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收了中國2億歐元,反將中國排擠出局?歐盟很快就嘗到了苦果!

2024-06-29軍事

聲明:本文內容均參照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如今在衛星導航領域,美國的GPS正如日中天,中國的北鬥衛星也不落下風。二者之間,還有一個特殊的存在, 歐盟的伽利略系統

當年北鬥未生,GPS獨霸一方時,為了對GPS反壟斷,伽利略系統誕生了。

當時 中國以2億歐元入局,共同參與伽利略的研發工作 。可如今,只見中國北鬥系統蒸蒸日上,很少聽說伽利略系統。

中國加入伽利略研究計畫後發生了什麽,如今的伽利略系統發展如何?

伽利略計劃的誕生

時至今日,世界上的衛星導航系統,有 四家獨大 ,其中之一為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GPS

其余的三個,一個是俄羅斯的 格羅納斯衛星導航系統 ,一個是歐盟的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還有一個,則是中國的 北鬥導航系統

在這四種導航系統中, 美國GPS歷史最久遠,技術也較成熟 。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由於當年蘇聯解體,一度消沈下去,直到2010年才得以恢復。

而中國的北鬥衛星系統,到2020年才提供全球服務,有了與美國抗衡的能力。

也就是說, 蘇聯解體以後,再無一家衛星導航系統比肩美國 。導航又是許多領域必備的工具,這使得美國的話語權越來越重。

1993年,中國一輛名為「銀河號」的貨船本是正常航行,忽然遇到一艘美國船,他們聲稱「銀河號」可能攜帶送往伊朗的化學武器材料,要進行檢查。

按照相關條例,美國根本無權進行檢查,中國也是堅決拒絕。

美國被惹惱,他們 關閉了所有導航訊號,使得中國無法繼續導航前行

要是古代,人們出海導航有 用幾塊方形片堆疊起來的牽星板 ,可以透過測量垂直角度與纖繩長度換算北極星高度角,確定所在地理維度。

可隨著科技發展,人們依賴於衛星導航,這種工具很少有人會用,美國關閉了導航,放眼就只剩茫茫大海,不知該駛向何處。

牽星板

就這樣僵持33天後, 中國不得不妥協,同意美國登船檢查

美國利用導航控制其它國家的事件,不止這一起。

1999年, 印巴戰爭正打得火熱,美國突然中斷了戰場上的所有GPS服務 ,使得作戰裝置無法正常執行,作戰方損失慘重。

美國利用衛星導航作威作福,這讓許多國家都意識到了危機,研制一個反美壟斷的衛星導航系統,成了許多國家的共識。

歐盟率先將這一行動付諸實踐, 投資35億歐元 ,準備建設一個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 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2002年3月,歐盟交通部長會議上,15國代表舉手同意,伽利略計劃開啟。

為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歐盟在2005年7月28日與中國簽署了三個套用計畫合約,成功 拉中國入夥

中國因此成為第一個參與伽利略計劃的非歐盟國家, 為伽利略計劃投入2億歐元資金 ,7000萬歐元用來開發技術,剩下的1.3億歐元,用來進行裝置部署。

中國出走單幹

雖然伽利略計劃目的明確,制造獨立自主的導航系統,反對美國的壟斷。但參與國家各懷鬼胎,究竟由哪個國家領頭,有著很大爭議。

伽利略計劃停滯許久,「誰領頭」的問題終於得到解決,最終研發主權落在了以 歐洲航天局 為代表的公共監督機構,以及由私營企業組成的聯合母公司身上。

研發主權有了歸屬, 研發任務如何分配 ,又成了一個大問題,組織、技術、財政等問題也始終得不到解決。

按照原本的計劃,在2006年年底之前,就應該有了完善的分配制度,組建好聯合母公司,任命一個公司總裁。

可這一計劃遲遲難以推進,參與的研發的各方機構, 始終是一片散沙

不光是研發各方難以統一,就連研發目的,也變了質。

伽利略計劃最開始是反美壟斷所誕生的,可2005年以後,許多 親美人士登上政治舞台 歐洲航天局改變對美態度,開始友好往來

與美國交好,與中國自然交惡,當歐盟與美國冰釋前嫌後, 他們開始排擠中國

中國投資2億歐元,只落得打雜的分,不僅無法參與伽利略計劃的決策,在進行研發工作時,還受到歐洲航天局的刁難。

中國當然不能任人欺負, 2006年11月,中國宣布結束伽利略計劃 ,制造屬於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這並不是逞口舌之快,其實中國還沒參加伽利略計劃時,就已經準備好了退路。

早在 2000年,中國就已成功發射北鬥一號衛星 ,建成了北鬥一號衛星試驗系統。

從伽利略計劃結束後,中國專註於北鬥系統的研發,到2012年,北鬥二號衛星成功發射成功,14顆北鬥衛星,組成了北鬥二號衛星導航系統,為亞太地區提供導航定位服務。

2020年7月29日 ,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開通,成功 實作了全球定位導航服務

反觀當初將中國排擠出局的 伽利略計劃 ,卻因為各種問題, 發射計劃一再推遲

不過,歐盟對中國的成功倒顯得很大方,就像歐委會副主席雅各·巴羅所說的,「衛星導航有著許多潛在的市場,各方都有參與空間。」

伽利略計劃的後續

中國結束後, 伽利略計劃參與方之間的矛盾始終難以解決,整個計劃也是一拖再拖 ,直到2011年8月,第一個衛星才成功發射升空。

衛星發射升空,問題還是很多。2014年5月,4號衛星因故障報廢。同年8月,5號和6號衛星入軌失敗。

在多次失敗嘗試後, 歐盟終於成功在2015年到2016年,將11顆伽利略衛星發射升空

到2016年12月,在軌的衛星一共18顆,可伽利略系統設計是24顆,還需差6顆,才能進行正常使用。

無奈之下,歐盟只好求助美國,借他們的GPS一用。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也在這一年投入營運。

自營運以來, 伽利略系統出現了多次故障 ,最嚴重的當屬2019年7月,據德國媒體報道,當時的系統故障,導致整個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癱瘓無法使用

這起故障的主要原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各方的協調問題。

當時羅馬方在檢查系統時,就發現了錯誤,本來應該啟動備份,但接受負責控制的德國,並沒有將此事告知慕尼黑控制中心,而選擇無視。

故障的解決本來也很簡單,但德國和義大利控制中心在排查故障時,需要歐洲導航衛星系統管理局協調,這個管理局位於布拉格,在布魯塞爾也設有代表機構。

因此這次故障影響重大,歐盟委員會和歐洲空間管理局也加入進來,原本由德國和義大利解決的問題,一下子成了六方共同參與的難題。

本來只要六小時就能解決的故障,也因為多方攪合,拖了一星期才解決。

除了內部原因外,伽利略導航系統也受到外部威脅。

因為先前設計時,伽利略導航系統所使用的訊號頻段,與美國GPS軍用訊號頻段部份重疊,這樣一來, 美國遮蔽伽利略衛星訊號時,連自己的訊號也給遮蔽了。

對此,美國曾態度堅決地表示,如果發生戰爭,第一步就是將伽利略衛星擊落。

盡管內憂外患,且故障不斷,但伽利略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此前歐洲導航衛星系統管理局就強調過, 伽利略系統有著20厘米級別的精度 。歐盟委員會也在2018年宣布,將這20厘米級別精度的定位免費開放。

另外, 伽利略衛星還配有2座銣原子鐘和2座被動型氫鐘,這些都是比北鬥系統優秀的地方。

中國北鬥系統後來居上,既要警惕伽利略系統有的缺陷,也要學習它的優勢。

參考資料:

[1] 【科普 | 衛星導航系統】淮安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2021-09-15

[2] 【中國與伽利略聯合執行體簽三個套用計畫合約】新華社 2005-07-29

[3] 【內耗絆住「伽利略」後腿】央視國際 2007-03-30 來源:文匯報

[4] 【起個大早趕個晚集,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的未來在哪?】界面新聞2020-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