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紅衣大炮,側舷齊射,有裝備有戰術,為何明清還是沒造出戰列艦?

2024-02-03軍事

中國在清朝時期的 北洋水師艦隊 曾是被譽為 亞洲第一,世界第九 的「海上強軍」,然而這支海軍卻沒能經起實戰考驗,在海戰中被日本打敗。

【中日甲午海戰】

北洋水師失敗的客觀原因有很多,但說到底, 艦隊的船只僅僅是洋務運動的產物, 根本不是自己的東西。

事實上,在那個時候,中國 已經擁有了建造屬於自己戰列艦的條件, 各類裝備戰術均已擁有,為何我們還是 沒能造出戰列艦?

發展海軍的優勢

所謂紅衣大炮,指的其實就是 紅夷大炮, 這款大炮最早在16世紀的歐洲被發明,在 明朝後期傳入到中國, 並很快被中國的工匠仿制,國產版本被稱為紅夷大炮。

因為 清朝忌諱「夷」字, 所以用 紅衣大炮 來替代。

明朝的統治結束於1644年,也就是說中國發展紅夷大炮的歷史並不會比歐洲國家晚多少,並且 中國的紅夷大炮仿制得也很優秀。

相比明朝時期自主設計的大炮,紅夷大炮擁有 精度高、口徑大、火力強等特點 。

【明朝制作的紅衣大炮】

在當中設有 準星和照門 ,長度在3公尺左右,口徑在110到130公釐之間,有現代化火炮的雛形。

紅夷大炮最大的優點就是 射程, 它的有效射程在500公尺以上,最大射程小於1.5公裏,後來經過改進之後又達到了2.5公裏。

這對於當時的海戰來說, 完全就是一款「大殺器」。

要知道,那時候的軍艦為了能夠更好地觀察對手,一般情況下會鋌而走險,和對方近距離接觸。

以紅夷大炮的精度和火力來說,幾發炮彈下去,對方戰列艦基本上就沈了。

在當時,中國也已經學會了像歐洲國家那樣, 將大炮放在戰艦的側舷進行齊射 , 以此來增加海上火力覆蓋密度。

更為重要的是, 中國有著冗長的海岸線,還有諸多天然的港口, 是非常有利於打造海上軍隊的。

同時 鄭和下西洋事件 也表明, 中國在古代擁有一定的造船技術, 如果以此為基礎發展,再結合西方國家的造船技術,可以說 清朝造出的戰列艦並不會有多差。

清政府明明拿著一副「天胡手牌」,為何在他們手裏打得稀爛呢?

老舊的觀念影響

首先,是歷來的 舊思想觀念 將清政府的決策者束縛了。

因為中國歷史以來的外在威脅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從秦朝到清朝,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因此, 中國需要修築長城,來抵禦北方民族的入侵, 前前後後修了幾千年的時間。

清朝統治者自然也會認為,國家的 重點防禦應該在陸上 ,而並非海上。

甚至當時還有部份人認為, 海上就是天然的防護屏障, 敵人不可能從這裏進攻。

說到底,還是清政府實施閉關鎖國策略,導致和世界脫鉤,他們很難想象外界的發展速度究竟有多快。

當歐洲國家依靠海軍獲得殖民統治的時候,清政府還 沈浸在自己天朝上國的美夢當中。

鴉片戰爭時,英國用他們先進的軍艦和火炮 給了清政府沈重的一擊 ,後來一部份開明人士逐漸看向西方世界,這才有了洋務運動。

但是當中國決定向西方國家看齊的時候, 一切都晚了。

一方面,各個列強國家頻繁對中國發動戰爭,他們就像吸血鬼一樣汲取中國的血液,阻礙了中國近現代化行程;

另一方面,清政府對西方列強一再退讓,割地賠款已經成了當時的常態。

【諷刺清政府割地賠款的【時局圖】】

大量的債務壓得全國人民都喘不過氣來, 哪裏還有富足的財政去發展海軍力量

清政府這邊也是「擺爛」了,既然自己懶得去造,幹脆就從英國等已開發國家進口。

不過,這終究是人家的東西,我們自己用起來不順手不說,人家也不願意賣給咱們先進的軍艦。

如果說當時的清政府足夠硬氣,要獨立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可能不至於落得如此狼狽的下場。

不僅如此,天朝上國的觀念,也讓當時的民眾認為, 西方的東西就是不好的

所以,雖然紅夷大炮在很早的時候就被引進,但是清政府真正想發展這款裝備,是在北洋水師失利之後。

此時列強國家經過了長達多年的沈積, 雙方的技術早已不是一個水平, 所這才有了後來我們的大炮夠不著人家的情況。

青年人被荼毒

其次, 一個國家的青少年是未來的脊梁, 他們甚至可以決定未來國家的興衰。

可是那個時候的 教育已經走向了畸形化, 明清時期形成的 八股文 不知道荼毒了多少年輕人的思想。

不少年輕人「三觀」劍走偏鋒,思想被禁錮在了清政府打造的牢籠之中。

大家都 想著考功名, 誰又真正能夠想到要發展海上力量呢?

而且發展海上力量是需要資金和人力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社會資本的力量, 和商業領域掛鉤。

在清朝時期仍舊實行 重農抑商 政策,對於當時的老百姓來說,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才是社會發展的主流意識形態。

【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才是主流】

雖說清朝的商業相比前一朝代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是 和西方的資本原始累積 比起來,就有些小巫見大巫了。

這也意味著,一旦發展海上力量,清政府將持續性地提供財政幫扶。

這對於當時的清政府來說是莫大的負擔,估計慈禧太後也不會輕易答應這種事情。

在種種復雜的歷史因素之下,中國錯失了建造戰列艦的機會。

參考資料:

【1】宋琳.明清兩朝紅夷大炮的射程問題再析.歷史檔案[M],2007年,第4期

【2】人民網:【事物篇(1):被滿人耽誤了的紅衣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