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美國智庫:俄羅斯到底想要一場什麽樣的「勝利」

2024-08-27國際

美國智庫「昆西治國方略研究所」歐亞大陸問題研究員、瑪麗蒙特大學歷史學兼職教授馬克·埃皮斯科波斯(Mark Episkopos)近日在該研究所官方網站上發文分析稱,關於俄烏戰爭的結果,西方國家的討論總是圍繞著危言聳聽的預測,而沒有考量莫斯科的真實意圖和能力。西方國家一直認為,俄羅斯要徹底擊敗烏克蘭並攻擊其他北約成員國。其實,俄羅斯想要的勝利並非全面吞並烏克蘭,而是獲得與西方談判的足夠籌碼。

被摧毀的俄羅史坦克

拜登政府的烏克蘭政策雖然缺乏連貫一致的戰略,但至少以一個明確的指導原則為中心:絕不能讓俄羅斯在烏克蘭獲勝。這一執念得到了美國在大西洋彼岸的盟友的廣泛認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聲稱:「我有一個明確的戰略目標,俄羅斯不能在烏克蘭獲勝。」

但是,即使在這種共識立場中,也有一個重要缺陷: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取得勝利,那這場勝利到底會是什麽樣子,對於這一點,西方國家還沒有足夠認真的考慮。相反,討論集中在危言聳聽的預測上,這些預測對俄羅斯的意圖和能力的模糊程度遠超對其揭示的程度。馬克龍說:「誰能假裝俄羅斯會就此止步?其他鄰國,包括莫耳多瓦、羅馬尼亞、波蘭、立陶宛和其他國家,還有什麽安全保障可言?」他的言論呼應了一個毫無根據的觀點,即俄羅斯最終的目標是攻擊北約國家。

雖然俄羅斯在這場戰爭中的勝利確實與美國的利益大相徑庭,但仔細研究莫斯科在烏克蘭可能出現的結局就會發現,即使有可能,一場全面徹底的勝利也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而且這種勝利可能不再被俄羅斯領導層期望或者說渴望。

按照西方官員的說法,只要在戰場上擊敗烏克蘭武裝部隊,俄羅斯就能贏得這場戰爭。乍一看,這似乎是對一個交戰國戰時目標的合理解釋,但這種對沖突的簡單化框架在進一步研究後很快就會土崩瓦解。

烏克蘭武裝部隊防線崩潰,雖然這種前景尚未迫在眉睫,但似乎越來越不遙遠,一旦出現這種情況,而俄羅斯軍隊發現自己有能力壓制烏克蘭,那將會發生什麽?

事實上,即使烏克蘭軍隊在前線被徹底擊潰,圍攻卡爾可夫和札波羅結等烏克蘭據點,也將被證明是巨大的負擔,更不用說去圍攻基輔和敖德薩了。雙方在馬利烏波爾和巴哈穆特這兩個不那麽重要的城市進行了長達數月的持久戰鬥,為上面所說的圍攻會帶來什麽後果提供了一個小的但卻令人痛心的預演。

即使在短期內占領整個烏克蘭,對俄羅斯來說也是代價高昂的,更不用說長期或無限期的占領了。西方可能會盡最大努力透過資助和協調烏克蘭各地的黨派活動來增加這些成本,尤其是在該國的西半部。畢竟,烏克蘭反抗軍(Ukrainian Insurgent Army)的這種活動有充分的歷史先例,比如烏克蘭反抗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抵抗了蘇聯當局長達五年之久。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西方的時事評論員們敦促西方領導人將這場沖突變成「普亭的阿富汗」,烏克蘭遊擊隊扮演上世紀80年代的聖戰組織戰士的角色。這樣的建議之所以最後被擱置,是因為烏克蘭政府實際上並沒有在入侵後的幾周內崩潰,但俄羅斯控制整個烏克蘭的任何企圖都可能引發一場曠日持久的叛亂運動,並因此導致可怕的代價。

如果烏克蘭崩潰,同樣也會放大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發生直接沖突的風險。而且,在波蘭東部和俄羅斯占領的烏克蘭西部之間建立事實上的邊界將制造一個危險的爆發點,在缺乏有意義的沖突化解渠道的情況下,可能會在北約東翼爆發一場真刀實槍的熱戰。

這樣一場戰爭也不一定是西方的疏忽。烏克蘭的全面崩潰可能會引發波羅的海國家和至少幾個主要歐洲大國的呼籲,要求西方直接派出地面部隊進行幹預,無論是以北約遠征軍的形式,還是以北約成員國自願組成的聯盟的形式。法國總統馬克龍曾一再公開表示,西方不應排除按照這樣的路線進行幹預的可能性。盡管他的提議遭到了美國和德國的堅決拒絕,但可以預見的是,如果基輔的失敗迫在眉睫,那麽,要求歐洲和美國「做點什麽」來阻止俄羅斯的政治壓力將會越來越大。

凱瑞姆林宮很清楚,無論它在戰場上表現得多麽出色,都無法單方面實作其戰時目標。事實上,其目標遠遠超出了擊敗烏克蘭這樣一個範疇,盡管並不完全是馬克龍和拜登政府所認為的那樣。沒有證據表明莫斯科有任何意圖對波蘭、波羅的海或其他北約國家發動征服戰爭,但它肯定正在尋求從美國及其盟國那裏獲得一系列戰略讓步,包括禁止北約東擴和限制北約東翼的兵力部署。

因此,俄羅斯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代表了凱瑞姆林宮針對西方的更大脅迫戰略,盡管目前還不清楚征服烏克蘭是否會讓俄羅斯更接近於獲得其想要的讓步。烏克蘭武裝部隊的崩潰肯定會在西方國家的首都引發恐慌。然而,很難看出這種恐慌如何轉化為拜登政府和其他西方領導人達成莫斯科方面所尋求的那種大安全妥協的具體意願。

事實上,考慮到當前西方政府在烏克蘭戰爭努力中的政治投入程度,烏克蘭的崩潰有可能產生相反的反應,使西方領導人更不可能與莫斯科進行實質性談判。

簡而言之,如果將勝利定義為占領整個國家,那麽俄羅斯在烏克蘭「獲勝」幾乎沒有什麽好處,反而會失去很多。相反,俄羅斯的動機是利用其日益增長的優勢作為與西方談判的杠桿。鑒於這些情況,凱瑞姆林宮此前曾暗示在烏克蘭建立不受俄羅斯控制的非軍事緩沖區。

不管未來幾周和幾個月戰場上會發生什麽,莫斯科已經開始了它無法單方面完成的事情,這給了美國巨大的內在影響力來塑造戰爭結束的大綱,華盛頓及其盟友現在應該利用這一點,以對西方和烏克蘭最有利的條件結束這場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