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與俄羅斯齊名的擁有全球最大規模核武庫的核大國,美俄兩國手中的核彈頭數量,約占世界總量的95%。可以想見的是,在未來很多年內,美國都不會陷入名為「可用核彈頭不足」的困境。但如今,大洋彼岸卻傳來一個壞訊息,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正開發全新型號的核彈頭,加緊準備未來核沖突,這無疑是個極其敏感的訊號。
(W88核彈頭)
參考訊息援引英國媒體報道稱,五角大廈準備開發40年來的第一款新型核彈頭,以「跟上未來對手威脅的腳步」。據悉,這款核彈頭名為W93,將采用潛射設計,預計於本世紀30年代中期啟動生產。
按照美國人的預期,W93的效能會超過現役的W76和W88這兩款供潛射洲際飛彈搭載的核彈頭,並在未來逐步淘汰二者。
僅從這句話就能看出,W93的當量可調範圍相當大,將是一款可同時滿足戰術核打擊和戰略核打擊這兩項需求的彈頭。畢竟,W88是典型的執行「二次核打擊」任務所需的核彈頭,最大當量為47.5萬噸;而W76則更側重於戰術核打擊,當量在0.5萬噸~9萬噸範圍內可調。這樣想來,W93的最小當量會接近W76的最低水平,最大當量則要接近W88的最高水平,這樣才能靈活地起到「一大於二」的效果。
(W88核彈頭)
按理來說,從世界範圍內來看,在為數不多的具備自行研制核彈頭的寥寥數國中,美國的W88和W76都已經是整體效能相當優秀的產物,在工藝品質、結構緊湊程度、命中精度和儲存年限等方面,幾乎都穩居全球第一梯隊。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卻仍欲啟動新一代核彈頭的研發工作,這究竟是為了什麽呢?可能很多人會說,這是美國政府和軍方為確保下一個時代的軍事霸權,尤其是確保核霸權地位不動搖的重要舉動。
而在筆者看來,這種解釋固然說得通,卻不一定不全面。
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恐在於美軍需要迎合劃時代的全新技術,即高超音速,即便該國在這方面仍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乃至被中俄等國逐步超越,但其依然需要「擁抱這一變化」。
(洲際彈道飛彈尚未重回大氣層的飛行過程)
人們常說,在區分運載火箭和洲際彈道飛彈時,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看頭部搭載的「貨物」是什麽,如果裝的是衛星或宇宙飛船,那這就是一枚火箭;但如果裝的是核彈頭,那這就是一枚洲際飛彈。對於洲際彈道飛彈來說,其核彈頭與再入飛行器和上面級相連,再入飛行器重回大氣層後,核彈頭將與上面級分離並沖向瞄準目標。
而在通常情況下,一款型號的上面級只能搭載一款或數量有限的幾款型號的核彈頭;與之同理,一款型號的再入飛行器也只能攜帶一款或數量有限的幾款型號的上面級,這些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事情。如今,既然美國時隔40年後要研發全新型號的核彈頭,顯然說明包括上面級和再入飛行器等配套裝備也需要從0開始換新,無法沿用現有型號,這就從一個側面對「美國要在新一代核彈頭的身上運用劃時代技術」的猜測進行了佐證。
只不過,筆者猜測美國著眼未來而研發的「高超音速核彈頭」雖然聽起來十分唬人,卻不一定能給自己帶來什麽肉眼可見的核武器技術優勢,中國也完全沒必要擔驚受怕。
在核彈頭方面,中國國產型號的公開資料極其有限,僅從少數幾篇公開可查的技術論文來看,可由「東風-41」洲際飛彈搭載的535型核彈頭的技術水平,已經十分接近於美國現役的W88核彈頭,二者基本不存在決定性的技術代差。而在高超音速技術上,當前的中國明顯有著淩駕於美國的實力,相信所有人都認同這一點。
(國產「東風-17」高超音速武器)
站在新一代核彈頭的層面上來看,高超音速技術將是新型核彈頭的一項代表性劃時代技術,而中國顯然早已跨過了這道門檻。
也就是說,在可能存在的下一代國產核彈頭研發計畫中,國內無需再為高超音速技術去進行什麽投入。
反觀美國,在高超音速技術尚無突破的情況下,別說下一代核彈頭W93的作戰效能如何了,光是設定技術指標都是一樁難事,因為就連美國人自己都難以確定自家的高超音速技術能達到何種程度,以及是否足夠靠譜……
(W88核彈頭將被W93取代)
所以說,對於美國欲啟動W93核彈頭的研制計劃,筆者並不覺得美利堅這是要繼續鞏固核霸權,而是在可能落後於他國(如手握高超音速技術的中國)的情況下,不得不發起的一場「技術追趕」。說不定中國國產新一代核彈頭的問世時間,會比W93更早一些呢。
來源:第一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