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淮海戰役國軍55萬余人被殲,為何我軍只繳獲16萬支槍?其他槍呢

2024-09-03軍事

在解放戰爭著名的三大戰役中,淮海戰役是最為曲折、形式最復雜、政治影響最大的一場戰役,根據官方給出的數據,解放軍付出了13.4萬人的傷亡,遠比平津的3.9萬、遼沈的6.9萬要多。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淮海戰役的主戰場在徐州一帶,此處是南京的門戶,蔣介石為了拱衛他的首府把眾多中央軍精銳都放在了這裏。中央軍都屬於蔣氏的嫡系,比起其它地方部隊肯定要拼命一些。

當然,解放軍付出的傷亡多,是因為殲敵人數也多,此戰之中國軍共有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仗一打完,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基本上也宣告結束了。

不過,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是,戰後解放軍清掃戰場發現繳獲了輕重機槍14503挺、長短槍151045支,這加起來也才16萬多支,比55.5萬的人數要少很多,這是為什麽呢?

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 國軍的配置 ,他們本來就並非人手都攜帶槍支,這點其實在很多國家的軍隊中都一樣。畢竟現代作戰武器使用分工明確。

比如重機槍,一挺就要配數人,正機槍手、副機槍手、彈藥手等,更重的火炮,配備的炮兵就更多了,往往在十多人以上,他們並不會配發槍械。

還有一些缺少軍事技能訓練的技術兵種同樣也不會配發槍械,他們更多的作用是保障部隊的後勤, 比如有些戰士負責扛炮彈和子彈,如果還帶上槍,那肯定會增加負擔。比如通訊兵更重要的是保障部隊的通訊,帶上槍反而不方便轉移。

除非是像美軍那樣高度機械化又極為富裕,任何物資都可以用車輛來運送,任何武器都能大量生產,這樣就不用節約人力,都配槍也沒關系。

部隊規模越大,後勤人員就會越多,這些都是很客觀的因素。

為什麽說「一支部隊傷亡30%就失去戰鬥力」,其實也是這個原因,凡是部隊傷亡達到了30%,基本就意味著實際擁有作戰能力的前線人員損失超過了一半,剩余的人實戰經歷少,很難組織起有效的抵抗。

淮海戰役國軍有80萬人參戰,這裏面有很大一部份都並非實際作戰人員,被消滅及改編的55.5萬人裏,同樣也很多都是不帶槍的。

既然沒槍,他們被俘虜、被消滅,也不可能憑空變出武器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 戰損 ,縱觀整個解放戰爭,淮海是兩軍傷亡最大的一場戰役,超過了同為三大戰役的遼沈、平津。根據官方數據,解放軍參戰的正規軍超過了60萬,共傷亡13.4萬人。

這是什麽概念?算起來就是五個人裏就有一個傷亡,還沒算那些支前的百姓、參戰的民兵,看看這個比例就能想到此戰有多慘烈。解放軍是勝利一方,國軍就更慘,而人員尚且如此,武器被大量損毀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淮海戰役三個階段: 碾莊、雙堆集、陳官莊 ,除陳官莊被圍困了20多天出現了大量投誠官兵外,其它兩個階段可都是血戰、死戰。

碾莊戰役華野5個縱隊加特縱打黃百韜兵團4個軍(63軍未能渡河即被殲),硬是打了十多日才將其消滅。

碾莊戰役結束後,淮海總前委發電報給中央: 「部隊必已相當疲憊,刀鋒似已略形鈍挫」 。這有幾分訴苦意味的話,可見敵人的戰鬥力和抵抗意誌,如此一來武器的耗損就會非常大。

打黃維兵團情況也差不多,比如大王莊一戰兩邊主力都拼了老命,數次進行白刃戰,最後馬夫、炊事員、警衛都上了戰場,整個大王莊幾乎成了廢墟。在這樣的情況下,想繳獲多少槍支顯然不太現實。

哪怕是陳官莊打杜聿明,前期他還是組織了很多次突圍,有接觸就會有激戰。直到後期被圍了一段時間後,才開始出現大量逃兵、投誠士兵。

在戰爭中想要繳獲武器,跟敵軍投誠的人數有很大的關系,像平津戰役最後傅作義率領20多萬國軍起義,武器的保存情況就較好, 淮海戰役則是正好相反,對方既然是死拼,很多人都會在最後時刻不想讓武器被我軍再利用,而選擇銷毀。

還有一個原因呢,就是我軍並沒有為了數位好看而虛報戰績、繳獲,相反,解放軍在戰後的統計上是非常保守的,有些損毀程度比較嚴重、即便修復好可以再次使用都未算進繳獲武器中,這就是出於我軍務實的風格。

看到這裏,想必大家都明白為什麽俘虜人數跟繳獲的槍支會相差那麽大了吧。

其實不單單是淮海戰役,整個解放戰爭只要是戰鬥激烈的戰役繳獲情況都差不多, 像孟良崮戰役華野對陣國軍王牌整編74師,華野殲敵3.2萬,結果也只繳獲了1.1萬支槍,也是不對等。

所以,「蔣介石是運輸大隊長,解放軍裝備全靠他送」這句話前半部份是真,後半部份是假。不可否認,我軍的確是透過繳獲得到了很多新式裝備,但真正讓我軍打勝仗的是各大解放區建立好的兵工廠,尤其是東北。

從1947年11月,東北就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軍工產業鏈。據統計,1948年東北解放區的產能為 手榴彈200萬個、子彈2000萬發、迫擊炮50萬發、六零炮彈50萬發、山炮40萬發 。除了東北野戰軍使用以外,也支援到了其他戰場。

比如淮海戰役時,華野士兵就得到了一批東北支援過來的物資,其中有「狗皮帽子」,這東西除了禦寒之外,還意外起到了降低敵軍士氣的作用。

戴著「狗皮帽子」的部隊,在國軍心裏與東北野戰軍是劃上等號的,眼下這東西一出現,他們誤以為東野部隊已打了過來,軍心大亂。

解放戰爭能獲得勝利,除了前線指戰員的英勇拼殺外,還有很多默默無聞的英雄在背後付出,他們用各種行動支前,給予了足夠的後勤保障,這才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