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馮德萊恩續任不足一周!收到一壞訊息!歐盟僅1方贊成其對華政策

2024-09-01國際

歐盟近期一份名為【經濟安全戰略】的方案,在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積極推動下,卻意外地成為了燙手山芋,引發了內部的巨大爭議。

這份戰略檔雖然沒有明確指出針對哪個國家,但字裏行間都透露出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和防範,被普遍解讀為一項旨在遏制中國經濟影響力的反華戰略。

戰略方案中,諸如「基建」、「半導體」、「人工智慧」、「高科技」這類關鍵詞頻頻出現,直指中國近年來在這些領域取得的顯著成就。而方案中「競爭對手」的表述,更是與歐盟官方檔中對華關系的定義相呼應,更加明確了其針對的目標。

馮德萊恩在推動這項戰略時,卻采取了一種遮遮掩掩的態度,避免直接點名中國。這種做法,恰恰反映出歐盟內部對華政策的分歧和搖擺。

正如預期的那樣,這項戰略方案在歐盟內部遭遇了冷遇。除立陶宛以外,其他26個成員國都對該方案持保留態度,不願公開支持馮德萊恩的強硬立場。

立陶宛之所以表現得如此積極,是因為其在對華政策上已經孤註一擲,付出了慘痛代價。近年來,立陶宛政府不斷挑釁中國核心利益,導致中立關系急轉直下,雙邊貿易和投資幾乎陷入停滯。

而其他歐盟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則在穩步推進,中歐貿易額屢創新高,中國也成為歐盟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這些國家深知,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中,與中國保持穩定的合作關系至關重要。

事實上,歐盟內部對華政策的分歧由來已久。一方面,歐盟希望維護自身經濟利益,繼續深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另一方面,歐盟又擔心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試圖在政治、安全等領域對中國進行遏制。

這種矛盾的心態,導致歐盟在對華政策上常常表現出搖擺不定、自相矛盾的特點。

歐盟一方面宣稱支持自由貿易和開放市場,另一方面卻頻繁對中國企業設定貿易壁壘,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歐盟還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強對中國企業在歐投資的審查,甚至阻撓中國企業參與歐洲關鍵基礎設施建設。

歐盟這種雙重標準的做法,不僅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也破壞了國際貿易規則,最終損害的是歐盟自身的利益。

更令人擔憂的是,歐盟的對華政策越來越受到美國的影響。近年來,隨著中美關系的日益緊張,美國不斷向歐盟施壓,要求其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保持一致,共同對抗中國。

迫於美國的壓力,歐盟在一些問題上不得不犧牲自身利益,追隨美國的步伐。例如,在5G技術問題上,美國不斷抹黑中國企業,並遊說歐盟國家禁用華為裝置。

盡管沒有任何證據表明華為存在安全風險,但一些歐盟國家最終還是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做出了損害自身利益的決定。

歐盟這種缺乏戰略自主性的做法,使其逐漸淪為美國的附庸,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此外,歐盟在與中國打交道時,常常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自詡為「民主」、「人權」的衛道士,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

歐盟這種以意識形態劃線,試圖將自身價值觀強加於中國的做法,不僅無助於解決問題,反而會加劇雙方之間的,損害中歐關系的健康發展。

中歐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共同利益,雙方在應對氣候變遷、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全球發展等方面擁有巨大合作潛力。

歐盟應該認識到,中國的發展不是威脅,而是機遇。只有堅持對話合作、互利共贏,才能推動中歐關系行穩致遠,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歷史和現實已經反復證明,搞對抗沒有出路,合作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冷戰結束後,世界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多極化趨勢不斷發展,任何國家都無法獨善其身,更不能試圖透過打壓其他國家來維持自身霸權。

歐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摒棄冷戰思維和零和賽局的舊觀念,與中國一道,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