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他死守貓耳洞108天,榮獲一等功後卻選擇退休還鄉

2024-08-25軍事

王立品是一位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表現出色的戰士。 他堅守在環境極端惡劣的166陣地1號哨位長達108天,期間多次負傷,但始終堅守崗位。 因他的英勇表現,被授予一等功並有機會進入軍校深造,但他卻選擇退休回家,這一決定讓許多人感到驚訝。

王立品1963年出生於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的一個軍人家庭。他的父親曾參與過抗美援朝戰爭。作為家中的次子,王立品自小展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

由於家庭經濟條件有限,他從小就幫助家裏做家務和農活,盡管這影響了他的學業,但他並未因此抱怨。高中畢業後,僅18歲的他便開始在生產隊從事艱苦的搬運工作,以減輕父親的負擔。

王立品的故事是一個關於犧牲、責任和英雄主義的深刻展現。盡管面臨困難,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職責,展現了非凡的勇氣和決心。

王立品原本可能一直過著平凡的日子,如果不是因為哥哥。由於父親曾是一位經歷過戰場的軍人,哥哥深受英雄主義的影響,立誌成為一名士兵。 遺憾的是,哥哥每次體檢都未能透過必要的標準,最終只好加入了民兵組織並成為了一名民兵連長。 此後,他將個人的從軍夢想全部寄托在了弟弟王立品身上。

在哥哥的期望下,王立品決定加入軍隊。1982年10月,他透過了所有必需的軍事體檢計畫,正式成為一名新兵。 家中對於他的入伍普遍持支持態度,盡管母親內心充滿憂慮與不舍,她為王立品親手縫制了幾件衣物,希望他在部隊能夠穿上。

盡管軍隊規定不得穿戴個人便服,王立品深知這些衣物代表了母親的深情與對家的思念。因此,他將衣服仔細折疊後放入行李中。

王立品在家庭的期盼中加入了軍隊,雖然初衷並非從軍,但他很快認識到了作為軍人的責任。經過嚴格的新兵訓練,他成為了414團的一員,並分配到國防部從事隧道施工任務。

1985年1月,部隊接到緊急命令,要求參戰。接到命令後,部隊迅速進入備戰狀態,開始了包括體能增強和戰術演習在內的全面特訓。

由於任務的高度機密性,所有參戰行動都嚴格保密,王立品的家人對他即將赴前線一事一無所知。直到3月份,部隊途經家鄉濟南,王立品也未能向家人透露任何資訊。

經過七天七夜的顛簸,部隊終於抵達昆明。王立品在上陣地前夕,盡管時間緊迫,仍決定給家人寄出一封簡短的家書。信中僅有一句話:「已經上陣地,不要很掛念。」他希望透過這句話讓家人得知自己已赴前線,並減輕他們的擔憂。

書寫這短短的一行字後,一向堅強的王立品不禁淚流滿面。他深知,一旦踏入戰場,便要做好隨時犧牲的準備。若真有不測,他將無法再為父母盡孝,報酬他們的養育之恩。

忠孝難以兼顧是自古以來的難題,作為軍人的王立品更是深諳此理。雖然此刻心中對父母充滿愧疚,但他仍然擦幹眼淚,堅定地邁向戰場。

1985年8月5日,王立品與戰友們正式進入陣地。這個陣地與眾不同,它是整個戰役中最危險的地帶。到達後,王立品更是主動請纓,要求前往其中最為危險的哨位。

在對越反擊戰中,166高地因其極高的戰略價值而成為越軍的主要攻擊目標,也被稱為「死亡之地」。 其中,最為險要的1號哨位距離敵軍僅六七米。王立品主動請求駐守這一危險地帶。

長時間的炮擊使得原本茂密的森林變成了一片石頭山。在這種毫無遮蔽的環境中,哨位的換班成了生死攸關的任務。

夜間換班時,戰士們必須穿越布滿地雷和狙擊手的「生死通道」。由於敵我距離極近,與戰友交流幾乎要貼耳進行。

對於初次上戰場的王立品來說,戰爭的殘酷遠超他的想象。初到戰場時,他扔手榴彈的手會不由自主地顫抖,周圍不斷爆炸的炮彈和如雨般落下的石塊令他心驚膽戰。最讓他難以忍受的是,目睹戰友犧牲卻無能為力的痛苦。

在殘酷的戰場上,敵人絕不會因任何人的不適而停下腳步,王立品對此有清晰的認識。為了不成為負擔,他積極進行自我心理調整,力求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隨著時間的積累,王立品及其戰友們的心理承受力已經鍛造得堅不可摧。對於他們而言,炮彈的轟鳴不過是平常的背景噪音,投擲手榴彈也變得如同玩耍一般輕松。

為了溝通的便捷同時確保資訊的保密,他們創造了一套獨特的代號系統,這套系統利用日常物品的名稱來代替各種武器。例如,由於手榴彈與啤酒瓶外形相似,因此被賦予了「啤酒」的代號;子彈則因其形狀類似花生米而被命名為「花生米」。

這些代號大多與食物有關,因為談論食物不僅不易引起敵人的警覺,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戰場的緊張氛圍。

在戰場上,士兵們不僅需要面對激烈的戰鬥,還必須學會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中存活。 王立品和他的戰友們的避難所被稱為「貓耳洞」。這種洞穴僅能容納三人,因此他們必須采取輪換制度:白天時一人站崗,兩人休息;到了夜晚,所有人都需保持警戒狀態。

由於「貓耳洞」的空間十分狹小,士兵們無法躺下睡覺,只能坐著休息。洞內的氣候條件極為惡劣,平均氣溫高達40度以上,使得穿戴衣物成為一種難以忍受的負擔。

汗水會不斷浸濕衣服,隨後又被體溫烘幹,反復迴圈,導致衣物黏貼在皮膚上,極其不適。長時間的這種狀況會使衣服與皮膚粘連,脫衣時甚至可能傷及皮肉。因此,士兵們通常選擇裸體以減輕不適。

當雨季來臨時,情況更為糟糕。雨水會灌入洞中,迫使士兵們在水中度過。此外,該地區蚊蟲、蛇和鼠類眾多,經常對士兵造成咬傷。被咬後,傷口會迅速發炎、腫脹,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潰爛和膿血流出的情況,並可能引起發燒。然而,無論環境如何艱難,士兵們都必須堅持崗位,獨自承受所有的苦楚。

在飲食方面,士兵們通常依賴壓縮餅乾作為主要食物來源。長時間食用這種餅乾會導致胃部不適,因此戰士們偶爾會在補給請求中特別要求送一些大米到陣地上。為了避免敵方的註意,他們采用無煙固體酒精作為燃料,將大米和水放入鐵罐盒中煮成簡單的米湯食用。

對於王立品和他的戰友們而言,無論是殘酷的戰場還是惡劣的環境條件,都是對他們意誌的極大考驗。憑借著不屈的意誌和堅定的信念,他們成功克服了重重困難,完成了使命。

1 985年9月8日清晨,天空中突然出現了濃密的大霧。越南軍隊利用這團大霧對166號陣地發起了偷襲。一顆手雷不幸落入了1號哨位,當時由班長李忠良負責防守。

面對緊急情況,李忠良毫不猶豫地抓起手雷試圖將其丟擲,但動作稍有遲疑,手雷在離手的瞬間爆炸。這次爆炸導致李忠良受到重傷,左手功能喪失並大量出血,鮮血迅速染紅了周圍的地面。

李忠良在戰場上展現了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責任感。當他發現自己左臂受傷時,沒有選擇撤退治療,而是迅速用止血帶進行了簡易包紮後繼續堅守陣地,對抗敵軍的攻擊。盡管他只能用一只手射擊,但他的勇敢行為有效地抵禦了敵人的進攻,直至敵人撤退。

王立品同樣表現出了非凡的英雄主義精神。當他得知班長受重傷的訊息後,雖然心急如焚,但仍然堅守自己的崗位,展現了極高的職業素養和對任務的忠誠。

在李忠良撤離治療後,王立品不僅回到了1號哨位,而且從此未曾離開,即使在受到炮彈襲擊受傷的情況下,他也堅持不離陣地,體現了極強的忍耐力和犧牲精神。

他的右手因傷留有彈片,每到雨天便會疼痛難忍,這成了他戰鬥生涯的一個永久銘印。

在長達108天的堅守中,王立品與戰友們共同經歷了生死考驗,最終完成了使命,成功撤退。在這場戰鬥中,他個人表現突出,擊斃6名、擊傷8名敵方士兵,因此榮獲一等功。這不僅是對王立品個人英勇行為的肯定,也是對其所在部隊團結協作、堅韌不拔精神的認可。

剛脫離戰場不久,王立品的睡眠常受驚擾,長時間無法安穩入睡,似乎身心仍留在戰地。這種由戰爭引發的影響持續至退休之後。

退休後迎來的第一個春節,盡管王立品已返回家中,但每當外面響起鞭炮聲,他會條件反射般迅速穿衣沖出門去,直到看見四處燈火輝煌才意識到是新年慶祝時刻。有時,他在夢中會見到犧牲的戰友奇跡般復活,醒來卻只是空歡喜一場,心中不免遐想,如果夢境能成真,那該多好。

榮獲一等功後,王立品有機會被推薦進入軍校深造,但他卻決定退休。這一選擇讓許多人不解,然而王立品有他自己的理由。

從前線歸來後,王立品曾短暫回家探望。看到母親的頭發竟已全白,他內心充滿了愧疚。作為一名軍人,他認為自己已完成在戰場上的職責。展望未來,他決定要留在父母身邊盡孝心。 因此,為了不讓父母再為自己擔憂,他放棄了上軍校的機會,在1986年選擇了退休。

王立品在完成軍教生涯後,政府為他安排了新的工作崗位——濟南汽車建造總廠的鍋爐維修工。經過一段時間,他的崗位再次調整,成為了動力分廠的組織幹事,這一做便是十多年。

如今,王立品已經從職場生活中退下來,享受著國家對於勞動模範所提供的各項待遇。利用這些空閑的時間,他經常與昔日戰場上的戰友們相聚,共同回憶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在一次采訪中,王立品分享了他對參戰經歷的看法:「對我來說,參戰經歷是我人生中最珍貴的財富。我們現在所享有的和平,是先輩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

確實,作為中華兒女,我們都應該銘記,正是那些革命先烈的巨大犧牲,才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因此,我們應當倍加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平胡,共同維護這份和諧,努力為保持國家的長久和平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