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中國打航母世界第一,但打核潛艇還不太行,這一弱點被美軍盯上了

2024-03-22軍事

自二戰結束以來,航空母艦就一直是美國軍事實力的象征,奠定了其海上第一強國的地位。從冷戰到現在,美國的航空母艦在戰場上可謂無往不利,只在越南戰爭期間曾遭到蛙人的攻擊,其余時間都是單方面對敵人進行輸出。

然而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不斷提高,美國航母艦隊單方面吊打對手的時代即將過去了。3月14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就發表了題為【美國航空母艦在對華戰爭中毫無用處】的文章。作者認為隨著中國建立起了完善的A2/AD(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讓美國海軍面臨著重大戰略挑戰,美國的航母艦隊一旦靠近中國領土,很可能以災難而告終。

航空母艦之所以強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使用航空母艦的美國非常強大,這才營造出了航空母艦在海上無敵的形象。事實上回顧二戰歷史,就會發現航空母艦其實是一件非常脆弱的武器,潛艇、艦炮、飛機都有過擊沈航空母艦的案例。上世紀80年代的英阿馬島戰爭,阿根廷空軍的戰機也曾多次突破英軍航母艦隊的防禦網,要不是阿根廷空軍的「飛魚」飛彈數量有限,英軍航母真不一定能全身而退。

而大力發展航空母艦的美國,由於自身科技實力一直領跑全球,在一定程度上擡高了航空母艦的價值,並且美國使用航空母艦打擊的對手,基本都是一些沒啥反抗能力的國家,屬於王者打青銅,航空母艦壓根就沒遭遇過真正的挑戰。

而一件武器必然存在弱點,航空母艦同樣不能例外。航空母艦說白了就是一個海上移動的小型機場,艦載機是其最主要的攻擊武器,蘇聯那種給航母安裝大量遠端飛彈屬於非主流的做法。航空母艦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艦載機的效能,雖然美國航母艦隊在二戰後的戰爭中表現亮眼,但那是因為對手的科技與美國存在代差,對手空軍的戰鬥機無法匹敵美國的航母艦載機。

然而在科技水平相當的情況下,必然是空軍的戰鬥機強於海軍的艦載戰鬥機。這是因為艦載機在研發過程中需要額外考慮防鹽防腐蝕、加固起落架、增加機翼折疊機構、安裝著艦鉤,這導致艦載機會付出額外的重量代價。以蘇聯的蘇-27以及蘇-33為例,空軍使用的蘇-27空重為16.8噸,蘇-33的重量卻達到19噸。美國用於出口的陸基型F/A-18L,則比海軍自用的F/A-18A輕了1360千克,F/A-18L的掛點數量比F/A-18A多了2個,並且飛行過載也比F/A-18A高了1.5G,可見在科技水平相當的情況下,陸基型的戰鬥機要比艦載機用於更強的飛行效能、節約的重量能夠攜帶更好的電子裝置。

此外,艦載機飛行員需要在著艦方面浪費大量的訓練時間,而空軍飛行員則不需要,節省下來的時間可以用來提升空戰技巧。

而且艦載機設計的時候,還需要額外最佳化飛機的最低著艦速度,需要在其他效能方面做出取舍,比如F-14為了兼顧最低著艦速度以及高速飛行的要求,采取了復雜的可變掠翼設計。F/A-18雖然放棄了可變掠翼,但是為了提升低速效能而采用了後掠角較低的大展弦比機翼,導致F/A-18的超音速效能非常拉胯。

這最終導致如果是兩個軍事水平差不多的國家交戰,艦載機在空中遭遇敵方戰鬥機的時候,往往是艦載機吃虧。並且航空母艦的空間有限,一艘排水量10萬噸級的超級航母,能夠攜帶的艦載戰鬥機數量也只有40多架,遠不如一座大型電腦場的容量。

而航空母艦的優勢是高機動性,相當於可以將一座移動機場部署到希望的海上位置,在靈活性上遠遠優於陸地機場。

如果是兩國科技水平差不多的國家交戰,航母艦載機面對敵國戰鬥機的損失率恐怕會更高,如果一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打光了,那麽也就沒什麽戰鬥力可言了。試想一下,假如是印度的航母艦隊去襲擊巴基史坦本土,指望那幾十架米格-29K艦載機跟巴基史坦空軍的F-16、殲-10抗衡,那結果自然是印度航母艦隊吃癟了。

所以說,是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掩蓋了航空母艦的許多劣勢,讓世人感覺航空母艦在海上無敵。在中國已經裝備了大量現代化戰鬥機的情況下,指望美國海軍的F-35C和超級大王峰艦載機去對抗殲-20、殲-16,那美國海軍就要做好損失大量精銳飛行員的準備了。

當然,航空母艦最大的意義是在大洋上掌控制空權,在脫離岸基航空兵掩護的情況下,一支艦隊想要獲得空中掩護,就只能依賴航空母艦了。一艘航空母艦能夠為艦隊提供空中預警、反潛、偵察、防空等支援,可以說是艦隊的力量倍增器。因此一個國家想要真正在遠洋站穩腳跟,就必須擁有自己的航母艦隊。

如果說艦載機的效能缺陷,只是讓航空母艦在面對水平差不多對手的時候容易吃癟,那麽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逐漸完善,則讓美國航母艦隊在第一島鏈內開始面臨著生存危機了。

冷戰結束後,美國航母艦隊實際上開始了退化,A-12隱身攻擊機的研發被取消,A-6攻擊機、F-14重型艦載機、S-3反潛機相繼退休。1996年的時候,美國航母艦載機聯隊的平均作戰航程是800海裏,到了2006年退化為不足500海裏,雖然後來服役的超級大王峰以及F-35C艦載機又提升了航母艦載機聯隊的平均航程,但依然沒有恢復冷戰時期的作戰水平。而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其打擊距離早已超過1000海裏,這意味著美國的航母艦隊想要攻擊中國,自己首先要進入「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的打擊範圍之內。

更糟糕的是,美國航母艦隊的防禦網,從冷戰時期就是針對潛艇、巡航式反艦飛彈而設計的。在攔截速度較低的巡航式反艦飛彈的時候,美國航母艦隊的防禦網看似無懈可擊,從裏到外分別有艦載機、艦載中程防空飛彈、艦載近程防空飛彈、「密集陣」近防炮組成的攔截網,理論上數量低於100枚的巡航式反艦飛彈,很難攻擊到美軍航母。

然而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中包含大量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中國也能夠組織起更大規模的飽和式攻擊。並且中國還擁有針對航空母艦的王牌武器:反艦彈道飛彈,這種從天而降的攻擊方式,令美國航母艦隊的大部份攔截手段失效,只能依靠標準-3這樣的反導武器進行攔截。在需要應對飽和式攻擊的情況下,美軍航母艦隊還能夠攔截多少枚反艦彈道飛彈,目前還是個未知數,要知道中國的反艦彈道飛彈可不是胡塞武裝的那種由近程彈道飛彈改裝而來的,較快的突防速度帶來的強大動能,可能僅需一枚就能癱瘓掉一艘航母,在中國面前,美國的航空母艦簡直就是「鐵棺材」了。

實際上早在2015年,美國智庫「新美國資訊安全中心」的亨德瑞克斯就撰寫過一篇論文,敦促美國海軍投資「隱身無人機、高超音速飛彈以及雷射武器」,發展X-47B這類無人機來打破中國在建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然而美國海軍沒有采納他的意見,而是將大部份資金用於發展福特級航空母艦以及F-35C艦載機。雖然福特級航母的效能相較於尼米茲級更先進,但是並未改善面對「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時的弱點,屬於無效投資,而F-35C隱身艦載機,也無法保證美軍航母能在遠離威脅的區域發起攻擊。

對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美國媒體的建議是美國海軍需要停止建造航空母艦,將資金用於建造核潛艇。一艘福特級航母的造價高達130億美元,而一艘最新的維吉尼亞級核潛艇的造價約為40億美元,建造一艘福特級航母的錢足夠美國建造3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艇,剩下的錢還能用於投資無人機以及高超音速飛彈等計畫。

相較於完全暴露在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面前的航空母艦,核潛艇擁有更好的生存能力,畢竟中國目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主要圍繞反航母、反轟炸機設計的,對核潛艇的重視較低。而維吉尼亞級核潛艇本身又具有極佳的低雜訊航行能力,使之能夠在接近中國的海域執行力量投射任務。

與航空母艦相比,維吉尼亞級能夠執行更多的近海作戰任務,比如布雷、特種部隊投送與回收、情報收集與監視、對陸攻擊,也能夠對各種水面艦艇實施打擊。一艘維吉尼亞級可以攜帶28枚戰斧式巡航飛彈執行攻擊任務,2到4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艇,對地打擊效果就相當於一艘航母上艦載機的對地攻擊能力了。並且維吉尼亞級核潛艇也不需要依賴護航,執行作戰任務時的價效比也更高。

核潛艇還有一個隱藏的優點,那就是被摧毀後的負面影響較小,如果是美國的一艘航空母艦被摧毀,那麽艦艇被飛彈命中時的照片、沈沒時的壯觀景象很快就會在全球網路上播放,並且一艘航母上擁有幾千名軍人,被擊沈時的傷亡情況也會更大。

而如果是一艘核潛艇被擊沈,那麽整個過程都是在水下進行的,視覺沖擊效果遠不如一艘航空母艦被擊沈,在政治方面造成的破壞力更低。而且一艘維吉尼亞級核潛艇通常只有1、200人,被摧毀後的人員損失也會更小。

而建造出一艘航空母艦,想讓其發揮戰鬥力還需要配備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各型艦載機,每年光是維護費用就是個天文數位。而建造出一艘核潛艇,僅需為其配備幾億美元的魚雷以及飛彈,就可以令其發揮戰鬥力了。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其實依然有多艘能夠使用的航空母艦,但是卻因為艦載機以及飛行員的缺失,讓這些航空母艦變成了無用的空殼,反觀日軍的潛艇直到戰爭末期依然能夠發揮作用。

所以對於目前的美軍來說,在面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的時候,與其讓昂貴的航空母艦以身涉險,還不如派出相對廉價的核潛艇。而對於中國來說,將來也要重視對核潛艇的防禦,畢竟美國除了擁有強大的航母艦隊,他們的核潛艇數量同樣穩居世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