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沙利文訪華最後一天,獲中國高層會見,如何定調此次存取?

2024-08-30國際

各位朋友,大家好。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在中國存取已經結束,8月28日,他與中共中央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兼外長進行了整整一天的戰略磋商。

從中美雙方各自釋出的新聞稿來看,對於這次的磋商雙方評價都很不錯。

首先來看中方,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就是,這次的新聞稿長度超過以往,且稿件中不僅提到了中國外長的表述和立場,最後一段還參照了一些美方的觀點,相比之前非常罕見,而這某種程度也說明,這次會談的氣氛確實還不錯。

當然,中方參照的都是「支持一個中國立場」、「不願引起沖突」這樣的觀點,那些比較敏感的美方觀點並不在列。

和中國相比,美方的表述就沒有那麽有風度,只是參照了沙利文在會談中表達的觀點,比如對台灣問題、對中國方面的擔憂等。

不過,美方在稿件中透露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訊息,即中美兩國元首未來幾周可能會進行互動。

鑒於此,我們探討可以重點關註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中美兩國元首未來的互動可能是什麽?

第二,8月28日究竟哪些方面談得比較好?

第三,高度關註8月29日下午沙利文與中國領導人的會面情況。

我個人認為,中國領導人理論上應該接見,因為去年中國外長存取美國時就見到了美國領導人。(據發文前得到的最新訊息,領導人已經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沙利文。)

那麽現在最關鍵的問題就是,8月28日中美雙方在哪些方面進行了良好的磋商?

當然,從大方面來說,中美雙方的戰略立場依然存在很大差異,這一點在中方的新聞稿中也展露無遺,但中方目前也逐漸接受了一個現實,那就是中美關系是合作與競爭共存,也就是所謂的競合關系。

老實說,所謂競合關系的觀點一直是美方談的比較多,但關鍵問題是中美應該如何管理沖突。

從8月28日中美雙方透露出的訊息來看,雙方已經在恢復軍事交談方面達成共識,比如雙方戰區司令員要進行對話,也就是「High Level Communication」、「High Level Diplomacy」,以及「Military to Military」。也正是在恢復雙方軍事溝通問題上達成共識後,才有了8月29日上午中央軍委副主席和沙利文的會面。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沙利文作為國家安全顧問,地位明顯高於身為美國國務卿的布林肯,畢竟布林肯通常只和中國外長會面。

雖然身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工作範圍要比中國外長大,但他無論如何比不上國家安全顧問,因為國家安全顧問掌管著美國全方位的對外戰略,包括美國對中國的戰略。

另外,在8月28日的會面中,中美雙方也在共同禁毒、共同打擊非法移民等問題上達成了共識,表示會加強合作。

除此之外,在一些敏感問題上,尤其是中國台灣問題上,中美雙方依然存在嚴重分歧。

必須指出一點,中美雙方存在分歧很正常,因為中美是兩個利益、意識形態都不同,且越來越不同的大國。

但此次中美會談若能確立「競合」思維,即如何在競爭中合作、如何透過合作來管控和減少沖突,那在一定程度上,中美之間或許能重建2006年左右的中美關系,當時中美雙方的思維狀態就是以合作來管理、減緩雙方的沖突。

不過,如今中美雙方想實作這點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了,因為現在中美之間的硬實力、軟實力、價值觀、國家發展目標以及各自關心和焦慮的問題與2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總的來說,沙利文此次訪華某種意義上也是拜登政府在其行將卸任之際「撞了南墻回了頭」的一個舉措,至於能持續多久,還有待商榷。

畢竟現在距離美國大選還有60多天時間,沙利文也即將卸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顧問,所以對於沙利文此次訪華到底有多少成果,我們拭目以待。

另外,日本自民黨元老二階俊博這幾天也在中國,8月27日他與中聯部部長見了面,不出意外的話,8月29日可能也會和中國領導人進行會談。

正如我先前提到的,二階俊博可能是目前日本政壇上,唯一能被中日雙方高層都接受的元老級人物。

2012年安倍晉三上任日本首相後,中日關系一度變得非常緊張,後來二階俊博率領了日本的企業家代表團、高層代表團和安倍的密信存取中國,在日本駐華大使的幫助下促進了中日雙方達成「和解」。

因此,二階俊博在中日雙方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不得不說,最近中日關系確實又緊張了起來,8月27日中聯部長會見二階俊博的時候也提到了這點,但中日畢竟是鄰國,並且雙方還都屬於東亞文化,如今也都在朝著現代化發展。

雖說日本之前在現代化發展的道路上走得要比中國快,但現在隨著中國追趕的速度越來越快,日本難免會產生焦慮,但不管怎樣,中日雙方只有透過合作才能夠贏得共榮共存之道,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中聯部長和二階俊博在27日的談話中都各自表示,未來雙方應該會采取一些措施來緩解中日之間緊張的關系。

老實說,中日關系很復雜,因為中日之間既有「歷史恩怨」,又有硬實力競爭的問題,此外還有美國等域外因素影響,但必須強調的一點是,中日雙方只有克服各自的弱點,才能夠有共同的未來,或者說至少有面向共同未來的基礎。

只是關於這點還是說易行難,中日之間的結構問題復雜,中日關系更是伴隨著中美關系起起伏伏,甚至還會受到很大的顛簸,這點在其對台問題上也可以窺見一二。

值得一提的是,中日這兩個東亞大國的機構和個人在金融界、企業界等領域的往來還是非常密切的,只是雙方如何走出一條具有建設性的有為之道,這是個很大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