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抗聯師長身陷絕境:這個師長我不幹了,大家各自逃命吧!

2024-01-21軍事

作者:武陟東旭

1938年12月,黑龍江省東北部的樺川縣雙鴨山的山坡上,白雪皚皚,抗聯第6軍第2師跟日軍血戰後,沖出重圍轉移到了這裏。

絕處逢生,指戰員都松了一口氣。

誰也沒想到,驚人的一幕發生了。

大家剛在山坡上坐下,陳紹賓師長就對氣喘籲籲、渾身血跡的白福厚團長說了一句話。

雖然聲音低,但在場的人都聽到了,全被驚呆了。

陳紹賓長嘆一聲說:「福厚同誌啊,咱們人也回來得差不多了,我對大夥說句掏心窩的話,這個師長我不幹了,大家各自逃命吧。」

聽了這話,白福厚團長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師長,您說什麽?沒聽清。」

【反映抗聯艱苦生活的蠟像,寒冷是抗聯的一個大敵】

「我是說大家各奔前程吧。」陳紹賓清了清嗓子,「大夥願帶槍走的,可以把槍帶走,帶槍走的話不但能防身,還能混碗飯吃。」

「師長……」白團長驚得說不出話來。

在場的幹部戰士聽了,也都楞住了。

作為一個師長,為何會說出這樣的話?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不能不交代一下當時的背景。

抗聯是九一八事變之後成立的,經過6年的艱苦鬥爭,迅速發展壯大。

到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的時候,抗聯已經從當初的5個軍發展到11個軍。

趙尚誌領導的哈東支隊,在1935年時只有幾百人,到1937年已經有5000多人。

【日軍圍攻抗聯營地】

這一時期是抗聯的全盛時期,形勢一片大好。可是這種局面在全面抗戰爆發後,就戛然而止。

原因很簡單,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之後,把東北當作大後方,大後方能不能鞏固,關乎成敗。

因此,從1937年之後,日軍集中力量對付抗聯,使用了極其惡毒的辦法。

具體來說。就是在軍事「討伐」的同時,實施「集團部落建設計劃」。

計劃的核心內容,就是把老百姓跟抗聯隔離開來,徹底斷絕抗聯的補給。從1937年7月到1938年初,日本在黑龍江境內就興建了6000個集團部落。

所謂的集團部落,就是定居點,把農民自家房屋燒毀或者拆掉,逼迫他們到指定的地區集中居住,每100戶為一個部落。

在部落的周圍,日軍建起密密麻麻的鐵絲網,星羅棋布的炮台,還有縱橫交錯的水溝。

為了防止百姓逃跑,在定居點外圍布置了很多治安隊。

這樣的話,外面的人進不去,裏面的人也出不來。

【「圍剿」抗聯的日軍】

不光如此,日本人還對部落裏的百姓食品實施定量供應,供應的食品只夠一天吃,每天領一次,不許百姓有余糧。

農民到地裏幹活,只允許攜帶一頓的口糧。

不光是食品,在抗聯活動區的大小城鎮,日軍對日用必需品也實行專賣。

購買食鹽有「鹽證」,購買襪子和布匹有「布證」,購買棉花有「花證」。

不然的話,買方和賣方都要受罰,輕則罰款、坐牢,重者殺頭。

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企圖把抗聯戰士凍死、餓死在山裏。

內地人口稠密,交通發達,氣候溫暖,日軍無法這樣做。

東北地廣人稀,氣候嚴寒,做到這一點比較容易。

到了冬天,東北大雪封山,氣候嚴寒,到處是厚厚的積雪,抗聯想挖野菜、吃野果也很困難。

而東北的寒冬如此漫長,通常在5個月以上,在封鎖的狀態下,想要平安過冬,比登天都難。

偏偏1938年冬天,老天又故意與抗聯作對,降雪量超過常年,積雪有1公尺多厚。

日偽軍趁著大雪,出動先進的交通工具,對藏在深山的抗聯部隊進行「圍剿」。

1938年12月12日早上,抗聯被服廠和醫院周圍響起了槍聲,四周黃壓壓一片,全都是日軍。

指導員裴成春在阻擊中身負重傷,她對女兵李敏等人說:「我掩護,你們快走!」

李敏帶著1個女兵排,還有幾十名傷員突圍出去,裴成春率領的2個排全部犧牲。

李敏好不容易帶領大家走出十幾裏路,又遇到了一隊偽軍。

【惡劣的生存環境,難以為繼的補給,日偽軍的封鎖,一系列的困難始終沒有壓倒東北抗日聯軍的將士】

一場血戰之後,女兵和傷兵都犧牲了,只有李敏一人突圍出來。

她沒有松口氣,因為還有兩個敵人沒有擺脫,那就是饑餓和寒冷,它們足以在一天內將她擊倒。

果然,在走到一條河邊的時候,李敏暈倒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她蘇醒了,睜開眼睛,她發現自己身邊有很多帶槍的偽軍,頓時暈了過去。

「別怕,我們都是同誌。」一個聲音呼喚道。

原來,這是抗聯第6軍第2師的隊伍。

戰士們穿的偽軍軍服,是在一年前的戰鬥中繳獲的,因為沒有軍服,偽軍軍服也不嫌棄,撕掉肩章就穿上了。

不管怎麽說,李敏命大,被同誌搭救,見證了第6軍第2師的驚人一幕。

1938年12月下旬,李敏隨著這支部隊進入了黑龍江省東北部的樺川縣,來到了一個叫申家圍子的屯子。

這天晚上,睡夢中的李敏隱隱約約聽申家圍子的保甲長對陳紹賓師長說:「我看到了一張報紙,說在去年(1938年)一年裏,抗聯有9個師長‘下山’(投敵的意思)……」

其實,他還少說了2個,一共有11個師的師長叛變。

這些師長包括楊靖宇將軍的得力助手,第1軍第1師的師長程斌,正是此人後來將楊靖宇逼到了絕境。

【楊靖宇將軍】

【這是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的將士做飯的青松竈。為防止敵人發現做飯時冒煙,楊靖宇利用中空樹做煙囪,炊煙順樹洞升到樹尖散開,減少被發現的可能】

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點是因為參加抗聯的人成分復雜,不少人動機不純。

他們很多並非組織成員,在順境的時候表現還行,逆境的時候就經不住考驗了。

雖然這麽多人投敵,但因為沒有電台,陳紹賓師長對此並不知情。

聽說如此嚴峻的局面,他倒吸了一口涼氣。

前途如此暗淡,什麽時候才是個頭?

何去何從,他開始猶豫。

這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陳紹賓師長對白福厚團長說出了那段話。

還沒有等團長表態,陳紹賓又麻利地揭開了上衣,露出了一個像子彈袋一樣的錢袋子,裏面一格格的,全是錢。

「大夥跟著我出生入死,相遇一場不容易,這些錢我也不忍心獨吞,分給同誌們。」陳紹賓聲音哽咽道。

起初,大家還認為師長是開玩笑,這樣看來是認真的了。

大家覺得頭皮發麻,大腦空白,師長到底是怎麽了?

大家都不知所措,做出不同的反應,有的深思,有的驚詫,有的憤怒,下意識將手放到槍上,用警覺的目光巡視周圍,警惕事態如何發展。

李敏也感到脊背一陣發冷,作為隊伍中唯一的女兵,她失望而無助。

這時候,耳邊響起了一個低沈有力的聲音:「師長,你不能這樣,大夥跟著你是打鬼子的。」

【追殺抗聯的日軍】

說這話的,是白福厚團長。

白團長是遼陽人,1913年生,是東北軍出身,他曾經跟著馬占山投降日軍,被編到偽軍38團,擔任團長。

投降那天,白福厚曾經開槍自盡,被搶救過來。

1937年9月,白福厚率領偽軍38團迫擊炮連和2連官兵起義,加入抗日聯軍6軍1師6團,在次年成為組織成員。

面對危急局面,白福厚是一條漢子。

聽了白團長的話,陳紹賓一怔,但裝作沒有聽見,開始分錢。

白團長大聲喊道:「同誌們,願意走的不說了,願意留下的站出來!」李敏一聽,流下了熱淚,率先站到了白團長跟前。

大夥本來就不願意下山,一看到李敏作為一個女兵都堅決留下,紛紛站到了白團長跟前。

很快,指導員、連長、副官、軍需官,幾乎全都站到了白團長一邊。

陳紹賓一看楞住了,他趕忙收起了錢,扣上衣扣,叉著腰說:「同誌們呢,我是在考驗一下大家,沒想到大家革命那麽堅定,哈哈……」

這場風波,就這樣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收場,陳紹賓繼續擔任師長。

陳紹賓到底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成為一個謎,也成為同誌懷疑他的理由。

【白福厚團長資料照】

1940年,陳紹賓被撤銷職務之後不辭而別,當了土匪,靠搶劫為生。

1941年3月的一天,因分贓不均,陳紹賓在打鬥中被同夥殺死。

一個月之後,白福厚團長也被日軍的子彈擊中,英勇犧牲。

那天他帶著李敏和戰友們,在毛蘭頂轉移途中與日軍討伐隊狹路相逢。

他為了掩護李敏,付出了年輕的生命。

李敏絕處逢生,乘坐小船進入到了蘇聯境內……

同樣是死,一個重於泰山,一個輕於鴻毛,一個流芳百世,一個遺臭萬年。

有人說,除了長征,我軍有三段歷史是最悲壯的:南方三年遊擊戰爭,西路軍西征和東北抗聯史。

【日軍有關抗聯檔案】

從日軍的檔案中也可以看出,抗聯將士的英勇頑強,他們經歷戰鬥的慘烈,以及給敵人造成的損失。

在沒有外援的情況下,東北抗聯在難以想象的環境中孤軍奮戰,譜寫了一曲壯歌,蕩氣回腸,永載史冊。

參考資料:【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苦鬥史】馮仲雲著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