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從殲7E戰鬥機說起,殲15S亮相,土雞KAAN戰鬥機龜速前進。

2024-06-16軍事

這幾天江蘇來的朋友,在昆明忙的一塌糊塗,立馬飛走了,我這裏不停的暴雨,日常溫度21-24,舒服死了,或許這是1年裏,北方朋友最適合到雲南避暑的季節吧,還看到一個網友,從石家莊40度飛昆明17度,凍感冒,哭鼻子的。

#殲7E戰鬥機

咋說呢,沈飛從1965年開始接收殲8戰鬥機研制,走了一條非比尋常的路子,前路艱難,無比危險,而小弟弟成飛則走了另外一條路子,在老大哥沈飛轉移過來的殲7生產線上,不斷的推陳出新,搞出了30多種變型,其中影響最大的有殲7II,殲7M,殲7E/G,把米格-21戰鬥機的各種毛病改的相當完善了,可以說,最好的米格-21在中國。

依靠成熟穩定而且廉價,殲7獲得了上千的出口訂單,在上世紀80-90年代軍工的冰封期,獲得了大量救急的利潤,保住了工廠,留住了隊伍,還贏得了使用者,殲7M,殲7E的改進,都是外國使用者主導的需求,推動設計師改進,最終反而獲得了國內使用者的青睞,大量購買,就這一步,老大哥從來沒有成功過,不知道沈飛最新的31能不能獲得出口的突破。

殲7戰鬥機的尺度很小,飛機的長度和機翼尺寸形狀很勻稱,很有美感

和同時期的法國幻影3/5以及F104相比,殲7弱點在於掛點設計,機翼只能掛4個武器,主要是飛機機翼內側安裝了主起落架,犧牲了最重要的內側掛點,機身八字主起落架,在米格-23,以及F-16才開始使用,晚了10多年。

中國國產的殲7戰鬥機,外形裝置沒有太大改動,但是細節修改了很多,比如空速管上移,防止撞傷地勤人員,進氣道唇口半徑從0.5mm增加到2mm,擴大了低速階段的發動機推力,還有進氣錐的自動無極調速,替代了米格局的三級調速,最佳化做的更好。

還有減速傘從腹部上移到背部,更多的機炮,更好的彈射座椅等等,成飛幾乎做到了從善如流,客戶提啥需求,只要有理,那就馬上改,這種態度讓人不禁浮想翩翩,假如蘇-27SK的生產線放在成都,不知道會有多少讓人驚艷的改進方案,想想都醉了。

結構強度太差的毛病,應該想辦法改改,飛控動不動抽風的毛病應該也好好改改,結構壽命不足,應該得得改改,具體到裝置,則可以安裝更牛叉的型號,機頭雷達罩翻起的設計,改成兩側開門,應該不難,假如嫌棄飛機機頭太長,空間太大,國產航電太輕太小,或許機頭可能砍掉1公尺,降低阻力和重量等等等等。

低位置空速管紮人這個事情,蘇聯人也發現了,後來的飛機,比如蘇17,就上移了

米格21大殺四方的時候,蘇霍伊設計局也崛起了,開發了蘇-7和蘇-9,然後是蘇-15,和我們的殲8II戰鬥機幾乎一模一樣,變後掠翼時代,蘇-7改成了蘇-17,後掠機翼簡單切2段,外部一段可以旋轉就是了,該機采用了米格-23一樣的手動3位操作,作為一款攻擊機,確實比較皮實耐操,飛行了50多年,現在還沒有完全退休,雖然全身都是鼓包和各種刺刀,醜到爆炸,大體而言蘇霍伊設計局在60年代表現不比米高揚差。

到了70年代,蘇霍伊設計局大開殺戒,同時開發了蘇-27戰鬥機,蘇-24變後掠翼遠端攻擊機,蘇-25近距亞音速攻擊機,還有著名的3倍音速T-4戰略轟炸機,徹底將米格局拋在腦後。

米格23作為一款截擊機是非常出色的,加速性超級無敵的好,但是該機面對的對手則是前後1 2年的三代機王者F-15,該機在操縱系統上的巨大缺陷,以及航電飛彈的代溝,使得投入使用沒多久,就遭遇了瘋狂的虐殺,這是設計師根本沒想到的。

米格25戰鬥機,作為一款高空高速的超級截擊機,面對美國的B1A和A12戰鬥機,還是有一戰之力的,但是誰都想不到,美國人到了70年代華麗轉身,突然不搞高空高速了,立馬使得這款瘋狂的戰機抓狂,技能點徹底報廢。

米格-29戰鬥機,作為一款低端的前線戰鬥機,將和F-15,F-16,狂風攻擊機,幻影2000,甚至F-14展開激戰,他們也看懂了美國的能量機動理論,但是實操起來,則走到了極致,追求格鬥空戰的極致效能,飛機內油很少,掛彈很少,副油箱掛上就不能甩,幾乎等於轉場死油箱,經過10多20年的努力,航電和飛彈不斷改進,脊背安裝更大油箱,但是原始設計的缺漏,使得該機的對地對海遠端攻擊能力一直不能和F-16相比,而且蘇聯人也對該機各種抱怨,感覺粗制濫造,廠家宣傳蘇-27的7成造價9成戰力,實際幾乎是反過來,9成造價5成戰力,購買者寥寥無幾,最終導致米格局倒閉,蘇霍伊在冷戰期間,依靠蘇-27戰鬥機成名,各種改型在1990-2010階段瘋狂外賣狂賺,中國印度就貢獻了500多大單,但是之後則走向了更加的頑固,老院士舍不得蘇-27的過時的架構,蘇-57死活跟不上隱身的腳步,被歷史淘汰,非常的悲慘。

蘇-27的成功,使得蘇霍伊設計局陷入了瘋狂的境界,對外部一切航空技術都采取了特別輕視的態度,最終在冷戰結束30年後,耗資幾十億美元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蘇57研制基本宣告失敗,蘇霍伊設計局慘遭肢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蘇局人員和米高揚設計局並入了聯合飛機公司,但是依舊保留了蘇霍伊這個產品的牌子。

同時期的米格設計局,作品基本就是米格-23和米格-25以及米格-29,米格-23還簡化改進出了米格-27攻擊機,由於作戰和裝置極度簡化,所以避免了米格-23的惡評如潮,使用者大量點贊,米格-25和米格-29,比米格-23口碑好一點點,但是也不夠先進。

殲-20的成功,是中國航空工業40年瘋狂努力的結晶,新一代戰鬥機,將更加強大,從業人員繼續努力,再接再厲,戒驕戒躁。

總體的結論是,蘇聯有米格和蘇霍伊這2大強力設計局競爭,總體難分高下,中國延續了蘇聯的做法,蘇聯扶持建立了沈飛,國家命令沈飛復制貼上,成了成飛(其實還有貴飛),但是很有意義的是,不管是中國還是蘇聯,小弟弟都超越了老大哥,完全了一家獨霸(技術上)。

就老大哥的歷史來看我們,就知道, 過去多強悍是根本靠不上的,多厚的老本也經不住長年累月的吃,不謙虛不認真,不努力,不認真看清世界潮流,30年後就啥也不是,死路一條。

悲哉,米高揚,痛哉,蘇霍伊。

#殲15S亮相

就這個圖來看,機頭雷達罩和空速管的形狀來看,還是老舊的脈沖都卜勒雷達,沒有換成殲16那種淺灰色,無機頭空速管的設計,可以說,該機還是殲15的一個簡單改進,可能僅僅是增加雙座教練功能。

等了好多年,沈飛的殲15S終於出來了,這就是雙座教練機改型,座艙設計基本延續了蘇-27UB,再加上之前出現的殲15D電子戰飛機,殲15T彈射型飛機,加上殲15第一批次的原型,我們就擁有了4款殲15改型,而殲15的娘家:蘇霍伊設計局,只有一款停產多年的蘇33,他們一共造了20-30架就徹底沒了。

中國的殲15總數不詳,但是在2030年之前,堆滿100架應該是沒啥問題的,現在的懸念在於,未來先進的隱身艦載機,究竟是北方的35,還是南方的鹽水鴨。

成飛的主業是空軍戰鬥機,艦載飛機經驗較少,但是也不算0,最早搞過殲7改進型,殲10改進型,殲20改進型也進行過很多年,後來突然停了,按照常理來看,不太可能客戶直接指定,直接跳過競標這個程式直接私相授受,假如是真的,那就非常恐怖了,中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大型軍工計畫的招標投標算是非常認真的,即使有人情世故,但是影響還是比較小,大體算得上是公平科學。

照理來說,假如客戶有確定的需求,給一定的要求,業內公開招標,南方的戰鬥機應該也要出來了,畢竟北方的出來飛2 3年了,這就讓人覺得很奇怪,難道是南方迫於特殊非技術壓力甩鍋不幹艦載機了,還是空軍逼著全力以赴搞六代機?或者客戶的正式招標還一直沒有開始?

目前風聲很高的沈飛35,圖和視訊很多很多,但是現在就有個問題了,飛機折疊寬度很大,比殲15大得多,殲15折疊長度好像是7.4公尺,35折疊可能達到了8.5公尺甚至更高一些,反過來看,該機折疊寬度太大,還是嚴重影響該機的甲板停放數量。

#KAAN戰鬥機進展

這是中東土豪沙烏地參觀土雞的KAAN戰鬥機,目前來看,該機正常試飛,還是有很多不尋常的意味,到處找客戶,馬來西亞,巴基史坦,阿聯都去參觀了,就是一句話,掏錢換技術,低價大型戰鬥機,msl世界第一款自主研發。

但是該機很好玩的是,準備到了第10-15次試飛,再收起落架,這是一個非常不尋常的事情,正常來說,第一次不收就行了,以後大家都收,這裏也折射出了2個事情,土雞特別怕飛機摔!

而且現在土雞手裏只有1架可以飛的,萬一摔了,那可能導致極其嚴重的後果,這裏也可以看出,戰鬥機算是一種頂級的奢侈品,不是普通國家能負擔的。

土雞最近些年,在KAAN戰鬥機上耗費了上百億美元的經費,建立了大量的測試裝置,還有大量的研發計畫,比如風洞,隱身測試裝置,國產機載武器計畫等等,這麽一折騰,很快就發現家底快空了。

更嚴重的是,飛機制造數量和節奏不對,按照常態,首飛的時候,大體應該完成3架,2架試飛1架靜力試驗,土雞軍工這一次大冒險,幾乎壓榨幹了國內財政,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土雞和英國羅羅公司聯合研發的16噸推力大型發動機,將在2027-2028年裝上第9架原型機進行測試,就目前來看,這進度也太勁爆了,研發時間才6-7年,中國的渦扇15,從2005-2006年開始立項,折騰到2023年才開始裝機測試,幾乎耗費了20年時間,土雞這可好,直接原地垂直起飛,嚇死人了。

KAAN第二次試飛,大體科目和第一次差不多,沒有特別激烈的動作,起落架一直不敢收,這種過分謹慎的態度也明示土雞經驗極度缺乏,也對本國航空工業水平嚴重缺乏信心。

大家都知道,不收起落架的話,飛機的效能會遭到嚴重的制約,最大速度大多不超過500km每小時,飛機的爬升,加速,滾轉盤旋等機動也沒法做個完整的測試。

這種極度謹慎的作風,或許叫烏龜 style,和土雞非常雞血的flag,形成了極度鮮明的對比,從試飛進度來看,差了南韓的KF21十萬八千裏,南韓人的進度很嚇人,2026年批次交貨應該不成問題。

土雞的宣傳是很到位的,感覺隨時都有好訊息,但是這還是忽悠人的套路,彈倉地面測試很簡單,真正的考驗還在後頭,經過2架以上的飛機試飛,基本飛行效能測試差不多了,氣動布局基本穩定下來了,才可能安裝飛機的機載雷達,光電裝置測試,折騰差不多了,才能輪到彈倉武器的投射,真正到彈倉投射武器,還有好多年呢。

彈倉測試武器完畢,基本就可以交付客戶了,作為一款比較純粹的隱身戰鬥機使用,後續還可以測試飛機的機翼外掛點,掛載大型副油箱和大型空地飛彈/反艦飛彈/無人機/巡飛彈等。

後續還可能加上和安卡3無人機的協同作戰測試,這是一個很燒錢的過程,時間也很漫長,不是那麽簡單的。

本子的航空雜誌也粉土雞的KAAN戰鬥機,這個角度很有沖擊力。

這個數量是比較正常的,2架單獨的飛行效能測試飛機,後續4架則是航電武器測試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