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他13歲被抓,學日語改日本名,臥底日軍指揮部,15歲接受日軍投降

2024-07-17軍事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中,無數英雄兒女為了民族解放、國家獨立而浴血奮戰、舍生忘死。

今天要說的這位英雄,他13歲被迫加入日軍擔任轉譯,卻暗中為遊擊隊傳遞情報,多次險些喪命,15歲時見證了抗戰勝利。

他就是陳敏學,一個鮮為人知的少年英雄。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羊城晚報等),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被迫成為轉譯

陳敏學生於1929年的廣東深圳,彼時正值中國內憂外患、軍閥割據的亂世時期。

年幼的陳敏學對時局還懵懵懂懂,卻已經能感受到戰火紛飛給百姓生活帶來的苦難。

1938年10月,日軍侵占廣東,在陳敏學家鄉的東門一帶開辦了很多日語學校,強迫當地孩童學習日語。

鬼子妄圖從娃娃抓起,對中國的下一代實施奴化教育,從而徹底消磨中華民族的抗日意識。

陳敏學的家境貧寒,為了減輕家裏的負擔,不得不去參加日語學習。

那時他才9歲,卻已經隱約意識到,學習侵略者的語言是一種屈辱。

在日語學校裏,日本老師總是一臉傲慢地對學生們說:"你們要感謝日本天皇,是他給了你們學習先進文明的機會。"

聽到這樣的話,陳敏學總是暗暗地捏緊拳頭,心裏充滿了對侵略者的憤恨。

但他不敢表現出來,只能隱忍不發,悄悄記下了那個老師的名字,發誓總有一天要讓他們付出代價。

就這樣,陳敏學邊上學邊學日語,度過了煎熬的三年。

1943年,14歲的他和幾十個少年被強行送到日軍司令部,要他們給日軍當轉譯。

陳敏學天資聰穎,很快就掌握了日語,成為司令部裏的得力幹將。

日軍為了籠絡他,還給他起了個日本名字"鈴木三郎",並許諾等他再長大一些,就提拔他做軍官。

就這樣,陳敏學開始了在敵營中擔任轉譯的日子。

他經常跟隨日軍出入中國民眾居住區,目睹了太多日軍燒殺搶掠、欺淩百姓的罪行。

每當看到鄉親們驚恐絕望的眼神,他的內心就充滿了憤怒與悲憤。

他恨不得立刻拿起武器,與侵略者拼個你死我活。

但理智告訴他,一個弱小的少年,根本無力對抗窮兇極惡的日軍。

但在心裏,他暗暗發誓,總有一天要為鄉親們報仇雪恨!

"鈴木三郎"是日軍喊他的名字,陳敏學在司令部勤勤懇懇當轉譯,但私下裏,他卻從未放棄對日寇的仇恨。

他暗中打聽日軍在當地燒殺搶掠的種種惡行,一一記在心裏。

他還從老一輩那裏,聽說了東江縱隊等抗日遊擊隊的英勇事跡。

原來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裏,並非所有中國人都在忍氣吞聲。

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到處都有愛國誌士組建遊擊隊,和日寇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

東江縱隊就是其中最傳奇的一支。

他們來無影去無蹤,一會兒炸毀敵人的軍火庫,一會兒端掉敵人的碉堡,用一次次奇襲重創敵人,給侵略者以沈重打擊。

陳敏學聽著老人激動的講述,心潮澎湃。

他在心裏對那些英雄抱有無限的景仰之情,多麽希望自己也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可是眼下這個手無寸鐵的少年,又能為抗日做些什麽呢?他開始有意識地利用當轉譯的機會,記下日軍的兵力部署、軍官姓名等情報,只等有朝一日能為抗日出一份力。

角色轉換,臥底軍中

1943年深秋的一個的夜晚,一位中年男子敲開了陳敏學家的門。

剛滿14歲的陳敏學心裏咯噔一下—— "難道我做臥底的身份暴露了?" 他悄悄地打量了來人一番,雖未見其攜帶武器,臉上也掩飾不住幾分警惕與憂慮。

但很快他便轉為欣喜,原來這位「不速之客」,竟然是東江縱隊的謝隊長!

謝隊長開門見山,原來組織早已了解這位「小同誌」在日軍憲兵隊當轉譯的情況,雖然人在敵營,卻從未做過傷天害理的勾當,反而常常冒著危險,幫老百姓遞訊息、傳情報。

「你有家國情懷,有正義感,敢於鬥爭,組織認為你完全可以成為我們在敵後的一枚釘子,你願意為祖國解放事業出力嗎?」

陳敏學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抗日救國的信念在腦海中回蕩。

此前心中的憋屈、苦悶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終於有機會報效祖國"的使命感。

他幾乎沒有片刻遲疑,便堅定地點頭:"我願意!請組織盡管把任務交給我!"

謝隊長滿意地點點頭,詳細交代了遊擊隊聯絡暗號、接頭地點、傳遞情報的方式等註意事項。

臨走時,他鄭重地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小陳同誌,從今天起,你就是咱們東江縱隊的秘密戰士了,這是光榮,更是考驗,你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不要被敵人的假象迷惑;同時也要提高警惕,小心隱藏身份。一旦有情況,組織會及時營救你的。"

"保家衛國,在所不辭!"陳敏學向謝隊長敬了個軍禮。

目送他消失在夜幕中,陳敏學心潮難平。

14歲的他還不完全理解臥底的兇險,但"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的信念已在心中紮下根來,他暗暗發誓,一定不負組織重托,哪怕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自此,陳敏學開始了驚心動魄的「雙面間諜」生涯。

表面上,他依舊是日軍憲兵隊的轉譯"鈴木三郎",殷勤盡責,對憲兵隊很多機密都一清二楚。

暗地裏,他化身為遊擊隊最機敏的耳目,將掌握的敵情要情一一整理記錄,伺機傳遞給謝隊長。

陳敏學深知,自己是在刀尖上舔血,敵人就在身邊虎視眈眈,稍有差池就是萬劫不復。

但每當想到自己的情報會幫助遊擊隊在戰鬥中多殲滅一些敵人、多救下一些百姓,他就義無反顧了。

1944年初,陳敏學調到了憲兵隊經常光顧的"安東洋行"工作,擔任轉譯。

利用這個身份,他結識了洋行隔壁"均利魚欄"的小夥計阿狗和蘇仔,兩人都是遊擊隊安插的地下工作者。

陳敏學與他們配合默契,利用安東洋行的掩護,搜集了大量寶貴的軍事情報。

作為情報戰線上的無名英雄,他們冒著隨時被敵人察覺的危險,卻不能與旁人分享心中的孤獨恐懼。

為了保密,陳敏學他們約定了一套接頭暗號:點燃一柱香,就意味著有緊要情報;阿狗或蘇仔會借口聊天,上門"串門"。

為防資訊泄露被敵人覺察,他們想出了五花八門的傳遞方式:將情報塞入挖空的芋頭、肥皂,或隱藏於魚肚內臟之中。

就這樣,三人你來我往,將一條條至關重要的敵情戰情,送到了遊擊隊指揮部。

遊擊隊領導多次點名表揚他們的功績,稱贊他們是"黨的好兒女,人民的英雄"。

然而,在敵人心臟做臥底,就如在刀尖上起舞。

陳敏學時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頭腦,不被敵人的虛情假意所迷惑。

每當日軍軍官對他拍肩捶背、勉勵他好好幹時,他總是淡淡一笑,內心卻冷眼旁觀——你們這些侵略者的笑容,不過是猛獸嘴邊的血,我們中國人民總有一天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慢慢地,日軍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與軍情,在陳敏學腦中串聯成犬牙交錯的情報網。

憲兵隊長中島的動向、警備隊的兵力部署、"討伐"計劃的具體時間地點……每一條情報都事關遊擊隊生死存亡,陳敏學絲毫不敢懈怠。

他廢寢忘食地默默記憶,再伺機傳遞出去。

遊擊隊的襲擊一次比一次準確淩厲,日軍防不勝防,損失慘重。

安插在敵人心臟的陳敏學,就像一顆隨時都會被引爆的炸彈。

遊擊隊越是得手,他所冒的風險就越大。

他深知自己每天都在刀尖上舔血,死神的鐮刀隨時懸於頭頂。

但每當這時,他就告誡自己——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犧牲一切都是值得的!哪怕只能多為遊擊隊爭取一寸土地,他也毫無怨言。

恐懼如影隨形,壓力與日俱增,但陳敏學沒有想過放棄。

他知道,自己肩負著民族的希望,手握著遊擊隊的生死,絕不能在敵人面前露出一絲破綻,哪怕最後倒下,也絕不後悔!因為他是陳敏學,是東江縱隊最英勇的秘密戰士!

不懼嚴刑,堅持信念

陳敏學的身份一旦暴露就是萬劫不復,然而風險與日俱增。

由於遊擊隊屢屢得手,日軍盯上了身邊這個小轉譯。

那是1945年6月,特務頭子中島盯上了他,幾次突擊審訊逼供。

審訊室內,陳敏學看到的是各種駭人的刑具,聽到的是囚犯淒厲的慘叫。

中島逼問他是不是遊擊隊,威脅他老實交代。

年僅15歲的陳敏學強壓心中的驚恐,裝出一副委屈的樣子,咬定自己只是個小轉譯,和遊擊隊毫無關系。

中島勃然大怒,一把軍刀架上了他的脖子,陳敏學閉上雙眼,在心中默念:就算砍下頭顱,我也絕不能出賣組織和同誌!刀鋒在皮肉上遊走,火辣辣的疼。

陳敏學在心裏一遍遍告誡自己:忍住,決不能屈服!

幾番拷問都無功而返,盛怒之下,中島使出殺手鐧。

他沈聲說:"我數三十下,如果還不老實交代,立馬砍下你的腦袋!"冰冷的數位一個個砸向陳敏學的腦袋,他感到天旋地轉,但意誌卻愈加堅定——我不能做叛徒,哪怕丟了性命!

最後關頭,中島收了刀,原來他只是虛張聲勢,見審不出個所以然來,他氣得大罵「八格牙路」,並讓陳敏學「趕緊滾蛋」。

陳敏學的精神幾乎虛脫,但內心升起一種酣暢淋漓的釋然和喜悅。

他用錚錚鐵骨捍衛了信念和尊嚴,用稚嫩的生命踐行了"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誓言。

少年英雄的誕生

1945年8月15日,當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時,陳敏學和所有中國人一樣,熱淚盈眶。

東江縱隊的部隊開進東門,在陳敏學的家鄉舉行了勝利遊行。

遊行隊伍中,陳敏學挺拔偉岸的身影格外醒目。

鄉親們驚訝地得知,原來這個被視為「漢奸」的小轉譯,竟是功不可沒的抗日英雄!

為了民族大義,他甘願犧牲個人名譽,忍辱負重、臥薪嘗膽,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解放事業浴血奮戰。

他的英勇事跡很快傳遍鄉裏鄉親,大家無不動容。

陳敏學也從此挺直了腰桿,他不用再掩飾身份,而是光明正大地接受日軍的投降。

曾經呼來喝去的日軍軍官們一臉錯愕,萬萬沒想到這個被他們呼來喚去的少年,竟然是心懷祖國的臥底英雄!

戰爭的硝煙散盡,和平的朝陽升起。

陳敏學將他的青春和熱血獻給了民族解放事業,他是千千萬萬抗日將士中平凡而偉大的一員。

參考資料

羊城晚報,老兵13歲時曾潛伏日軍當間諜 營救多位遊擊隊員,2015年08月06日

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15/0806/c22219-27422847.html

深圳政協網,東縱老戰士陳敏學,2013-04-22

https://www.szzx.gov.cn/content/2013-04/22/content_8985918_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