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樂陵與商都攜手共育種業「中國芯」

2024-01-11軍事

首批航天耐鹽堿馬鈴薯種子「入培」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 於斌 孫耕 通訊員 賈鵬 楊占忠)「航天種子交給你們了,希望在商都能有更大收獲。」

「我們會用最好的技術來培育,一定選育出更高品質的馬鈴薯種子。」

……

1月8日,盡管元旦佳節已過去一周,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商都縣街道上,仍然掛滿了「迎新」字樣的裝飾。上午10點30分,商都馬鈴薯技術創新中心張林海博士從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胡柏耿博士手中接過了66500粒航天種子,標誌著這批種子正式進入培育階段。

此次交接的種子由德州企業——希森馬鈴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國家馬鈴薯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同選育,2023年5月搭乘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上天」,經過180天後回到地面。這是該中心選育的第二批航天馬鈴薯種子,此前,首批20000粒實生種子於2022年6月搭乘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進駐中國空間站並成功返回。

航天育種意義何在?傳統雜交育種周期要8至10年,太空中的微重力、高真空、高能放射線環境能夠加劇馬鈴薯試驗材料的染色體變異,有可能將雜交育種周期縮短3至4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交接的66500粒種子,有10800粒具有耐鹽堿性狀,這也是中國首次將耐鹽堿馬鈴薯種子送上太空。

中國目前有15億畝鹽堿地,能否開發利用對於農業強國建設意義非凡。胡柏耿團隊將選育具有耐鹽堿性狀的馬鈴薯種子作為研究方向之一,近年來在東營等地建設培育基地,成果頗豐。「國家一直致力於對鹽堿地的治理,而我們努力培養耐鹽堿的種子,這是與國家戰略的一次雙向奔赴。」胡柏耿說。

張林海博士2023年加入商都馬鈴薯技術創新中心,自小在蘭州長大的他對馬鈴薯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介紹,商都縣無論是光照、溫度、海拔,還是土地型別、產業特色,都適合馬鈴薯育種,這也是此次交付給商都培育的原因之一。

張林海團隊計劃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套用到航空種子的培育中。該項技術2020年獲諾貝爾化學獎,「團隊將以高度精確的方式編輯馬鈴薯基因組,提高產量、增強抗病性、改善品質,還可進一步縮短育種周期。」張林海說。

「這不僅僅是兩個中心對於航天種子的交接,更是一次加速種業科技創新發展、推進農業強國建設的接力。」胡柏耿說。目前,神舟十四號搭載的20000粒種子在樂陵培育1年多,已獲得多份優質育種材料。他表示,新一批種子交給商都,並不意味著「撒手不管」,而是運用兩地資源聯合選育,「相信一定能有更大突破!」

「接下來,我們將對這批種子進行溫室培育,運用先進技術,讓各方努力盡快開花結果。」張林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