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印度大選還不到一個月的關鍵時刻,印度總理莫迪收到了一份「捷報」,但他恐怕很難高興起來,因為更麻煩的事還在後頭。近日,印度內部突然爆發了一場小規模的「內戰」,交戰雙方分別是印軍和反政府武裝,經過一段時間的交火後,印軍「打死了至少12名武裝分子」。據了解,這個反政府武裝名為納薩爾派,建立於1967年,這麽多年來他們一直在為農村地區的窮人而戰。
別看這支武裝組織的人數不過數萬人,與總兵力超過百萬的印軍壓根就不是一個級別,但就是這麽一個人數,裝備遠遠落後於印軍的組織,卻給歷屆印度政府造成了不小的麻煩。自1967年建立以後,納薩爾派就時不時地在印度內部制造騷亂,新德裏方面不是沒有想過徹底清剿這一組織,奈何印度的國情實在是不允許。
首先,了解印度的觀眾都知道,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大部份集中在了幾個特大城市,那些偏僻的山區和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幾乎沒有什麽經濟發展,這就導致了印度內部極度不均衡。在這種巨大的經濟差距下,各民族之間乃至各個階層之間,存在著許許多多的矛盾。在這些矛盾的促使下,納薩爾派就此誕生了,他們開始用武力與印度政府對抗,以求改變自己和廣大平民階級的命運。
當個人追求融合整個階級的追求後,印度政府想要將這些武裝分子一網打盡,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每個納薩爾派成員的背後,都站著廣大的平民階級,或者說這個組織就是由平民階級構成的,平日裏他們照常下地幹活,但是一有風吹草動,他們就會重新武裝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政府想要完成清剿任務,只有兩種辦法,要麽徹底消除貧困,讓納薩爾派失去生存的土壤,要麽就策反一部份成員,讓他們指認曾經的隊友,否則很難有效辨別這些混雜在平民階級中的武裝分子。
其次,納薩爾派采取了一種十分靈活的遊擊策略,往往打一槍就會換一個地方,所以別說徹底清剿了,印軍想找到他們都難。綜上所述,在印軍與納薩爾派對抗的過程中,取得捷報很簡單,但徹底清剿這件事就很不簡單了,不是說莫迪政府努力就能做到的。
而且在印度國內,至少盤踞著二十幾個不同的反政府武裝,如果莫迪政府想要實作他所誇下的海口,帶領印度成為已開發國家,那他連任後,必然會有一場乃至多場硬仗要打。畢竟,無論這些反政府武裝建立的初衷是什麽,站在莫迪政府的角度來看,每一個都是印度走向已開發國家的「絆腳石」,只有清除這些「絆腳石」,印度才有可能在穩定的狀態下,獲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