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箭牌擼子、十三響、五星擼子,這三個都是什麽槍?

2024-10-25軍事

民國時代,中國軍人非常會給武器起名字,例如管日軍的步槍叫「三八大蓋「,管日軍的輕重機槍分別叫「歪把子」或者「野雞脖子「,當然也有一些小型進口手槍,還給起了「一槍二馬三花口四蛇五狗張嘴蹬」的順口溜。

那這篇文章咱們再來看看三個有外號的槍,分別是「劍牌擼子」、「十三響」和「五星擼子」。

一、箭牌擼子

所謂的「劍牌擼子」,實際上就是義大利生產的伯萊塔M1934型半自動手槍。

該型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義大利軍隊的主要制式手槍,雖然尺寸比較緊湊,但軍官和其他作戰士兵都配備過。

該槍在1934年正式定型,發射9×17公釐白朗寧短彈,也就是0.38ACP白朗寧手槍彈,使用7發可拆卸式彈匣供彈,和正常手槍一樣,有效射程大約50公尺。

M1934手槍比較小,全槍長度只有150公釐,槍身重量0.75千克,在二戰期間不僅義大利軍人喜歡,就連德國軍人也很喜歡,甚至都願意拿自己的華瑟P38去和義大利軍人換M1934手槍。

在民國時代,義大利的伯萊塔M1934型手槍也有極少數被國軍將官私人裝備,作為個人的防身手槍,並沒有列裝部隊使用,所以在當時的國內非常少見,可以說幾乎是看不到。

那為啥它叫做「箭牌擼子」呢?原因是這槍的握把護柄上,帶有伯萊塔公司的Logo,而Logo的造型就像是劍,因此在中國就被起名為「箭牌擼子」。

二、十三響

「十三響」在當時的國內還有另外一種叫法,那就是「加拿大擼子」,實際上就是由加拿大生產的白朗寧M1935手槍,也叫「白朗寧大威力」,最初由白朗寧在1926年設計,也是他生前設計的最後一把手槍,但並沒有完成,最後在三十年代才被後人完成最終定型,並由比利時FN公司在1935年生產,二戰爆發後,比利時被德國吞並,之後由加拿大開始生產這種手槍,主要出售給同盟國家使用。

加拿大版的M1935和原版的「大威力」手槍基本上差不多,也是發射9×19公釐帕拉貝倫手槍彈,配備13發雙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為50公尺。

該槍的尺寸也較大,全槍長度197公釐,槍管長度118公釐,槍身重量大約0.99千克,在當時屬於標準的軍用戰鬥手槍之一。

當時國軍用的M1935手槍

中國在抗戰早期就曾向比利時引進過一部份原廠的M1935手槍,後來到了四十年代,國民政府又開始向加拿大引進這種手槍,首批引進了4000支,並要求在上面刻有「中華民國國有」的字樣。

之後又陸續引進了上萬支,這種手槍當時國內累計引進了2萬余支,但在抗日戰爭中使用的不多,大部份都用在了之後的解放戰爭中,主要裝備國軍一線部隊,包括軍官、通訊兵、軍醫、汽車兵等都使用這種手槍。

那「加拿大擼子」和「十三響」這兩個外號是怎麽來的呢?

原因是這支槍能上13發子彈,因此就叫「十三響」,還有就是因為它是加拿大生產的手槍,因此也叫「加拿大擼子」。

還有就是,這種槍是加大生產的,並且是9公釐口徑,後期還有人叫它「加九手槍」。

如今加拿大軍人手裏的M1935手槍

別看這手槍是上世紀三十年代研制的,到了現在經過現代化改進的白朗寧M1935手槍依舊作為不少國家軍隊的制式武器,例如英國軍隊、加拿大軍隊和歐美其他國家的軍隊,仍在使用這種手槍,可以說M1935是世界上最成功的9公釐軍用手槍之一。

三、五星擼子

「五星擼子「實際上就是前蘇聯在三十年代初期,研制和生產的TT-30/33型手槍,也叫「托卡列夫手槍」。

該槍在設計上,學習了白朗寧FN M1903的各項特點,就連外形和大體輪廓都和前者相似,不過該槍發射的子彈不同,采用和波波沙衝鋒槍同款的7.62×25公釐手槍彈,這種子彈也是從德國7.63公釐毛瑟手槍彈的基礎上改進來的。

托卡列夫TT-30/33型手槍采用發8單排彈匣供彈,有效射程50公尺,最快射速每分鐘25發,而且具有較大的威力和穿透性。

這槍的尺寸也比較大,全槍長度195公釐,槍管長度116公釐,彈匣裏沒有子彈的情況下,全槍重量是0.85千克,如果裝滿子彈後,重量則是0.94千克。

曾在抗日戰爭期間,退守到蘇聯境內的東北抗聯,在接受蘇軍的整編之後,換裝蘇式裝備隨之也裝備了這種手槍。

因為該槍的握把護柄上帶有一顆五角星,因此就有了「五星擼子」的綽號。

中國仿制的54式手槍

1951年韓戰期間,中國還對該槍進行了仿制,叫做51式手槍,但這個型號並不完美,到了1954年再次仿制,定型了最終的54式手槍,外號為「54大黑星」。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內容,如果文中存在哪些錯誤或者不足,還有望大家多多指點改進,感謝各位的支持與關註,下期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