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軍事

從嘲諷到模仿!中國坦克啟動「棚改」,為何最先出現在對印方向?

2024-10-08軍事

在打了2年多的俄烏戰場上,人們最初預測的「俄軍將與烏軍爆發類似庫爾斯克戰役那樣的坦克大會戰」的一幕,始終未曾出現。與之相反的是,原本被尊稱為「陸戰之王」的坦克卻在各類自殺式無人機的獵殺下損失慘重。 為了應對看似不起眼的自殺式無人機,俄烏兩軍不約而同地開始為自家坦克裝甲車輛加裝諸如頂棚和防護網等附加裝置,此舉被不少人戲稱為「棚改」 。而今,這種曾被認為是「低效能」的被動防禦手段,卻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解放軍裝甲部隊的身上,或說明此舉的戰場價值還是不可小覷的。

15式輕坦炮塔外部覆蓋了頂棚

央視新聞頻道於近日播出了一則名為【海拔5300公尺 全要素演練檢驗合成作戰能力】的新聞,介紹了西部戰區某陸軍合成部隊在高海拔地區開展的近似實戰環境下的演練。在新聞畫面中,國產15式輕戰車炮塔外部加裝的裝置尤為奪人眼球。沒有錯,那就是與俄烏兩軍坦克裝甲車輛外部加裝的網狀金屬隔柵相似的頂棚。 當然了,與明顯帶有戰時應急和前線部隊自行DIY色彩的俄烏兩軍加裝的頂棚不同,包裹住15式輕坦整個炮塔的頂棚經過了一定的外形最佳化設計,很可能是以統一標準生產和加裝的制式防護裝備

俄烏兩軍都對坦克裝甲車輛加裝了頂棚或防護網

好吧,看起來網路上流行的那句話最終還是成為了現實,即「嘲笑俄軍,理解俄軍,成為俄軍」。 這種於後天為坦克裝甲車輛實施「棚改」的附加防護手段,雖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車身高度、增加被發現機率、妨礙高射機槍射界和妨礙人員從炮塔進出,但僅從實際效果來看,「棚改」後的坦克裝甲車輛確實在自殺式無人機的面前提高了戰場生存力,減少了人員和裝備損失量 。因此可以說,這種辦法固然有點「笨」,但仍是有用的。

國產「625」型自行彈炮合一系統

可能有人會認為,明明我們早就有諸如國產反無人機雷射武器、反無人機微波武器、車載式電子幹擾系統、遙控槍炮武器站、可編程近炸高炮炮彈和自行彈炮合一系統等一系列可對抗無人機的裝備,可用「硬殺傷」和「軟殺傷」相結合的方式,為裝甲部隊撐起一道對空防禦網,為何卻還要學俄烏兩軍對坦克搞「棚改」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掛載破甲彈頭的自殺式FPV穿越機

從烏克蘭戰場上的自殺式無人機來看,相比起以軍標生產出來的體積較大且多采用金屬材質的型號,俄烏兩軍運用規模更大的其實是由民用FPV穿越機改裝而來的自殺式無人機。 此類「民轉軍」的多軸FPV穿越機,有著飛行噪音低和體型較小的特點,再加上金屬材質使用較少,故蹤跡難以被雷達等電子偵察探測裝置所發現 。往往在其發動攻擊前的最後一刻,被瞄準的目標都不會有絲毫的察覺。

掛載反步兵地雷的自殺式FPV穿越機

不僅如此,相比起更加昂貴的軍用制式自殺式無人機,改裝而來的自殺式FPV穿越機的成本很低,利於大量采購和使用,更容易實作「蜂群」作戰效果,進而瞬間拉滿、甚至是「撐爆」對手的防空攔截火力通道上限 。當需要面對那些因超出防空攔截火力通道上限而襲來的自殺式無人機時,坦克裝甲車輛該怎麽辦呢?還不是要「硬扛」嗎?由此想來,以「棚改」的方式為坦克裝甲車輛提高被動防護水平,增強「最後一道防線」,從邏輯上也就說得通了。

印度開始研發此類裝備

至於說為何這種成規模的「棚改」最先出現於西部戰區,原因也不難猜,自然是「一切從實戰出發」。就在幾個月前,「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與該國多家防務系統公司展開合作,成功開發出了多款印度國產自殺式無人機,相關裝備被統稱為「LAM系統」。按照印度軍方和DRDO的規劃,首批不少於50架國產自殺式無人機將在2024年底前交付印軍試用。 對此,駐守在與印度領土僅一線之隔的解放軍西部戰區部隊,必然不可能無視這一潛在的新生威脅,為15式輕坦加裝頂棚就成了無比正確的決定 。畢竟唯有先保全自己,才能更好地應對潛在之敵。

加裝頂棚或將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因此,「棚改」雖是個「笨辦法」,但誰會嫌棄「防護太嚴密」呢?既然俄烏兩軍都以血淋淋的經驗教訓證明此舉的價值,那解放軍學來用也就無可厚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