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美國私企登月,背後產業鏈更值得關註

2024-02-27軍事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金春華

2月21日,奧德修斯號在月球軌域插入後經過月球近端。圖片來自Intuitive Machines/NASA/X

「可以再等等,再關註下。情況有點特殊。」美東時間2月22日,美國「直覺機器」公司宣布其研發的月球著陸器「奧德修斯」在成功著陸。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立即作出了「歷史性的」、「裏程碑」等評價,國內也有不少自媒體以「私企登月」「美國重返月球」等角度進行了分析。 但記者采訪的幾位專家普遍很「淡定」。果然,一天後,「直覺機器」宣布其著陸器著陸時側翻;該公司在前一天大漲40%後,又大跌30%。

「就技術成就來說,這個任務達到的水平不值得引起這麽大的關註。倒是這項任務折射的美國航空航天產業鏈發展的情況,特別是對初創企業的支持,更值得關註。」浙江大學微小衛星研究中心主任、求是特聘教授金仲和說。

該如何客觀看待美國這次登月?潮新聞記者找專家聊了聊。

月球表面。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腿瘸」的登陸

「奧德修斯」著陸當天,歐美多家媒體一點都沒吝嗇溢美之辭。CNN說,「歷史性的奧德修斯登月任務是一個裏程碑」(Historic Odysseus moon mission marks a milestone)。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第一時間發文祝賀:「這是展示NASA商業夥伴關系的力量和前景的一天。祝賀所有參與這項偉大而大膽的探索的人。」倒是美聯社相對克制,只說這是美國近50多年來第一次登月,並在導語部份就提到了這次登月「只收到了微弱的訊號」。

評價差異背後,或許也有對登月意義關註角度的差異。從簡單的儀器登月,到登月采集樣品,再到載人登月,在專業人士看來,技術難度相差極大,意義更是不同。「這好比‘我登上了珠峰’這句話背後,可能只是登上了珠峰大本營;也可能登頂了,但是從南坡上或者北坡上的;可能帶氧氣瓶,也可能沒有氧氣瓶……情況都不一樣。」上海科普作協副秘書長盧昱博士說。

「直覺機器」公司的成功登月,是美國自1972年「阿波羅17號」任務以來的第一次。也難怪,當時都還沒有著陸器確切位置,「直覺機器」公司CEO就在網路直播中宣布了登月成功。

當然,登月本身就有難度。 中國航天科普大使、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周炳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月球探索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任何一次首飛就像在做實驗,當然有失敗的可能」。 去年4月和8月,日本和俄羅斯分別發射月球探測器,在最後著陸月球環節均以失敗告終;今年1月,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Astrobotic)發射的「遊隼一號」月球著陸器也以失敗告終。

「奧德修斯」號是在月球南極附近著陸的。據悉,其在著陸時,六條腿中的一條損壞,使得著陸器發生側翻,側身靠在了巖石上,但還在繼續通訊。盧昱告訴記者,導致這些問題的,除了著陸速度過快外,也存在其雷射測距系統無法正常工作的問題,雷射器上原本用於在地面上保障安全的物理開關在「奧德修斯」號發射前未被開啟,「這是蠻遺憾的一個‘烏龍’。」

不過,「直覺機器」公司仍是非常興奮,表示著陸器「活著且很好」(live and well)。

這次任務,是美國重返月球的龐大計劃——艾爾忒彌斯計劃中的一環。艾爾忒彌斯計劃的目標,是在2024年前將太空人平安送往月球並返回,並建立常態化駐留機制,為未來的火星載人登陸任務鋪就道路。

一位長期關註全球航空航天進展的博主蒼月告訴記者,美國整個重返月球計劃包括運載器(火箭)和月球探測器兩大部份,其運載器(火箭)方面,既有其自研的超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也支持SpaceX公司的Starship;月球探測器方面,既有自己的載人登月飛船「獵戶座」,也支持各商業公司的無人月球探測器, 「航天計畫風險很多,非常需要經驗積累。對‘直覺機器’公司這家私企而言,這次登月是它的第一次,能取得這樣的成績確實非常了不起。」

當地時間2024年1月9日,美國航空航天局表示,將原定於2024年進行的「阿耳忒彌斯2號」載人繞月飛行任務推遲至2025年9月。

嫦娥一號衛星與中國第一張月面圖。圖片來自國家航天局官網

為何是私企

包括美國媒體在內,這次登月大家的焦點之一也在於其主體是私企:負責火箭部份的是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著陸器部份是「直覺機器」公司。而且,1月發射任務失敗的美國航天機器人技術公司也是一家私企。雙方一度為誰能成為「史上首家登陸月球私企」展開競爭。

「美國現在的經濟情況整體環境,也不會再走當年阿波羅計劃的路子。」金仲和說。阿波羅計劃歷時約11年,耗資255億美元,約占當年美國GDP的0.57%,約占當年美國全部科技研究開發經費的20%。耗資巨大。

「這很像大航海時代。」蒼月分析,當下的美國大概也需要這樣的故事。畢竟NASA身份特殊,失敗的話負面影響甚廣,而且如果還按原來阿波羅登月的方式,成本太高,美國國會很難批準; 私企特別是初創企業恰恰相反,一方面可以在失敗中快速學習;另一方面也能樹立不怕失敗的形象,並降低成功的成本 ,「很多船隊出去,總有一個能率先登上新大陸。」

不過,在「直覺機器」官網上, 記者發現該登月計劃就是NASA「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CLPS)計劃的一部份。 CLPS計劃目前共有14家美國公司加入。我們說「一個好漢三個幫」,眾多私企的參與,可以進一步打通、拓展並穩固其上下遊的龐大的產業鏈體系。此前,獲得巨大成功的SpaceX正是這麽幹的。

據【紐約時報】報道,此次任務,NASA以CLPS計劃為名向「直覺機器」支付了1.18億美元(約合8.49億人民幣)。相比阿波羅計劃,成本優勢明顯。

盧昱表示, 「奧德修斯」號登月成功,意味著美國在登月方面的相關供應鏈已較成熟、標準已經開放,成本和難度已低到中等公司可以承擔的水平,「是美國航天體系成熟的一個階段性裏程碑。」

「廣撒網」背後,也離不開對失敗的高容忍度。

在周炳紅看來,美國商業航天最值得學習的一點是其「寬容失敗文化」,背後是不追求「一次成功」的過程管理思維,即透過短時間內高密度的嘗試來總結經驗,每次失敗後,在下一次任務中可以避免同樣的錯誤,舉一反三;這種模式也可以讓技術叠代加速,「SpaceX采用的就是這種開發路徑,它可以降低新型火箭的研制和開發成本。對一家新航天企業而言,如果每次都想滿分,永遠沒辦法發射。」

相比登陸月球、火星等深空探索計畫,國內民企發力的賽道不太一樣。

目前,國內民企主要聚焦近地軌域,從事衛星發射、制造與套用(遙感、通訊、在軌服務等)服務,商業計畫比較豐富,市場需求和產業鏈也集中在這裏。 」蒼月觀察。比如長三角,近年來多座城市紛紛布局航天航空產業鏈。上海的研發強,有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空間推進研究所、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院等機構,以及司南、華測、千尋位置等一批以下遊套用為主的民營企業;浙江發射強,據【浙江省航空航天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浙江將形成以湖州、嘉興、寧波等地布局商業運載火箭,以杭州、寧波、台州等地布局微小衛星,以杭州、寧波、溫州、嘉興、湖州、金華、舟山等地布局北鬥套用的商業航天產業布局。

當然,專家們也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產業鏈的成長、壯大,國內民企登月也是「一切皆有可能」。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