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與「鯤鵬」一起相互塑造迎接挑戰

2024-03-22軍事

來源:解放軍報·中國軍號

與「鯤鵬」一起相互塑造迎接挑戰

■李 超 劉 書 空軍報記者 劉鵬越

運-20運輸機起飛。蔣一鳴、任峻邑攝

運-20運輸機出動。蔣一鳴、任峻邑攝

任務前準備。蔣一鳴、任峻邑攝

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運-20運輸機,代號「鯤鵬」,它的列裝標誌著我軍戰略投送能力的躍升。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謀戰研戰、向戰為戰,與「鯤鵬」一起越來越深地進入戰鬥角色,也越來越清晰鮮明地塑造著自身的角色。

走穩踩實從「適航」到「適戰」的每一步

當年接裝運-20,該團官兵敲鑼打鼓高興得像群孩子。然而,興奮過後,是隨之而來的巨大壓力。

運-20采用全新的操縱系統,裝備的發展客觀上要求官兵的知識結構必須更加復合,能力素質更加綜合。「換裝就是換腦。」官兵們說,這一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幾次大腦「過載」後的「重新開機」。

那年,一架運-20發生故障。經過全面分析,發現能夠導致這一故障的原因有數十個。為了徹底解決問題,他們下決心把全部可能性排查一遍。那段時間,官兵們吃在外場,睡在機艙,終於確定了故障原因。

與其說這是一次故障排除,不如說是一次帶動全員的學習研究和集智攻關。經此一役,他們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脈」,對運-20操縱系統的工作特性和控制邏輯有了全新的認識。

運-20列裝以來,飛行員與機務官兵齊心協力,邊驗證、邊改進、邊形成戰鬥力,逐漸摸透了飛機的「脾氣」。隨著實戰化訓練強度不斷增加,一些在科研試飛中無法發現的問題逐漸暴露出來。他們鉆研探索、持續攻關、反復驗證,提出的改進建議大多被工廠采納。

如果說,官兵們最初的學習動力來自新裝備的倒逼,而隨後的學習動力則更多來自內驅力。從「保障飛行」到「保障作戰」,從「保障為安全」到「保障為實作作戰意圖」,觀念的不斷轉變也讓他們研究、改進、創新的步伐獲得了越來越快的加速度。

為了適應運-20整合化程度高的特點,他們在上級的指導支持下大力推行模式改革,大大提高了保障效率;為了戰時能夠用最少的人力實作作戰意圖,他們推行極簡保障模式,使每架飛機的伴隨保障人員大幅縮減;為了縮短再次出動準備時間,他們一邊最佳化工作流程,一邊創新發明特制裝置,原本多人協作才能完成的某項任務,如今僅需一人數分鐘即可完成。

如今,「鯤鵬」巨大的身軀裏,早已灌註進官兵們的熱血與智慧。他們用一個個關鍵參數的細微調整,一處處故障隱患的及時排除,助力「鯤鵬」走穩踩實從「適航」到「適戰」的每一步。

走進該團機務大隊「智勝雲梯工作室」,一名大學生士兵正在完善某3D互動軟體。他是機務大隊組建的「學研戰團隊」的一員,正在和經驗豐富的軍士一起制作標準化「慕課」。

老兵的經驗與新兵的技術相結合,碰撞出一種全新的學習帶教模式。數位化仿真技術的運用避免了實裝操作的損耗成本,縮短了培訓周期,更在學習中融入了主動的研究和創造。

從那一張張朝氣蓬勃的臉龐上,記者感受到了這支部隊不斷加速的探索腳步。

不斷拓展「運-20+」的更多可能

在該團某飛行大隊的榮譽墻上,有一張巨大的表格,清晰羅列著換裝運-20以來他們執行的大項任務。從最初的每年兩三項,到近幾年的每年十余項,表格中的文字如年輪般記錄著他們的成長。

他們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公眾視線之內——從中國航展的靜態展示,到空運醫務人員支援湖北抗疫,他們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從為他國運送抗疫物資,到運送官兵赴國外參加聯演聯訓,他們的航程越來越遠。

能與運-20一同成長,是這群官兵的幸運,但他們的雄心不止於此。他們的視線始終瞄著未來戰場,正如榮譽墻上那句鮮紅遒勁的標語:除了戰勝,一無所求;除了榮譽,一無所惜。

戰機優異的操控效能,把飛行員們的雙手從沈重的機械操控中解放出來,卻給他們的大腦賦予了更大的載荷,也讓他們的目光從單一任務作戰轉向了更加立體的作戰範疇,讓他們更深入地去思考如何充分挖掘戰機潛能,更好地融入體系。

立足未來嚴峻復雜的戰場環境,他們將以前的高難課目變成基礎課目,最大限度減員增效、最大限度釋放運力,讓上飛機的每一克重量都能發揮出更大的戰鬥力。以往需要準備兩三天的任務,現在一聲令下,說走就走。

隨著戰鬥力的持續提升,他們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各項演訓活動中。完成好既定任務的同時,他們還會向指揮機構提出能夠更好發揮運-20作戰效能、更好達成作戰意圖的新構想。

進行深入紮實的論證推演之後,經報上級批準,他們常常會展開一場場演習之外的「演習」。這種不斷給自己「加戲」的過程,不僅讓他們加深了對自己在體系中所扮演角色的理解,而且讓其他要素更清晰地看到了運-20的能力與作用。

這群年輕的官兵正在充分發揮戰場想象力,不斷拓展「運-20+」的更多可能。前不久,一次演練任務中,他們成立空運計劃小組,對運力與需求進行一體統籌。在兄弟單位的密切配合下,部隊轉進時間大大壓縮。

始終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清醒

一次對抗,該團一架戰機被判「戰損」。

坐在記者面前時,這位飛行員已經沒了憋屈、不服等情緒,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思考。

這位飛行員回憶說,當時,進入「高威脅區」以後,機艙裏的告警燈、告警鈴,響作一團、亮成一片。「那種沖擊是平時難以想象的,為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界面,讓我對一名戰鬥員該有的能力標準以及未來的努力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他說。

第二天,帶隊出征的指揮員召集所有參演官兵,調出全部數據,一秒一秒地對任務過程進行復盤。他們還聯系到藍方飛行員,請他詳細介紹當時采取的戰術戰法。

歸建之後,全團展開持續檢討反思。隨著認識不斷深化,如何進一步加強實戰實訓,如何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融入體系,成為新年度工作的重點和戰鬥力新的增長極。

經團黨委研究決定,由團政治工作處主任為官兵專門上一堂【反思當下,明確未來】的教育課。他們啟發廣大官兵認真思考,運-20為自己帶來了什麽?未來,自己可以為運-20帶來什麽?更遠的未來,換裝更好的機型後,自己還能否勝任?

其實,未來已來。去年,他們迎來了一批新飛行員。嚴格管理的同時,他們努力營造平等寬松的研究氛圍,鼓勵年輕飛行員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大膽創新。在模擬機訓練階段,新飛行員們針對標準操作程式提出的最佳化建議,被采納並付諸實踐。

新鮮血液為這支部隊註入新的活力。在新飛行員眼中,這是一個對未來有著超前規劃的團隊。「敢於把我們放到‘戰場’上鍛煉,能讓我們更早更快地認清自己的角色,看清自己將要面臨的挑戰。」

憂患,讓他們始終保持「勝不驕、敗不餒」的清醒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他們感恩於「身處偉大時代、手握國之重器」的巨大機遇,又時時自警唯恐稍有懈怠有所辜負。

幾年前,他們對團榮譽史館的展陳進行升級完善。有人提出,將部隊出色完成重大任務的圖片集納在一起,組成一個展陳部份,命名為「高光時刻」。結果,該團所在師的領導將這一提議否決,理由斬釘截鐵:「在實作強軍目標之前,我們沒有高光時刻!」如今,這種清醒已經成為他們的共識共為。

一位少校女飛行員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細節——

在一次執行高原運補任務中,她只穿著單衣就上了飛機。教員問她,衣服帶夠沒有。她並不在意,心想機艙裏有空調,如果太冷,不下飛機就行了。

沒想到,飛機在高原落地後,一向和藹的教員嚴肅地對她說:「你咋不下去?將來你也是機長,是指揮員,前艙後艙你都得負責,你不在現場,仗還怎麽打?」

那一次,她和機長還有機務戰友們一起,在寒冷的機艙外忙碌了很久,直到後艙的貨物解除安裝一空並再次完成裝載。她說要多凍一會兒,讓寒風和戰鬥的意識一起刻進骨子裏。

行文至此,有這樣一幅畫面一直在記者腦海中縈繞——在「鯤鵬」巨大的鐵翼下,飛行員和機務官兵的身影顯得格外渺小。但正是有了他們緊張忙碌的身影,讓這幅畫面充滿了張力。「鯤鵬」,給予他們扶搖直上的力量;他們,也為「鯤鵬」賦予戰鬥的智慧。

改革強軍的時代大勢讓他們與「鯤鵬」相遇、相伴,攜手飛向未來戰場。這一路,他們與「鯤鵬」一起,既要自我完善,又將相互塑造,去共同迎接挑戰。

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瞄準未來戰場提升戰鬥力。

我與「鯤鵬」的難忘時刻

如果說「飛最好的飛機、保障最好的裝備」,是每一位空軍官兵的夢想,那麽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團官兵的「夢想成真」何其幸運。他們的軍教生涯因為與運-20運輸機結緣而變得與眾不同。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一個個令官兵們銘記於心的瞬間,匯聚呈現的是人民空軍武器裝備在綜合國力的強大支撐下取得的快速發展,連綴勾勒出的是官兵們換腦自新向戰奮飛的壯闊航跡。

下面,與您分享有著「鯤鵬」之稱的運-20帶給該團官兵的最難忘瞬間——

一名機務大隊教導員說:「天空高遠,星鬥滿天。站在運-20尾翼下擡頭仰望,真的如【逍遙遊】中所寫那樣,‘其翼若垂天之雲’。垂尾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和機身上醒目的機號,讓人頓生‘扶搖直上九萬裏’的力量。那一刻,所有的苦累都會一掃而空!」

一名空中機械師說:「2019年10月1日,作為運輸機梯隊長機的空中機械師,我與運-20一起飛過天安門接受檢閱。那一刻,我始終全神貫註地監控著飛機的各項參數,並沒有從空中看到天安門廣場上的盛況。但是,能夠和自己維護的飛機一起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我感到無上光榮。」

一名飛行員說:「我清楚記得第一次走進飛行大隊時見到的那面墻。一張巨幅世界地圖上,運-20縱橫交錯的飛行航跡向全球各地延伸。正當我驚嘆不已時,老飛行員告訴我——‘好好幹,這些任務未來你們都有機會執行。’那一刻,我感覺夢想照進了現實。」

一名指揮員說:「那年參加中外聯演聯訓,作為指揮組成員,我提前抵達某境外機場。在塔台的指揮席上,看著運-20穩穩地降落在跑道上,一旁的外軍指揮員投來羨慕的目光,豎起大拇指連聲稱贊。那一刻,我作為一名中國軍人的榮耀感油然而生。」

(李超整理)

版面編輯:高立英

(解放軍報·中國軍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