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說,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是非常提振信心的一仗, 能夠在千軍萬馬中消滅整編一個師(整編師實際上是軍級單位),還是國軍的禦林軍,那就證明有能力殲滅任何一支國軍 。
這樣一來,我軍就有信心展開更大規模的戰鬥,敢於攻取大城市,敢於打後面的魯南、濟南、豫東等大戰役。
孟良崮
74師比日軍還難打
74軍整編成74師的時候,編制從3師9團砍成3旅6團,加上其他師直部隊和機關單位,總人數2.5萬左右。
74師第一次進攻漣水時,被八縱陶勇、一縱皮定均、六縱王必成圍攻,74師7000余人傷亡, 80余人被俘 。
從只有幾十人被俘虜的數據來看,可見74師實力不俗,面對我軍3個縱隊的圍攻,還能井然有序的撤退。
74師第二次進攻漣水時,采用了聲東擊西的戰術,我軍失守,74師傷亡8000余人,而六縱傷亡10000余人。
由此可見,74師的戰鬥力確實不俗,但是兩次戰役下來,也減員了1.5萬名老兵,補充的部隊大都是新兵。
孟良崮戰役之前,74師又編了三個新團,準備恢復3旅9團制,但並沒有參加孟良崮戰役,另外師屬重炮營因為山區機動困難,也留在後方得以保全。
孟良崮戰役,74師傷亡9千余人,被俘1.5萬余,合計2.4萬余,參戰部隊全軍覆沒,另外華野在外圍打援戰鬥中斃傷俘敵8千余人,這才是3.2萬殲敵數的由來。
孟良崮的74師,實力已大打折扣
先講兩個戰例:
抗美援朝期間,180師被敵人重兵包圍,他們知道被圍後,決定分散突圍。分散突圍前,先組織力量朝一個方向突擊,吸引敵人火力,其他傷兵分散突圍,180師在此前還屬於沒打過硬仗的部隊。
抗美援朝期間,水門橋被誌願軍炸毀,大量美軍也是匆忙撤退到水門橋附近,沒橋渡河,美軍在水門橋附近迅速搶占有利地形,構築防線,還不斷擴大防線,利用坦克作為機動火力,對誌願軍攻擊方向實施反突擊,也扛住了誌願軍好幾天的攻擊。
然後再看看74師山谷裏被俘虜那7000人在幹啥?
不去搶占有利地形,構築防線,不去搶占交通要道,接應援軍,不到其他陣地去加強防守。他們在幹啥? 在山谷裏伺機而動。
軍事裏最主要一條,就是要主動,即使伺機而動也要主動,要把所有的準備工作做好。
國軍升級戰術
孟良崮戰役之後,對國軍影響很大,每天都召集軍事會議還進行沙盤復演,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還請來了岡村寧次作為顧問,最後得出結論就是:
第一,不斷升級陣地戰,一駐紮就馬上修工事。
第二,幾個軍齊頭並進不冒頭,結硬寨、打呆仗、發揮火力優勢,殺傷解放軍。
第三,組建還鄉團,清除解放軍在基層鄉村的根據地,打掉解放軍賴以為生的組織鏈。
國軍為了威懾根據地的百姓不與解放軍合作,和當年的日軍一樣,進行殘酷的三光政策,幹出各種聳人聽聞的恐怖事件。
國軍的策略,就是讓戰爭在解放軍的根據地進行, 在孟良崮戰役之後,解放軍也依舊處於戰略防禦態勢 ,根據地還在不斷遺失,後勤的壓力也比較重,最後直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才轉入了戰略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