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龔昌榮:血灑黔江的紅軍遊擊大隊長

2024-01-11軍事

2009年8月,重慶市人民政府追認龔昌榮為革命烈士。

龔昌榮像(重慶市黔江區退休軍人事務局鄭清倫供圖)

龔昌榮,苗族,1895年出生於四川省黔江縣後壩鄉板夾溪馬鹿池(今重慶市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崇拜英雄,長大後,先是組織民間武裝與土劣兵匪作鬥爭,聽說紅軍的事跡後,決定前往投奔。在紅軍隊伍中,龔昌榮英勇善戰,還成長為紅軍遊擊大隊長。1934年,他不幸被川軍圍捕後殺害,留下血灑黔江的英雄故事。

龔昌榮攻占過的黔江縣城(1978年)(圖片源於網路)

抗捐抗稅拉隊伍

【黔江縣誌】記載,1912年到1929年間,黔、川、湘各省軍閥輪番攻占盤剝黔江。1929年,川軍趕走黔軍,黔江縣劃歸四川軍閥劉湘管轄,但境內依舊是土豪劣紳當道,兵匪橫行,民不聊生。

毗鄰的湖北省鹹豐縣黑鷹寨土豪範海清手下有300多名匪徒,先後3次洗劫板甲溪、馬鹿池一帶村莊,燒殺淫掠,無惡不作。

龔昌榮早年喪母,與父親及姐弟四人相依為命。家中薄有田產,他曾三次被土匪「捉肥」(綁架)勒索錢財,僅第三次就被勒索五百吊錢。家中由此債台高築,一家人衣不蔽體、食不果腹。

龔昌榮六七歲就幫家裏放豬、放牛,打掃豬牛圈和下地幹活。因交不起學費,他唯讀了三年私塾。

小時候,龔昌榮聽大人們傳頌溫朝鐘率領鐵血革命軍攻打黔江縣城的故事,心中十分仰慕。長大後,他身材壯實,善使獵槍,且槍法很準。龔昌榮個性正直剛強,敢於仗義執言,愛打抱不平,在當地青年中很有威望。他和發小張新田等人曾挾持範海清妹妹範靈露,以此來對抗土匪惡霸的欺淩,結果招來更大的報復和殺戮。

狩獵的夜晚,龔昌榮時常仰天長嘯,高聲質問:「窮人的出路在哪裏?」

1927年,龔昌榮在板夾溪、大路壩、中壩、兩會壩、西泡等地建立民間武裝組織,隊伍很快就發展到5000余人,其成員多系貧苦農民,對開展懲治邪惡、抗捐抗稅積極性很高。1928年,黔江民間武裝打垮範海清股匪,打擊李德安、楊棒客、楊菩成、陶華宣等地主武裝,打死石會鄉惡霸地主楊善成,趕走川軍穆瀛洲部……1931年秋,龔昌榮等率數千人的隊伍攻占黔江縣城,一時聲威大震。

投奔紅軍尋出路

民間武裝組織成員來自三教九流,加之十分迷信,極易受到統治階級的分化、瓦解和利用,甚至相互仇殺,龔昌榮感到前途渺茫,逐漸對他們失去了信心。1932年2月,龔昌榮等人受到川軍圍剿,隊伍被打垮,他帶著妻兒隱匿在川鄂邊的雞公山上。此時,龔昌榮想起在湘鄂西廣為流傳的紅軍。

1932年8月,紅三軍結束湘鄂西根據地,經豫西南、陜南,沿川鄂邊境南下,歷時兩個多月,於12月到達湘鄂邊的鶴峰地區,遊擊於鄂川邊。同年八九月間,龔昌榮前往宣恩尋找紅軍,賀龍接見了他們,給他們講革命的道理,並歡迎他們動員民眾參加紅軍。

於是,龔昌榮趕回黔江,在板夾溪、小南海等地動員向誌軍、羅玉龍、侯漢清等30多位農民,連夜經活龍坪至利川沙溪投奔紅軍。後與黃丁山帶領的民間武裝合編為紅三軍第二特科大隊,由龔昌榮任大隊長、黃丁山任副大隊長。

攻打川東立戰功

龔昌榮投奔紅軍時,向紅軍提供了黔江縣城的情報:「敵保安團長兼忠(縣)、豐(都)、石(柱)三縣清鄉司令周化成,新近解運大批軍火等物資到黔江。守軍僅周部2000余人和川軍第5師黃子裳的37團一個營,在城郊、中壩及湖北鹹豐大路壩布防。」

大路壩集鎮位於黔鹹交界處,距黔江縣城20余公裏,是川鄂重鎮,入川門戶。賀龍認真分析研究後,決定奔襲大路壩,占領黔江城。

湖北作家余忠學在【突襲大路壩,砸開川東門】中寫道,1933年12月20日,紅三軍由大村經利川大沙溪、小沙溪、鹹豐活龍坪、水壩、老鴰蓋、蛇盤溪,直奔大路壩。22日淩晨,紅七師師部偵察連率先潛入通往大路壩必經之地——鋼廠,一舉端掉該處敵軍哨卡。紅軍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向大路壩,兵分三路包抄敵軍。其時夜雨初停,天未亮,敵人正蒙頭大睡。特科二大隊沖鋒在前,酣睡中的敵軍被槍聲、喊殺聲驚醒,亂哄哄地湧出營房,死傷無數。幸存者拼命鉆進萬壽宮,等待增援。駐紮在山上的敵軍,沖下山來,被打援的紅軍堵在街外。特科二大隊在機槍火力的掩護下,沖到萬壽宮前。敵人扔出一排手榴彈,數名紅軍戰士負傷。副大隊長黃丁山躲過掃射沖到廟門口,澆些煤油,燃起一把大火。敵人瘋狂地向門外扔手榴彈和射擊,黃丁山掄起斧頭劈門,不幸腹部中彈犧牲。紅軍戰士借著火勢,砸開廟門,敵人繳械投降。接著,紅軍又攻下曹家口據點。是役,斃敵50人,俘虜138人,繳獲大量槍支、彈藥和物資。

紅三軍攻下大路壩,又馬不停蹄地向黔江挺進,擊潰中壩、城郊兩地守敵,傍晚包圍縣城。激戰半小時,周化成及國民黨黔江縣長殷鑒帶200余名殘兵逃往彭水郁山鎮。當晚,紅軍順利占領黔江縣城。

第二天,龔昌榮帶領第二特科大隊抵達香山寺,掃蕩殘敵,並在那裏開啟國民黨的糧倉,將糧食分給貧苦農民。

輾轉川鄂打遊擊

攻占黔江後,紅三軍在黔江、酉陽、秀山、彭水打遊擊,並進行必要的休整和補充,以利再戰。

12月29日,龔昌榮隨紅三軍撤離黔江,折回活龍坪,在鄂川邊開展遊擊活動。1934年春,第二特科大隊和紅三軍在鹹豐縣黃泥塘附近,同周化成保安團遭遇,打垮敵人兩個連。

1934年4月21日,第二特科大隊在活龍坪和紅三軍分開活動,改稱「紅軍遊擊大隊」,龔昌榮任大隊長。5月8日,紅三軍攻占彭水縣城,三日後撤離,西渡烏江,向黔東進發。

留在鄂川邊的黔江紅軍遊擊大隊下轄3個中隊,有80余人、70多支槍。他們主要在鹹豐活龍坪,黔江板夾溪、大路壩、兩會壩、西泡等地活動,保護人民利益,平定範海清、楊棒客匪患,打擊了中壩土豪劉伯齋,鎮壓了鹹豐縣梅子坪大惡霸秦治安,沒收地主糧食分給貧苦農民,取消租課和高利借貸。

紅三軍撤走時,留下40多名傷員,雖然缺醫少藥,缺吃少穿,但在遊擊大隊精心照料下,都及時傷愈歸隊。遊擊大隊也不忘關心照顧紅軍和遊擊隊員家屬,堅決打擊向紅軍家屬和革命群眾進行反攻倒算的敵人。

參加紅軍後,龔昌榮思想進步很大,隨時用紅軍的紀律來要求自己和管束隊伍。他平易近人,關心戰士,和大家同甘共苦,部隊從來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深得廣大群眾擁護和愛戴。貧苦農民紛紛參加遊擊隊,部隊很快發展到200多人。

黔江區水車坪紅軍樹—1934年5月7日淩晨紅三軍在此誓師次日淩晨攻占彭水縣城(重慶峽谷城文旅集團龔銳供圖)

寧死不屈酬壯誌

1934年5月,紅三軍撤離川(渝)東南後,駐黔川軍和保安團調集1000余人在虎家埡向紅軍遊擊大隊發起進攻。敵眾我寡,龔昌榮決定退守黃泥埡(今沙壩鎮境內)。遊擊隊把戰旗插上最高峰誘惑敵人,然後從敵人背後殺出,激戰一天,殲敵40余人。戰鬥中,龔昌榮不幸左腿中彈負傷,只好撤出戰鬥,隱藏到八面山巖洞裏養傷。中隊長侯漢清帶領70余人撤退,準備向鄂川邊紅軍獨立團靠攏,不幸在大路壩被敵人前後夾擊打散。

在八面山養傷的龔昌榮,無醫無藥,傷重不能行走。他怕久住被敵人發現,便由貧農管興和背著他躲進雞公山。國民黨黔江縣政府四處張貼布告,懸賞捉拿龔昌榮。

龔昌榮在雞公山躲了一段時間,又轉移到烏雞坪(今新建村)的巖洞裏。他的姐夫郭煥章聽到訊息後前去探望,說:「川軍和民團馬上要搜山,你去雞刨寨(今新建村5組)才安全。」

就在龔昌榮轉移到雞刨寨的第二天,即1934年8月28日,川軍和民團1000多人追至雞刨寨搜山。管興和背上龔昌榮,帶著他年僅9歲的兒子龔佩榮(龔沛銀)轉移。龔昌榮知道跑不脫了,對管興和說:「你帶上我兒快走,不要管我。我若被敵人打死了,為革命而死,雖死猶榮;如被敵人捉住了,我寧願殺頭,也絕不投降。」

龔昌榮被捕後,敵人擔心在押送途中出事,就用兩塊銀圓雇痞子李紹興,在高梁坪槍殺了龔昌榮。龔昌榮遇害,時年40歲。敵人把他的首級割下,在黔江縣城西門外的範公祠示眾數日,見到的人都很難過。

龔昌榮的墓位於今小南海鎮新建村一組,板夾溪十三寨建有其紀念墓,後裔多居於今石會鎮工農村。

文章作者:鐵笛

作者系重慶散文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