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二戰日軍唯一的一支裝甲師團,本來留給美軍的,結果國軍先碰著了

2024-10-10軍事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此文僅在今日頭條釋出,任何平台不得搬運,搬運必究!

二戰日軍唯一的一支裝甲師團,本來留給美軍的,結果國軍先碰著了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與日軍精銳裝甲部隊的殊死較量

話說抗日戰爭那會兒,小日本的地面部隊裏,坦克這玩意兒可是稀罕物。攏共才造了五千多輛,大多還都是些「小豆丁」——九四式輕戰車,幾噸重的小家夥,戰場上頂多算個開胃菜。可到了戰爭後期,小日本眼瞅著形勢不妙,琢磨著得搞點兒硬家夥,這才下決心組建了一支純坦克師團——戰車第三師團。這支部隊,原本是打算留著對付美國佬的,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為了推進「一號作戰」,小日本把這支寶貝疙瘩派到了中國戰場,跟國軍狠狠地幹了一仗,豫中會戰就此爆發,國軍損失慘重。

這戰車第三師團,1942年6月24日才正式成立,是從以前的騎兵部隊改組來的,老窩設在包頭市,頭頭是個叫西原一策的中將。這支部隊厲害就厲害在,全員都能坐在車上打仗,機動性杠杠的!下轄兩個戰車旅團(第五和第六),還有一個機械化步兵聯隊,專門用裝甲車配合坦克作戰。 此外,還有速射聯隊、搜尋隊、機械化炮兵聯隊、防空隊、工兵連、裝備隊和輜重部隊,兵強馬壯,足足一萬四千多人。 裝備方面,擁有225輛坦克,包括80輛九七式、80輛九五式和60輛八九式,還有5輛指揮坦克。除此之外,還有60多輛裝甲車,主要是一式裝甲運兵車和一式半履帶裝甲運兵車。在當時的日軍裏,這支部隊絕對算得上是王牌中的王牌了。雖然小日本在1940年也組建過四個戰車師團,但那些師團都是些「半吊子」,坦克只有60輛,卡車不到200輛,跟這第三戰車師團根本沒法比。雖然跟歐洲戰場上的那些裝甲師比起來,小日本的這支部隊還差點意思,但在中國戰場上,那可是妥妥的「戰神」級別!

1944年4月17日,在岡村寧次的指揮下,小日本集結了14.5萬兵力,在河南中部地區發動了「一號作戰」的第一階段——豫中會戰。說起這場仗,很多人覺得國軍打得稀裏糊塗,尤其是湯恩伯的部隊,幾乎是撒腿就跑。但實際上,湯恩伯打得還算可以,至少沒吃太大的虧。豫中會戰打了兩個多月,日軍出動了15萬大軍,225輛坦克,還有300多輛裝甲車,這陣仗在整個抗日戰爭中都是前所未見的。國軍雖然有30多萬人參戰,看著兵力是日軍的一倍多,但全是步兵,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面對日軍第三戰車師團的鋼鐵洪流,能不被大規模圍殲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豫中會戰,國軍傷亡1.8萬人左右,日軍傷亡4000多人。這個傷亡比,其實不算太難看。 畢竟日軍出動的是裝甲師團,普通步兵再多,沒有反坦克武器,也只有挨打的份兒。 湯恩伯逃跑這事兒,也得辯證地看。他雖然丟了地盤,但保住了部隊的主力,也算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時,美國的援助還沒大規模到位,全國上下只收到了一點點反坦克武器,比如506具火箭筒,幾百支反坦克槍,還有幾十門迫擊炮和山炮。湯恩伯的部隊幾乎沒分到什麽,手裏沒家夥,怎麽跟小日本的坦克硬碰硬?

整個二戰期間,小日本總共才生產了5000多輛坦克,其中大部份還是幾噸重的「小豆丁」。組建這一個戰車第三師團,幾乎耗盡了小日本的家底。如果把這支部隊派到太平洋戰場,估計也翻不起什麽大浪,畢竟美國佬的坦克更多、更先進。但是在中國戰場上,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咱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當時國軍擁有和日軍同等數量和品質的坦克,豫中會戰的結果會如何?如果國軍能夠有效地利用地形和兵力優勢,集中優勢兵力對日軍裝甲部隊進行伏擊和反擊,或許能夠重創日軍,扭轉戰局。當然,歷史沒有如果。豫中會戰的慘痛教訓,也提醒我們,國防建設的重要性。 一個國家,只有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才能在戰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再來說說湯恩伯的撤退。雖然他丟了地盤,但保住了部隊的有生力量。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保存實力,等待時機,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如果湯恩伯的部隊在豫中會戰中被全殲,那麽在接下來的抗戰中,國軍將會更加被動。

豫中會戰,是抗日戰爭中一場重要的戰役。 這場戰役,不僅體現了日軍裝甲部隊的強大戰鬥力,也暴露了國軍在武器裝備和戰術素養方面的不足。 這場戰役的教訓,值得我們銘記。只有不斷加強國防建設,提高軍隊戰鬥力,才能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