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俄羅斯去年武器出口550億美元?真實情況可能會令你意外!

2024-02-12國際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總裁亞歷山大∙米赫耶夫在參加世界軍警防務展期間表示, 該公司訂單總額截至2023年末已經達到公司成立23年以來創紀錄的逾550億美元。

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給出的數據自然是指武器出口的數據。但是否就是指俄羅斯2023年的武器出口額達到550億美元呢?

報道表述不清,產生歧義

這應該俄媒在報道中的表述問題,因為俄羅斯在2023年單年的武器出口不可能達到550億美元。

國與國之間的軍事裝備買賣相對比較透明, 整個2023年沒見俄羅斯有任何武器出口大單。

550億美元的軍購合約是什麽規模?相比之下波蘭連續兩年向南韓總計采購了980輛K2主力戰車、648輛K-9自行火炮、288門K-239多管火箭炮以及48架FA-50戰鬥機,如此龐大的數量總金額也不過才約150億美元。 俄羅斯550億美元的出口訂單到底來自於哪裏?

整個2023年,俄羅斯武器出口唯一能稱得上大單的只有伊朗的24架蘇-35以及數量不明的米-28攻擊直升機和雅各-130教練機,但肯定不會太多,外界傳聞整個合約金額30億美元,這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根據國際知名的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釋出的數據顯示, 俄羅斯的武器出口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其中2018-2022年間,與2013-2017年相比下降31%,占全球市場份額由22%下降至16%。 在近五年間,俄羅斯武器最大接收國從10個減少至8個,其中對印度出口下降37%,其余7國平均下降59%。

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釋出的新一份全球武器貿易情況報告,2023年俄羅斯的武器出口額為139億美元。

這是合理的數位。

那麽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總裁亞歷山大∙米赫耶夫口中的「訂單截至2023年末已逾550億美元」又是什麽意思呢?

這其實是俄媒報道中的表述問題,所有人都知道武器裝備的交付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往往都需要耗時好幾年。亞歷山大∙米赫耶夫口中的 「550億美元的訂單其實真實的意思是指,該公司截止2023年年末手頭現有還未交付的訂單總額,而並非是指在2023年年內接到的訂單總額,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為什麽說俄羅斯去年的武器出口不可能有550億

這有幾個很現實的原因,除了市場因素外也有產能因素。

一是目前俄羅斯的軍工產能都在集中力量滿足俄烏戰場的需要,根本沒有剩余的產能去提供出口。 早在去年5月底,俄羅斯政府就宣布禁止出口民用和現役軍用步槍彈藥和彈殼。目的自然是優先滿足前線的需要。

二是自俄烏沖突爆發後,俄羅斯的武器出口狀況不佳,連續多次遭遇退貨。 先是埃及退貨蘇-35,當時埃及下單26架,已經生產了13架,結果遭遇退貨。據傳去年伊朗第一次計劃購買蘇-35時,俄羅斯就打算把這部份蘇-35拿去充數,後來了解到真相的伊朗自然不願意,這也是為什麽去年伊朗購買蘇-35一波三折的原因。之後印尼方面也一樣,原計劃采購11架蘇-35,最後卻又突然退貨。

三是在去年的多個武器展上,俄羅斯軍工的訂單都不多,甚至可以說是大幅下降。 在去年的杜拜航空展上,外界盛傳甚至遭遇了零成交的尷尬。

為什麽會這樣?造成這一切的根本原因大致有三點:

一是自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軍工技術上進步不大,甚至可以說是在吃老本。 三十年過去了,蘇聯遺留的老本已基本吃光,即使還有剩的,也跟不上科技的發展了。

二是俄羅斯歷年來的軍費有限,除了維護龐大的核武庫外,能投入到現代武器開發中的資金極其有限。 從蘇聯時代起就存在的短板,比如電子裝置、系統整合等方面不僅沒有得到彌補,差距反而越來越大。

三是在俄烏沖突的戰場上,俄羅斯武器表現並不突出。 特別是T-90主力戰車、蘇-35戰鬥機、S-400防空飛彈等這些明星裝備在實戰中不僅完全沒有表現出高人一籌的優異效能,反倒令人失望,也無形之中拉低了俄制武器的口碑。

正是這些方面的弱點和缺陷,使得俄制武器的市場越來越窄。雖然目前依然是軍工大國,但在很多方面已稱不上強國。

無可奈何花落去,也許一個時代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