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我的圓夢之旅——援越抗美老兵赴越存取團散記之二

2024-01-09軍事

作者:姚尚明

援越抗美老兵赴越存取團尋找故地,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幾十年的發展變化,多數地點已物是人非。即使是導遊也會出錯。21日上午,存取團一行首先祭掃了盛興烈士陵園,然後尋找桃盛一大隊(鐵二團)機關駐地。

司機在導遊的指揮下,把車先開到了外合和貿亞火車站,一大隊機關駐地在哪?老兵廖澤寬根據貿亞火車站的裏程碑,有了清晰的判斷。他指出桃盛一大隊機關駐地已經走過了。領隊李亮和導遊阿河交涉,查資料,翻地圖,得到確認,於是車子調頭,大約20分鐘,汽車在緊靠鐵路的公路邊停下,導遊阿河說:桃盛到了。

我立即下車走在隊伍的前邊,放眼望去,一片莊稼地裏一條小路直通山腳下的小村莊。說小村莊都顯得誇張,因為只有兩戶人家。我一邊走,一邊想,找到一大隊機關駐地,必須找當地上了年紀的人帶路,哪怕付點費用也行,導遊阿河采納了我的意見。

他先與土坎高處一戶人家的老人用越語交流,說這是一群幫助我們打擊美帝的中國老兵,來找當年的機關駐地。老人明白了但年紀太大不能前行,這位熱心的老人眼看我們正要錯誤地走向一條向南的小道,吼叫著不對讓隊伍繼續向西。我的心裏頓感溫暖,是這位老人讓我們少走許多彎路。

不遠處又到了一戶人家,導遊阿河與看上去頭發花白大約60歲左右的房主用越語交流,他欣然同意並開出自己的電瓶車。我高興得不得了,坐在後座,風馳電掣,只用幾分鐘就在一處山林邊停下。

房主帶我走到一處深陷約兩米多、直徑約三米多大坑處,用手指了指。啊!我立刻明白:這是當年一大隊機關的防空洞!這裏就是桃盛鄉克壽村啊!沒有一分鐘,一名越南公安員騎著電瓶車帶著老兵劉傳班趕到,劉傳班立即用手機對著防空洞開始了現場直播。

▲援越抗美一支隊一大隊機關曾經使用的防空洞(劉傳班攝)

▲作者在防空洞前留影(劉傳班攝)

團機關防空洞,從1966年初開始挖,總長100公尺左右,分布在三個山頭,中間布置有多個貓耳洞。先由四營各連先後抽調兵力構築,工程中斷過兩次。直到1968年入伍的朱祖鑫還記得,他所在的一連二排長李興棋帶著他們又在那開挖和修繕兩個多月。

桃盛鄉克壽村,一大隊機關在這裏整整住了1300天,刻下了機關首長和戰友太多太多的記憶!克壽,在中國漢語的語意環境裏,有點不大吉利。但是,在美軍轟炸最激烈的1966年和1967年,這裏都平安無事,但有一場虛驚。那是1967年的一天深夜,美軍飛機在後勤處助理員戴金海負責的軍人服務社不遠處,投下了一顆啞彈,第二天一早發現後,立即派人作了處理。

在這裏,沈貴友、孫樂喜等電台的戰友清晰地記得入越時的情形:在一天深夜從火車上卸下電台等大量物資裝備後,沒有任何運輸工具,全靠臂馱肩扛,每人每次負重至少150斤以上,沿著羊腸小道行走,大汗淋漓,全身濕透。電台當天開通,實作了與上級的聯絡與溝通。

▲電台主任沈貴友(左)與台長趙啟培(右)在桃盛機關駐地留影。

在這裏,以隊長程作人、指導員陳利華為首的海政文化工作隊一隊13人,內有後來成為著名相聲演員的常貴田。他們在二團管區鐵路沿線,熱情為官兵獻上精彩的節目,被戰士們美譽為「陽春白雪」,給艱苦而又枯燥的戰地生活增添一抹輕松愉悅的色彩。

▲海政文化工作隊一隊的隊員們在排練。

在這裏,兩任團長續克、夏玉援,兩任政委常喜禮、李健等團首長為大部隊過三關:即「生死關」「生活關」「政策關」,殫精竭慮,度過了無數個不眠的夜晚。每天美軍轟炸和連隊搶修的訊息都繃緊他們的神經,重要搶修地點,他們要親自去察看現場,組織指揮。八連兩次遭炸,死傷特別嚴重,政委李健率機關工作群組趕赴現場,兩天兩夜沒有休息。

▲圖為1967年夏天,一大隊大隊長夏玉援(左2)帶著總工程師張尚行(左1),副參謀長王富業等人,走遍全團管區和各個連隊,檢查指導工作。在K214與20連連長譚開元(左3)等人在一棵大榕樹下留影。張偉(右2)王富業攝

在這裏,軍務股長孫傳枚一天晚上從連隊檢查回來,撩開蚊帳,發現被子上盤著一條大蛇,嚇了一跳。通訊股長陳發群下連隊檢查工作一周回來,開啟木箱,一箱子白螞蟻把衣服啃得精光,解放鞋只剩橡膠底了,那情形真是慘不忍睹。有戰友說越南毒蛇多、馬蜂多、螞蝗多、螞蟻多、蚊子多、小咬多世界第一,略嫌誇張,但很多幹部戰士吃了不少苦頭是公認的事實。

在這裏,宣傳股幹事劉世安給楊鵬擦癬藥水的鏡頭較為「精彩」。怎麽回事呢?原來,越南氣候多雨潮濕,因為防空,被子和洗的衣服不能拿到陽光下曬,只能在屋裏或林子裏陰幹。加上入越初期蔬菜極為缺乏,很多人身上長癬,宣傳幹事楊鵬也不例外。

他腰以下大腿以上,開始是小片「割據」,不久就「山河一片紅」了,奇癢難忍。擦藥水不是塗抹而是洗。多少次,劉世安讓他脫光了幫他擦藥,左手拿大蒲扇,右手用棉球醮滿藥水,一邊洗抹一邊猛扇,痛得他「哎喲,哎喲」地直叫,光屁股在幾個屋子裏直跳。

在這裏,一大隊分編。近7000人,數百台汽車、機械裝置,機關和連隊,三五天要一分二,這在現代人看來,是件挺復雜的事情。但這是在戰場,比較簡單。就是政委李健、團長夏玉援兩人把幹部花名冊拿過來,張三留一大隊,李四去四十四大隊,這麽一撥拉,一宣布,立即各就各位。沒有分歧沒有計較,有的是絕對的服從和空前的團結一致。倒是業務部門加班加點忙了幾天。幹部股幹事崔汝雄整理幹部檔案任職命令等,三天三夜沒有合眼,當他完成任務交給股長王誠誌,立即倒在桌子上昏睡過去。

在這裏,有過歡樂快活的氣氛,也有放聲大哭的時刻。

一次,警衛排一班包餃子,新兵張恒誌為了得到心愛的紀念品,和班長張清打賭,吃60個餃子。他吃著吃著,直到打飽嗝打噴……全班「觀戰」鼓掌樂不可支。五十多年後,張恒誌找到張清並約這次一起存取越南,提起這檔子往事,兩人頓時笑彎了腰。

一大隊分編的日子裏,牽動著機關及基層指戰員的心。兩年來,這些在炮火硝煙下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要分別了,真是難舍難分啦!保衛股康幹事等多人晚飯後在稻田邊話別,回憶過去,講到現在,說到分別後可能就再也見不到了……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哭起來了,接著此起彼伏哭聲一片……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這縱情的淚,酸楚的淚,就讓他盡情地流吧!

我的思緒,也在戰友們淚灑戰場的時空中翻騰……

趁著大隊人馬還沒有到來,我開啟手機,將楊正祿主任發給我的政治處當年茅草房照片,又把劉繼業幹事發給我的宣傳隊住地照片,給帶路的越南老鄉看,比劃著讓他再找找位置。他似乎看懂了我的意思,騎電瓶車一溜煙開向前方,不一會回來,向我雙手一攤,表示無法尋找。這裏已是一大片新生茂密的橡膠林,已經沒有原駐地的一絲痕跡。

▲楊正祿主任提供的當年政治處住房

▲政治處幹事劉繼業提供的當年宣傳隊住房

轉眼十五分鐘過去,後邊徒步行走的大隊人馬才匆匆趕到。隊伍中張清、唐大友、張恒誌三人同在司令部警衛排一班,張清是班長,唐大友是老兵,張恒誌是新兵,分別50多年後,第一次又同時在當年機關的防空洞前相聚,真是感慨萬千啦!

人們紛紛在防空洞前拍照,又在下邊的小路上以防空洞樹林為背景集體合影。領隊李亮以他嫻熟的操作藝術在現場做了個解說視訊。又和帶路的越南老鄉合影,感謝他為我們帶路。

▲在一大隊防空洞前合影留念。領隊李亮(右2)、副團長姚尚明(右3)、越南帶路老鄉(左3)、越南公安員(左2)劉傳班(左1),李培喜(右1)。廖蘭攝

▲第48次援越抗美老兵赴越南存取團領隊李亮與部份成員在一大隊機關防空洞前合影。後排左起:李亮、唐大友、劉傳班、越南公安員、張國榮、張恒誌、李培喜、謝照慶、曾沃山、廖澤寬、姚尚明、王正林、張清。前排左起:丁英、馮遂濤、王新華、王群。(廖蘭攝)

回程的路上,大家談笑風生,十分高興。我突然想起這次報名但在最後一刻因故沒能成行的張安龍科長。他為我們十堰這次赴越人員聚餐送行時講的真實版「雞飛蛋打」的故事。他說,當年聽到回國命令,高興得不得了。收拾裝備、行李,拆鋪板、抓自己養的雞,到處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抓雞?沒有那麽容易,這些平時一招呼就呼啦啦前來吃食、喝水看似溫順的雞,現在你去抓它,它怎能服從?一只又一只尖叫著、撲騰騰飛走了……屋內,人們也是手忙腳亂,突然「嘭」的一聲,滿滿一盆雞蛋被一根木棍從鋪上刮倒地下,全部打碎,沒一個完整的。算了!沒有惋惜,沒有責備,回國回家要緊啦!人們還是臂馱肩扛,把全部物資運到鐵路邊集結,等待裝車。人們的心,早已飛回了祖國。

克壽村啊,再見!

桃盛鄉啊,再見!

越南鄉親們啊,再見!

▲援越抗美回國前團機關全部物資搬運到鐵路邊準備裝車,夜晚守護人員這樣過夜。右起:周裕乾、田長壽、吳建華、陳先龍。

▲通訊排三戰友在桃盛團機關大門口留影。左起:張安龍、彭開忠、羅學安。

▲援越抗美一支隊一大隊部份連以上幹部回國前在團機關駐地合影留念。(楊正祿提供)

2024年1月4日於十堰

編輯:嚴京平【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