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威力巨大但生存機會太低,中國東風-5B洲際彈道的無奈

2024-07-10軍事

想要財運亨通,好運常伴嗎?那就趕緊加入我的幸運陣營吧!點贊關註,一起迎接好運的到來!祝您財源廣進,萬事如意!

「東風」-5B:國之重器的輝煌與無奈

作為中國戰略核武器的中流砥柱,「東風」-5B洲際戰略彈道飛彈在歷次閱兵式上都展現著其威武雄姿,更是在國際上獲得了「世界十大洲際飛彈」第二名的傲人成績,在這份榮耀背後,也隱藏著一些難以忽視的局限性

當量與精度:殺傷半徑的賽局

「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在飛彈技術上的突破,從1965年開始研制,到1981年服役,再到90年代的效能提升,這款飛彈的射程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3000~15000千米,與美蘇等國早已采用的分導式多彈頭技術相比,「東風」-5A飛彈只能攜帶一枚300~400萬噸核彈頭,在打擊效率上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誠然,核彈頭的威力不容小覷,但要想有效摧毀城市目標,僅僅依靠大當量是遠遠不夠的,數據表明,當量提升所帶來的殺傷半徑增幅並不顯著,而分導式多彈頭技術則可以透過多個小型核彈頭的精確打擊,實作對目標更有效的毀傷效果

分導式多彈頭的挑戰與突破

實作分導式多彈頭的技術難度極高,每個子彈頭都需要獨立的制導與末助推系統,這對系統的微型化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飛彈穿越大氣層和再入大氣層時的姿態穩定,以及如何突破反導系統的攔截,都是需要攻克的難題

中國在「東風」-5B上實作了分導式多彈頭的技術突破,使其可以攜帶4~6顆分導式彈頭,並於2006年試射成功,標誌著中國洲際飛彈技術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發射井:固若金湯背後的隱患

「東風」-5B洲際彈道飛彈采用液體燃料,發射準備時間較長,只能在固定飛彈發射井內發射,雖然中國為其建造了24個真假發射井,但這些發射井並非加固型,飛彈也並非處於隨時可發射狀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第一代「泰坦」1洲際彈道飛彈的地下發射井,其建造之復雜,配套設施之完善,令人嘆為觀止,從深度近49公尺的加固發射井,到共用的指揮控制中心、動力中心、制導天線站,再到復雜的減震系統、燃料加註設施以及嚴密的安保措施,無不體現著美國對其核力量的重視

抗壓能力的較量:從「泰坦」到「民兵」

隨著美蘇冷戰的升級,飛彈發射井的抗壓能力成為重中之重,為了抵禦核打擊,雙方不斷加固發射井,抗壓能力也隨之水漲船高

美國的「泰坦」2、「民兵」II和「民兵」3飛彈發射井,其抗壓能力不斷提升,從最初的幾十千克/平方厘米,最終達到了驚人的140千克/平方厘米,足以抵禦100萬噸核彈在366公尺外觸地爆炸

為了進一步提高飛彈的生存能力,美國甚至提出了密集部署地下井方案,將數百個飛彈井集中部署,利用核彈爆炸後的效應幹擾後續攻擊,從而提高飛彈的生存機率

中國的選擇:從加固發射井到機動發射

中國的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決定了其核反擊的目標並非敵方發射井,而是城市等目標,因此,中國更加註重如何確保飛彈在對方核突襲中的生存能力,並逐步將發展重點轉向了機動發射

從「東風」-31到「東風」-41,中國在機動發射技術上不斷取得突破,這些飛彈平時儲存在堅固的地下洞庫內,戰時才機動發射,有效地提高了生存能力,確保了二次核反擊的機會

結語:核威懾與未來

隨著飛彈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高精度飛彈的出現,固定發射井的生存能力受到了嚴峻挑戰,雖然加固發射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禦核打擊,但其造價高昂,且一旦被摧毀,損失巨大

機動發射方式的出現為飛彈的生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未來的核威懾戰略帶來了新的變革,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更加安全、可靠的核威懾手段,以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您對這一話題的看法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