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天下 > 國際

俄烏戰爭如何影響中國?四大戰略機遇,助我們扭轉亞洲格局!

2024-10-20國際

正文

乍一看,這似乎只是一場地方性的沖突,影響力有限。然而,實際上在烏克蘭背後,有美國主導的眾多西方國家支持。因此,俄烏戰爭在不知不覺中已重塑了全球格局。

那麽,這場戰爭對中國究竟象征著什麽呢?

一年已經過去,但戰爭依然沒有結束。那麽,俄烏戰爭到底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呢?為何有專家認為,俄烏沖突為不參與戰鬥的中國創造了四大機遇,並可能重新塑造亞洲局勢呢?

【一、直接機會:能源與貿易】

俄烏戰爭為中國帶來的最直接的兩個機遇無疑是貿易和能源。

先談談貿易。簡而言之,俄烏戰爭使得俄羅斯的貿易重心顯著向中國傾斜。

這一轉變不僅是不可避免的結果,也是俄羅斯所面臨的一種無奈困境。

中俄兩國一直以來都建立了良好的貿易基礎。然而,隨著俄烏戰爭的爆發,西方國家紛紛對俄羅斯實施了一系列制裁,其中尤以貿易制裁為重。為了應對這些來自西方的壓力,俄羅斯加強了與中國的合作,這並不令人意外。

正如俄羅斯駐華商務代表所提到的,俄羅斯的最終目標是希望中國能夠替代歐洲,並將從各個方面促進這一轉變。

在這種情況下,中俄之間的貿易合作無疑將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如果中國能抓住這個機會,必定能夠從中獲利。

這類變化看似遙不可及,但實際上已經悄然發生,從那些數據中我們可以清晰地察覺到這一點。

俄烏戰爭開始後,普亭曾預測中俄貿易額將同比增長25%,但實際情況超出了他的預期。去年,中國與俄羅斯的貿易總額接近2000億美元,同比增長近30%。

按照這個趨勢,俄羅斯對中國的貿易依賴將持續增加。以資訊科技產品為例,如今,中國的產品在俄羅斯市場已經占據了 65% 的份額,從電腦到 5G 通訊網路,以及更先進的人工智慧等。

不僅如此,中國制造的產品在俄羅斯民眾的日常生活中逐漸深入,手機和汽車便是兩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前,三星手機是俄羅斯人最喜愛的品牌之一。然而,南韓歷來被視為美國的盟友,在重要事務上總會跟隨美國的方向。

三星為了限制俄羅斯市場的影響,故意降低了其在該國的市場份額。沒想到,這一舉措為原本排名第二的小米提供了機會,小米抓住時機迅速奪得了俄羅斯手機市場的第一位置。

汽車行業也面臨類似情況。由於戰爭的影響,日本和南韓的車型在俄羅斯市場使用頻率大幅減少,而中國汽車品牌卻快速崛起。以奇瑞星圖為例,2022年的品牌增長率高達 264%!

在未來不久,強烈的貿易需求勢必將持續增強。俄羅斯的資源和土地恰好在那裏,市場潛力巨大。在整個歐亞大陸上,似乎只有中國具備承接這一市場交易的能力。

除了貿易領域,俄烏戰爭還為中國的能源行業創造了新的機遇。

俄羅斯和烏克蘭在能源供應鏈中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但一場戰爭使得它們完全割裂,未來或許將走向截然不同的發展方向。

對俄羅斯而言,俄烏戰爭使其別無選擇,只能實施「向東看」的能源發展戰略,將過去的歐洲市場拋在一邊。這種轉變與貿易的變化頗為相似。

因此,中國再次成為了能源「朝東瞧」戰略的重要組成部份。

能源的「朝東瞅」指的是重點發展俄羅斯東部的能源基礎設施,同時致力於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油氣資源。

過去,中國與俄羅斯在油氣上遊領域的合作較為有限,主要處於簡單買賣的階段。然而,自從俄烏戰爭爆發後,這種局面發生了顯著變化和提升。

除了油氣資源之外,「向東看」同樣涉及礦產領域,而與此相關的中吉烏鐵路建設也標誌著中國在能源方面迎來了新的機遇。

中吉烏鐵路貫通了中國、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它起點位於南疆的喀什,經過卡拉蘇,最終抵達烏茲別克的安集延。

這條鐵路對中國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果能夠建成,礦產資源的運輸成本將會顯著下降。然而在戰爭爆發之前,俄羅斯始終是中吉烏鐵路最強烈的反對者。

俄羅斯反對修建鐵路的原因很簡單,就是擔心吉爾吉斯和烏茲別克會失去控制。不過,目前情況變化莫測,連俄羅斯自己都準備開放遠東地區。這樣一來,普亭就沒有理由再幹預鐵路建設了。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俄羅斯會開放出海口,這樣能夠進一步促進與中國的合作。對中國東北地區而言,這無疑是一件好事。

俄烏戰爭為中國帶來的新機遇遠不止於此,除了眼前的直接影響,還有更長遠的變革。

【二、未來機遇:政治與金融】

俄烏戰爭為中國帶來了兩個主要的長期機遇,分別體現在政治和金融領域。

首先,從政治的角度來看,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所提到的,俄烏戰爭極有可能為中國提供政治上的喘息空間。

眾所周知,近年來中國發展迅猛,而美國始終在高度關註,並不斷尋求各種手段來遏制中國的崛起。最初有那荒謬的「中國威脅論」,隨後又推出了雄心勃勃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和印太戰略,真的變換了許多花樣。

不過,自從俄烏戰爭爆發後,美國不得不將大部份註意力集中在應對俄羅斯上,這樣一來,中國所承受的壓力自然也相對減輕了。

實際上,如果我們追溯俄烏戰爭的根源,就會發現這是美國故意引發的沖突,並且是其在歐洲戰略布局中的一部份。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透過煽動烏克蘭,目的在於威脅俄羅斯,從而加速了東歐地區的分裂。

當然,俄羅斯可不是輕易對付的國家。作為一個強國,它絕不會讓美國隨意操控。自從俄烏戰爭開始以來,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有力度的反制措施,無論是在戰場上的直接軍事行動,還是將核武器作為籌碼進行高調表態,都讓美國感到苦惱。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自身能力受到限制,難以同時向中國施加壓力。

連美國政府內部的人都註意到了這一趨勢,他們擔心中國會借此機會實作發展,因此要求拜登政府將部份精力轉向台海問題。

據金燦榮教授的預測,美國可能意圖將日本塑造成亞洲的「烏克蘭」,透過激化中日矛盾來獲取利益。

不過,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美國對中國的限制程度有所減弱。

除了為中國爭取到政治上喘息的機會,俄烏戰爭還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機遇。這場戰爭涉及的範圍非常廣泛,很可能會對現有國際秩序產生影響。

如果國際秩序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必然會站上一個更廣闊的舞台。

蘇聯解體後,美國主導西方國家控制了全球,建立了一套完全對其有利的國際體系。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利益常常難以得到維護。有時,甚至連和平崛起也會遭受到誹謗和批評。

西方國家受到俄烏戰爭的負面影響,實際上超出了最初的預期。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西歐國家的重要能源供應者,一旦戰爭爆發,能源供應自然會受到影響。此外,西歐還需配合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這也意味著他們必須更加明確地「劃清界限」。

歐洲在去年便經歷了能源危機,寒冷的冬季讓人們無法取暖,民眾紛紛表達不滿。此外,由於俄烏戰爭,還引發了一定程度的糧食危機。這一系列事件本質上都對當前國際秩序產生了沖擊。

美國在俄烏戰爭中扮演了關鍵的幕後角色,承受著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國內矛盾也日漸加深。這對其長期發展是不利的。

戰爭不僅影響了政治結構,金融體系同樣難以幸免。尤其是在貨幣領域,這種影響尤為顯著,去美元化的趨勢持續加劇,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民幣的國際化行程。

為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美國不僅凍結了其中央銀行所有海外資產,還將俄羅斯逐出多個國際金融組織,甚至降級了其在國際金融領域的信用評級。

可以理解為什麽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歐所的首席研究員張茉楠會作出這樣的評價,地緣競爭實際上就是「幣緣」競爭。

盡管美國的施壓並未徹底打擊到俄羅斯,實際上早在2014年,俄羅斯就已經開始探索建立一個去美元化的新國際金融體系。這場戰爭只是加速了這一行程而已。

在俄羅斯的新金融體系中,人民幣的地位顯著提升了。

截至目前,中俄兩國之間的雙邊貿易中,約有20%的交易金額是透過人民幣結算的,並且這一比例還在持續上升。

俄羅斯的雄心壯誌引起了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的註意,沙烏地目前正與中國積極討論,以後將以人民幣進行石油交易。

在與印度進行貿易時,俄羅斯積極推進了「盧比 - 盧布」金融體系的建設,這些貨幣逐漸獲得認可,勢必對美元長久以來的主導地位造成影響。

由此可以看出,俄烏戰爭在政治和金融方面為中國帶來的益處有一些共同點,並且都在「兩步走」的框架下逐步推進。

首先,戰爭摧毀了當前的政治和金融體系,使美國的既得利益產生動蕩。隨後,中國猶如迎風而上的勇士,積極站在浪尖,把握住了新的機遇。

既然俄烏戰爭為中國帶來了諸多機會,我們是否應該期待這場沖突持續下去呢?

其實,中國的立場與其截然不同。自從戰爭一開始,中國便持續呼籲和平,希望美國和俄羅斯能夠進行和平談判,盡早結束這場戰爭。

這個舉動乍一看有些「傻」,但實際上蘊含著深刻的智慧。

三、禍福相承:俄烏沖突對中國的不利影響

中國有一句古語說得很在理:「禍兮福之所倚,福之禍之所伏」。這句話提醒我們,災難與幸福往往是相互交織的,我們不能僅僅看表面現象,而需深入其本質。用這個道理來形容俄烏戰爭與中國的關系,非常貼切。

實際上,俄烏戰爭在一方面為中國帶來了四種機遇,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些相關的風險。

例如,就貿易而言,盡管中國與俄羅斯之間的商業往來增強了,但從總體來看,中國經濟的發展確實受到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一帶一路」戰略。

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都受到戰爭的影響,這與對俄羅斯的制裁密切相關。能源價格上漲,企業成本隨之增加,而中國與美歐等國的貿易體系也因這場戰爭遭受了沖擊。

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不斷強調「脫鉤」這一議題,並指責中國事先了解到俄羅斯的作戰計劃,以此來打擊中國的貿易市場。

不僅如此,隨著戰爭的深入,印度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變數。

印度在俄烏戰爭中一直保持「中立」的立場,能夠從雙方獲益,實作經濟利益。一方面,它支持俄羅斯的石油銷售,另一方面又被美國積極拉攏。這一過程中,美國對印度的接觸也影響了中國的貿易利益。

美國為了獲得印度的支持,決定將部份產業從中國轉移到印度。這樣一來,對於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如果沖突持續不斷,美歐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勢必會波及到我們國家,從而顯著降低我們國家的投資熱情。

不僅如此,從全球角度看,俄烏戰爭加劇了地緣政治的對立。在這樣的局勢下,中國必然會受到影響。此外,美國在台灣問題上也必定會持續施壓,以幹擾中國的統一行程。

目前,美國正準備將台海問題與烏克蘭的局勢聯系起來。只要戰爭未停止,這種無休止的爭論就會不斷延續下去。

雖然現在美國沒有精力去限制中國,但他們更傾向於采取一種「長遠戰略」的方式。這場俄烏戰爭為美國人提供了一個絕佳的借口。

自由民主一直是美國引以為傲的重要旗幟,他們希望透過俄烏戰爭實作最大效應,借此混淆視聽,在國際上將烏克蘭和台灣並列。如果這樣的策略真的成功了,那麽後果將會極其嚴重。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歐盟的一些成員國已經著手將俄烏關系與台海問題進行比較,這顯然是美國造成的不良後果。

最初,他們在幹預台灣事務時,需要費盡心思尋找理由,將台海問題與自身利益掛鉤。然而現在,只要以「人道主義」為名,這些國家似乎就能夠公開地介入中國的內政。

盡管全球格局正在緩慢轉變,但這場戰爭使中國的戰略安全環境惡化,北約似乎被提升到了更重要的地位,中國所面臨的軍事威脅也愈加嚴重。

戰爭為美國和歐洲國家提供了擴軍的理由,原本保持中立立場的國家們也不得不加入北約以自我保護。

擴軍這件事兒真的是一發而動全身。只要歐洲的某個國家有所行動,其他國家肯定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如果俄烏戰爭一直沒有結束,最終很可能變成一場全球性的選邊對抗。此外,北約的東擴行動也可能會向中國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部份東協國家或許將進入軍備競賽階段,這樣一來,中國將處於核心位置,其國防必然面臨巨大的挑戰。

如果美俄以核武器作為威脅互相逼迫,中國肯定不會視而不見。如此一來,東亞地區核武擴散的風險會增加,這對中國的發展將更加不利。

因此,正如中國駐歐盟使團的團長傅聰所說,俄烏戰爭使得中國面臨兩難境地,因為中國從未有過在俄羅斯和烏克蘭這兩個朋友之間選擇立場的想法。

中國明白,唯有和平才能促進發展,戰爭只會給人民帶來痛苦。

傅聰明確表示,中國根本不希望這場沖突繼續下去,我們更願意為解決此問題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客觀角度來看,俄烏戰爭為中國創造了四個層面的新機遇,這些機會可能使中國在短期內獲益,同時也有助於進一步鞏固我們在亞洲的強國地位。

實際上,風險與機遇是並存的。中國人從不只關註眼前的利益,而是更希望能夠實作持久的發展。

俄烏戰爭究竟何時會結束,以及最終會呈現怎樣的局面,當前似乎無從預測。不過,我們要相信,無論結果如何,中國必定會在這場沖突中保護自身利益,同時承擔起作為大國應有的責任。