煉的中國飛行員

【中國機長】的故事驚心動魄,中國飛行員如何守護百姓安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總飛行師劉傳健,以及獲得了空軍「金頭盔」榮譽的空軍航空兵某旅副參謀長高中強分別講述了他們刻苦訓練,守護百姓平安的故事。

「我是一名飛行員,是一名機長。作為機長,就是把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確保旅客和機組成員的安全。把安全工作的要求和飛行的規章制度不折不扣落實到我飛行的每一個航班中,是我最基本的工作,也是我最重要的工作。」劉傳健說,「談起514事件,大家都會贊揚我們機組力挽狂瀾、化險為夷,其實奇跡的產生是一瞬間,奇跡的背後卻是千錘百煉。」

代表通道上,劉傳健講述了他難忘的一次飛行經歷。

那是1995年的夏天,他還是一名飛行學員,剛飛行了200多個小時,迎來了飛行生涯中一個關鍵的時刻——高教機放單飛。當劉傳健獨自駕機完成飛行任務,按標準準備著陸的時候,突然塔台指揮員給出命令:復飛!復飛!劉傳健來不及細想,按照指令果斷復飛。復飛過程中,他才得知是指揮員從望遠鏡裏看到劉傳健的飛機前起落架沒有放下。當他第六次飛過塔台的時候,飛機的前起落架仍然沒有放下,油量表顯示油量已經不多了,必須著陸。劉傳健看見各種保障車輛、保障人員已全部到位,但他沒有想那麽多,只想著操作要領。耳機裏傳來指揮員指令,他緊握駕駛桿,盡全力保持飛機後輪著陸的姿態向前滑行,最終,飛機平安著陸,穩穩地停在跑道上。

劉傳健提到,每次飛行都會進行各種特情的準備、復習甚至演練,可是實際飛行中會發生什麽樣的情況是無法預知和想象的,藍天上充滿未知,飛行安全無小事,任何一個細節都關乎著生命,任何一個細節都關乎著我們的飛行生涯,每一次飛行都不可以再來一次。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任何時候、任何環節都不能麻痹大意,「零事故」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高中強也在代表通道上提到,在空軍組織的比武對戰中,他和戰友決戰各類高手,最終奪得「金頭盔」,這個獎項只代表一個階段的成績,而空戰勝利需要我們持續加壓,時刻保持這種狀態。有時在訓練中最大要承受八九個G的載荷,相當於八九倍的體重壓在身上,他們要忘記身體的疼痛反應,將全部註意力集中在飛行和戰術上,將飛行技術、應變能力變成自己的肌肉記憶。

「只有錘煉過硬的作風才能打最硬的仗,這不僅是每名飛行員的日常,也是每名空軍官兵的狀態。」高中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